革命圣地 红色热土——红色邯郸篇
河北
河北 > 新闻资讯 > 正文

革命圣地 红色热土——红色邯郸篇

革命圣地 红色热土——红色邯郸篇

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一处处红色坐标,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壮阔的世纪征程。三千年的邯郸,成语之都,太极之乡,她的魅力不只于此。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岁月里,革命的光辉,红色的印记遍布在1206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传承不息。自1940年,刘邓大军进驻邯郸市涉县以后,邯郸就在我党的历史上占据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一席,在祖国的历史长河中激起了璀璨的浪花。千年古韵文化,百年红色征程。这里是邯郸,一座用热血和奉献谱写壮丽史诗的城市,一座用忠诚和信仰铸就辉煌历程的城市。

红色文化,是邯郸文化脉系的重要传承,红色旅游是邯郸旅游的突出亮点。地处邯郸市中心区域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园内苍松翠柏、肃穆安宁,烈士纪念塔、左权将军墓等纪念性建筑高大壮观、气势恢弘。今天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追寻先烈足迹,开启红色之旅。

磁县开河码头

磁县开河码头

在磁县时村营乡西小屋村,修建了一幢简朴的纪念馆,用来纪念邯郸第一名共产党员王子清组建的邯郸乃至直南地区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中共磁县特别支部以及直南地区第一个中共县委——中共磁县执行委员会。

磁州水墨园

磁州水墨园

百年之前,磁县人王子清参加了著名的五四运动,1921年,他在李大钊的介绍下成为了邯郸地区的第一名共产党员,随即在家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唤醒了邯郸地区更多人的意识觉醒。

如今这里成为了红色旅游胜地,每年来这里接受革命洗礼,感悟红色经典的游客络绎不绝。

位于邯郸西部涉县县城西北5公里的赤岸村,是著名的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这里地处清漳河畔,依山傍水,恬静安宁。几座依势而建、错落有致、极具北方特色的农家四合院组成了司令部旧址。

涉县太行红河谷凉水塔景观 路海东拍摄

涉县太行红河谷凉水塔景观 路海东拍摄

连接各个院落的那一条条幽幽长长、古朴厚重的石板路,向来到这里的游客无声地诉说着“八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的光辉历史。

由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名的“将军岭”座落在赤岸村北,刘伯承、徐向前、黄镇等原八路军129师领导人的骨灰就撒在这座山上。青山埋忠骨,山河念忠魂。如今群山环抱、郁郁葱葱的将军岭早已硝烟散尽,却始终有一种巍然正气激荡人心,成为巍巍太行中难以抹灭的红色记忆。

将军岭北侧的山坳里有一座宏伟的建筑,那就是一二九师陈列馆,展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向广大游客形象地再现了一二九师将士当年在太行山战斗和生活的情景,让人身临其境,仿佛又回到了那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

土坯房、木窗棂,下地干活用的农具,还有随处可见的抗战标语和口号,时间仿佛静止在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一二九师陈列馆旁边的“红色记忆小镇”,集红色体验、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为一体,成为了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涉县的西戌镇则是极具特色的“红色新闻小镇”,中宣部、新华通讯社、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等机构先后在此战斗生活过,留下了很多革命旧址。

1946年6月,中共中央晋冀鲁豫边区首脑机关进驻武安市冶陶镇,中央局在冶陶其间,受中共中央委托先后召开了“华北财经会议”和“边区土地会议”,让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载入了史册。曲径通幽,绿树成荫,冶陶小镇已成为许多人的红色乡愁。

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巷道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抗日时期地道战遗址。位于峰峰矿区义井镇的山底村,一眼看去与普通的北方山村并无两样,可走进村民家中便会发现,他们家家有地道,户户相连通,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地下长城,让来到这里的人们无不惊叹它的壮观。

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的邯郸,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就了许多特殊的红色往事。

红色热土上的革命印记

红色冶陶。冶陶村,地处太行山东麓,西通秦晋,东达平原,固守太行,易守难攻,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1946年6月至1948年5月,晋冀鲁豫边区机关驻扎于冶陶,下辖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行政区100多个县,面积23万平方公里,人口3600多万,是解放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根据地。

晋冀鲁豫中央局旧址。军区首脑憾乾坤 挺进南征史册存。这里是位于武安市冶陶镇的晋冀鲁豫中央局旧址,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晋冀鲁豫边区的政治中心。在这里,董必武、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功指导了陇海、定陶等八大战役。在这里还召开了著名的南征会议,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解放战争开始战略反攻。如今,院内青灰色二层砖石主楼依然坚固如初,楼前两棵槐树也是苍劲挺拔。

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2011年10月,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正式开馆。纪念馆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分为“雄踞太行 创建抗日根据地”“保卫和平 人民战争显神威”“唤起民众 建设抗日根据地”“战略选择 边区机关进驻武安”“群星灿烂 光辉人物照千秋”“亲切关怀 党和人民心连心”6个展厅。采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配有沙盘、景观、影像、油画和雕塑等展示形式,展出文物有1948年在武安赵庄村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晋冀鲁豫版《人民日报》创刊号外,还包括众多鲜为人知的边区钞票、股票、邮票、结婚证书、地契证等珍贵资料1000余件。

磁县花驼村:“天尖上的红色兵工厂”。 在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深处有一个“军工专业村”,人们还喜欢称呼它为“山尖上的红色兵工厂”。如今,村里还有大量的抗战时期八路军129师兵工厂遗址。这里就是河北省邯郸市磁县陶泉乡花驼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了让人们更好的了解那段历史,学习革命精神,在红色文化旅游区打造过程中,花驼村建设了一二九师兵工厂博物馆,分为五个区域,分别陈列着抗战时期遗留下来的文物与史料。当年,随着八路军129师司令部进驻涉县,花驼村逐渐发展成为大部队的军工物资生产与中转基地。为了支援抗日,父老乡亲将村中的大部分民房捐献给八路军使用,为了选用上好的木料造枪托、弹柄,整个抗战间,村里人几乎砍光了村周边所有的果木。枪支弹药、被服鞋袜源源不断地从村里输送到前线,一时间这里成了根据地内有名的“军工专业村”。

一二九师纪念馆:铭刻刘邓大军浴血千里太行山的抗战史诗。这里是位于涉县的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它是国内唯一一处全面、翔实记录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历史的纪念馆,是全国先进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馆藏文物近千件,年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下,为拯救中华民族临危受命、东渡黄河、挺进太行,进驻涉县,创建了全国面积最大、最巩固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巍巍太行丰碑,赫赫风采依旧。距离一二九师纪念馆一里之遥, 就是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它由小山坡上的一组四合院组成,先后在这里办公的还有太行军区司令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晋冀鲁豫中央局,可以说这里是整个边区的军事指挥中枢。刘伯承、邓小平等师首长在这里生活、战斗长达六年之久,指挥大小战斗战役31000多次,形成了“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勇于胜利”的一二九师精神,为老区人民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个古朴宁静的小院里,刘伯承、邓小平亲手栽植的丁香树和紫荆树依然郁郁葱葱。(李永伟 申同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