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星箭玻璃:家国情怀写就“航空荣耀”
河北
河北 > 秦皇岛 > 要闻 > 正文

秦皇岛星箭玻璃:家国情怀写就“航空荣耀”

自动播放

仰望星空,深邃的天际中,从“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到“嫦娥探月工程”系列卫星,从“天宫”系列太空实验室到“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中国航天项目一个又一个“里程碑”,都有来自秦皇岛的星箭特种玻璃的产品护航。

4月10日,由秦皇岛市委网信办主办、凤凰网河北秦皇岛频道承办的“出发!秦字号”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近距离感受这家颇具传奇色彩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从零到1200万

“技术零起点、完全白手起家。”在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展厅,董事长卢勇动情的回忆起创业初衷。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一家制造航天特种玻璃的企业因质量问题,要被用户取缔。60年代出生的卢勇没有实现参军梦想,但却始终怀着一颗报效国家的拳拳爱国之心。经过与行业专家请教交流,卢勇拿出全部积蓄30万元,租用100平米的厂房,雇了十几名工人,成立了星箭公司。巨大的研发投入,启动资金很快便消耗一空。他背水一战,卖掉家里唯一的房产和车,把全部资金又投入到产品研发和生产运营中。依靠满腔家国情怀,卢勇和他的团队逐步掌握了抗辐照玻璃的研发技术,实现了抗辐照玻璃产品的量产。2003年公司产品成功配套了我国第一颗载人航天飞船。截至目前,星箭玻璃成功配套我国所有航天重大工程项目,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中国空间站、“天舟”货运飞船、“东五”平台卫星、“北斗”导航55颗星、“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载人航天飞船、“嫦娥系列”探月工程等。为国家航天事业贡献的特种玻璃产品达到了1200多万片,并创下了24年来产品无一质量差错,无一供货周期影响的纪录,保障了我国在太空的所有航天器顺利运行。

董事长卢勇和总经理卢奕霖查看最新研发的航天用特种玻璃料块

董事长卢勇和总经理卢奕霖查看最新研发的航天用特种玻璃料块

自主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星箭玻璃熔制车间,调和好的玻璃原料放进熔炉,经过30个小时的熔制,变成一块块晶莹剔透的玻璃,再经过切割、磨砂、抛光、外形制作等30多道工序,一块块特种玻璃便可正式下线。

“这片玻璃仅有0.009毫米厚,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星箭玻璃总经理卢奕霖举着一片薄如蝉翼的玻璃向现场的媒体介绍。“在太空中,航天器上的电池如果裸露在外面,会因为各种高能粒子和有害射线的撞击而损伤,从而影响航天器的使用寿命。我们的产品覆在电池阵的外表面,就像‘铠甲’一样起到保护电池的作用。”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用于航天器上的特种玻璃要求越来越薄,越来越轻,抗弯强度越来越大。2022年10月,星箭公司开始研发0.01毫米超薄耐高温光学玻璃,其厚度大约是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研发难度可想而知。历经4个多月的昼夜攻关,2023年初,0.009毫米厚超薄耐高温光学玻璃顺利下线。它薄过蝉翼,却坚如铠甲,耐得住1200摄氏度高温,成为我国光学玻璃领域的又一项重大突破。

近年来,星箭公司坚持自主创新,走“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每年将销售收入的7%到10%投入研发,发展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科研团也已从过去单一的抗辐照玻璃研发,向其他领域特种玻璃产品研发转变,实现多元化发展。据了解,公司目前拥有12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所有关键及核心技术均是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多项产品及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每年为国家节约上亿元的人民币。

卢勇在给技术人员对异性产品的加工技术进行指导

卢勇在给技术人员对异性产品的加工技术进行指导

星箭公司总经理卢奕霖正指导科研人员进行技术创新

星箭公司总经理卢奕霖正指导科研人员进行技术创新

科技报国扛起航天玻璃脊梁

走进企业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电子屏幕,上面正在播放的是2018年11月1日,董事长卢勇受邀参加在北京召开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的新闻报道。作为十位发言代表之一,卢勇汇报了企业情况,并得到了肯定。同时,卢勇也更加坚定了星箭玻璃要科技报国,挺起中国航天特种玻璃脊梁的信心和决心。

2003年以前,我国用于航天器温控系统的二次表面镜玻璃基片,需要以每片300多元的价格从国外进口,价格贵,质量还难以保证。

星箭科研团队在配方、制造工艺等方面反复实验,终于研发成功,解决了国外“卡脖子”问题。

2010年,星箭玻璃将抗辐照玻璃制造工艺生产的二次反射镜玻璃基片作为一项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在北京发布。自此,二次反射镜玻璃基片实现了国产量产,而产品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

2013年,星箭玻璃投资研发蓝玻璃。这种玻璃主要应用于手机、相机镜头,市场需求量大。到2016年,企业订单源源不断,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0亿元。然而,就在企业马上迎来“爆发期”时,星箭玻璃接到了为多个型号航天器配备特种玻璃的紧急任务。人员有限、设备有限、精力有限。一面是责任,一面是利益,在保供和赚钱之间,星箭玻璃坚守科技报国,最终选择了保供,将蓝玻璃生产技术转让他人,把所有的科研力量和生产力量全部投入到紧急任务上,企业损失近千万元。

2021年9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同主办的“协同创新 自立自强—‘两弹一星’精神展”上,星箭玻璃与众多中国航天事业的前辈共同参展。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政策、资金支持下,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引进先进设备和科技人才,承担2项国家级项目、4项省级项目,作为主要起草人之一参与修订新版国军标《空间用抗辐照玻璃盖片规范》。企业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2023年,星箭公司产值达到6900万元,比2018年翻了一番还多。预计2024年产值超过8000万元。

“下一步,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将继续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和航天事业保驾护航尽绵薄之力。”公司总经理卢奕霖面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