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卢龙县:不断夯实“三农”工作基础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秦皇岛卢龙县:不断夯实“三农”工作基础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秦皇岛卢龙县:不断夯实“三农”工作基础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3月27日,从秦皇岛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卢龙县2025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谋划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卢龙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为国家粮食生产大县和生猪调出大县,全县耕地面积67万亩。

卢龙县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保面积、保产量,确保粮食丰产稳产。2025年将积极争取玉米单产提升、大豆(花生)带状复合种植、花生产业集群等各类粮油生产项目,扶持粮油生产主体提升生产能力,组织高产技术示范推广,不断推进品种改良及设施栽培,推进标准化、规模化、智慧化生产,筑牢粮食生产基底。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统筹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发展、市场流通、质量安全、调控保障等各项工作,坚决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项目全周期质量管理,创新开展“高标准农田+5G”实践探索,全过程监测气象、墒情、虫情等信息,着力提升建设标准和质量,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制度,确保项目持续发挥效益。目前卢龙县积极谋划了3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在与省农业农村厅进行沟通对接,全力争取项目落地。

卢龙县始终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围绕甘薯、畜禽养殖、蔬菜、水果、水产、休闲农业、中药材等农业产业,科学布局、分类施策,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是甘薯产业,2025年将继续巩固甘薯产业发展成果,推广健康种苗,发展深沟大垄、覆膜滴灌、横插定植、补钾控旺、有机肥增施、水肥一体化等提质增产技术,完善淀粉型和鲜食型两个产业链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协同共促的良性发展格局,将粮油类项目支持力度向甘薯产业倾斜,帮助甘薯生产主体提升生产经营能力。加强科技引领,积极对接甘薯产业科研院所和创新团队,示范引进优质品种、先进技术,拓展加工产品品类和市场,着力提高卢龙甘薯品牌影响力,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和群众收入。

近年来,卢龙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工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多措并举、多点发力,稳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2021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1亿多元资金,创建省级和美乡村130个,其中,燕河营镇梧桐峪等11村被认定为省级和美乡村重点村。刘田各庄镇后双庙村等5村获评第一批河北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卢龙镇小刘各庄村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蛤泊镇青龙河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文明村镇,鲍子沟村获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宜居村庄”“全国生态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称号。2025年,卢龙县将继续按照上级要求,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亟需解决的村庄环境卫生和农村基础设施提升问题,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造提升农村户厕780座,稳步提升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持续深化人居环境全域提升,推动人居环境从干净整洁有序向美丽生态宜居迈进,努力打造生态环境宜居、农民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