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秦皇岛市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新闻发布会。
据了解,截至今年3月,全国累计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突破700万,捐献案例接近6万例,百万人口捐献率逐年攀升。秦皇岛市累计完成眼角膜捐献96例、器官捐献41例、遗体捐献46例,2023年百万人口捐献率位居全省第二。
2024年5月1日,《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器官捐献事业迈入法治化、规范化新阶段。市红十字会始终将依法依规作为工作核心,开展宣传动员、意愿登记、捐献见证、缅怀纪念、人道关怀等工作。河北省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人体器官获取组织(简称OPO)共有两家,秦皇岛市归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负责。一方面,市红十字会通过专题培训、普法宣传等形式,组织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深入学习《条例》精神,确保捐献流程规范透明;另一方面,市红十字会积极组织联系市卫健部门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OPO联合举办全市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培训会,各部门之间沟通交流进一步加强,通力配合,共同努力,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稳步发展。
目前,秦皇岛市已形成“宣传动员—志愿登记—捐献见证—人道关怀”的全链条工作体系,为捐献者家属提供全方位支持。从志愿登记到缅怀纪念,始终以捐献者家庭为中心,在捐献实施阶段,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将会全程陪同家属,协助家属完成法律文书签订、协调医疗对接以及做好家属心理疏导等工作。
宣传是推动器官捐献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2019年,秦皇岛市建成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迄今已有124位捐献者的姓名镌刻于此。每年清明前夕,市红十字会在此举办缅怀活动,让更多人铭记捐献者的故事。2024年,秦皇岛市开展“生命之约·大爱传递”志愿登记宣传季活动,通过进社区、进校园、进医院的“三进”活动普及捐献知识。全年新增志愿登记400余人次,其中18-35岁青年占比超过70%。
志愿服务是人体器官捐献事业的情感纽带和行动基石。目前,秦皇岛市已成立10支人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形成了“培训体系化、服务精准化、联动社会化”的志愿服务模式,为捐献者家庭和公众搭建起“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生命之桥。各级红十字会每年举办业务培训会,涵盖政策解读、医学伦理、沟通心理学等内容,切实提升志愿者服务能力。依托全市博爱家园建设,在项目社区设立“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站”,投放宣传册,悬挂宣传展板。定期举办主题宣传活动,开展“生命课堂”,播放宣传片,解答居民疑虑。在“志愿服务月”及“志愿登记宣传季”活动期间,志愿服务队主动走进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开展宣传动员活动,广泛宣传志愿登记途径,讲授人体器官捐献相关知识。
此外,作为器官捐献的参与者,可以享受以下优先权:患者申请人体器官移植手术时,其配偶、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曾经捐献遗体器官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排序;登记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3年以上的,在同一分配层级内的肝脏、肾脏、心脏、肺脏移植等待者排序时可获得优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