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十四五”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540%

秦皇岛“十四五”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540%

11月18日,秦皇岛市新闻办召开“十四五”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十四五”期间当地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显著成效。

秦皇岛“十四五”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540%

会上介绍,在新质生产力培育方面,秦皇岛市成立专项工作专班,印发行动方案,构建协同推进格局,明确9条项目遴选标准,遴选出涵盖生命健康、新材料等5个产业领域的36个优势项目,通过优先保障审批、资金、人才等资源,助力产业能级提升,涌现出国内首台(套)重型燃气轮机、世界最大吨位运架一体式架桥机等一批硬核成果,填补多项国内产业空白。

研发投入方面,秦皇岛市强化政策引导与激励,推动全社会研发经费实现跨越式增长。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55.36亿元,较2020年增长126%,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2.6%,连续三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为47.12亿元,占比达85%,成为研发投入增长的主要力量。

创新主体培育上,秦皇岛市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截至2024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450家,较2020年增长42%;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935家,较2020年增长540%,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数量均实现稳步增长,行业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集中攻关关键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攻关领域,秦皇岛市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向,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024年累计争取上级科技计划项目442个,获得专项资金1.04亿元,在生命健康、电子信息等领域取得多项重要科研成果,同时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2024年全市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增至3家,省级达103家,市级达281家,较2020年分别增长50%、39%、43%,覆盖十大特色主导产业,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成果转化链条持续打通,秦皇岛市搭建政校银企对接桥梁,累计组织对接会近30场次,发布科技成果4000多项,现场签约合作项目160余项,连续举办国家级成果路演对接活动,选派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特派团,助力企业攻关关键技术、转化科技成果、搭建技术创新平台。

创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秦皇岛市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科技惠企政策,2024年享受相关政策的企业达918户,加计扣除金额达30.25亿元,较2020年大幅增长;建立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举办科技活动周、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激发全社会创新积极性。

县域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秦皇岛市选派1016名科技特派员入企入村帮扶,建立6个科技特派员工作室、86个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实施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7个参与评价的县区中,A类、B类县区数量较2020年有所增加,基层创新根基不断筑牢。

发布会还透露,“十五五”时期,秦皇岛市将继续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秦皇岛篇章提供强大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