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气温逐渐升高,安全生产进入到事故易发高发时段。那么,夏季有哪些安全事项需要注意呢?快跟科普君来了解一下吧。
夏季防范:
一、 强化消防安全管理,杜绝火患
春夏之交气候较干燥,是火灾的多发期,企业各部门要做好专项防火安全检查,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企业各部门可采取以下防火措施:
(1)加强公司消防重点部位和易燃易爆物品的消防管理,人口密集场所和公司关键部位禁止随意存放停放炸药雷管、油漆、油品、木材、塑料等易燃易爆物质,检修或做卫生用的抹布禁止搁放在高温设备的管道、阀门上。
(2)公司消防重点部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区域内各类动火作业严格实行申请许可和现场监护制度。
(3)严禁在生活区域内私拉乱接电源,严禁使用大于200w的照明、取暖、电加热设备等。
(4)各部门要根据等级的大小、特点配备灭火器、消防栓、黄沙池等消防器材和设备,未经引许严禁挪用或破坏消防器材和设备。
二、防止雷电事故的发生
随着季节的转换,夏季的雨量将不断地增加,雷电活动频繁,定期做好高大建构筑物和公司关键部位的防雷专项检查检测,确保高塔设备和建构筑物导地接零设施的完备,雷雨天气禁止高空露天作业,有效防止雷电对公司安全生产的影响。
三、规范用电管理,防止触电事故
初夏,昼夜温差较大,电气设备设施容易受潮,地面导电性增强,容易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各部门要积极对辖区范围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和设施进行用电规范检查,做好绝缘和屏护工作,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四、夏季安全行驶注意事项
夏季,随着气温的回升,人们容易出现昏昏欲睡的状况。对驾驶员来说,这种状态会使其处理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和反应能力下降,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而且夏季容易下雨导致路面积水,这时安全行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针对夏季开车容易出现问题的原因,严格要求自己改掉陋习,做到安全行车。
1、夏季由于季节的变化和人体生理的反应,驾驶员在行车中很容易导致疲劳。因此,驾驶员平时要正确处理生活事务,工作不要过分劳累,娱乐要适可而止,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以保证充足的驾驶精力。
2、夏季雨天增多,车辆行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防视线不清。雨中行车,司机视线受阻,行车中应降低车速,多鸣笛,必要时打开防雾灯;刮雨器失效时应及时修复。夜间下雨时,为防止打开前大灯而形成炫目的光幕,应关闭前大灯使用防雾灯,同时降低车速。
(2)防行车撞人。雨中行人手撑雨伞,骑车人头戴雨帽,使他们的视线、听觉都受到限制,往往在车辆临近时会突然转向或惊慌失措,使司机措手不及。因此,司机在雨中行车时应:减速行驶多鸣笛,耐心避让莫急躁。
(3)防车辆侧滑。尤其下雨时,大家一定要集中精神。路面上的雨水在车轮与路面之间形成“润滑剂”,使机车的制动性能变差,容易产生侧滑。为防侧滑,必须严格控制车速,严禁高速行驶,避免急转弯或急刹车,会车时应加大横向距离。当前轮侧滑时,可将方向朝产生侧滑的相反侧纠正;当后轮侧滑时,则应将方向朝产生侧滑的同侧转动,切不可打反。
3、夏季行车要“一防一保养”
(1)防风。在行驶过程中,若遇大风,路面会灰尘飞扬,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因此,驾驶员应结合当地实际,做到早预测、早防范、早行动,减少行驶过程中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2)常保养。夏天风沙较多,气候干燥,出行前应对车辆进行检修和保养。除了胎压、冷却液、各部位的胶管等常规项目外,由于夏天空气中常混有如杂物、沙尘等杂质,所以必须及时清洗空调冷凝器、散热器及冷却水散热器。
五、司机如何防困
夏天,暖洋洋的天气常使人感到懒懒的,即使晚上有充足的睡眠,白天仍感到发困。因此,驾车出行,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行车少开空调。开空调易造成车内氧气不足,导致脑缺氧而降低警觉程度。车内可放置含薄荷、百合花香味的香水,有助于提神。
(2)开车时不要吸烟。烟雾中含有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尼古丁初期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后期起抑制作用,使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逐渐衰退。一氧化碳能与血液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降低红细胞正常输氧能力,造成人体因缺氧发生困倦。
(3)不要借助咖啡或浓茶提神。咖啡和浓茶只能带来一时的兴奋,但不能使你清醒地观察路面、做出正确的反应,而且短暂的兴奋之后是持续的抑制状态。
(4)开车出现困倦需休息。一般每行车3~4小时后应停车活动一下,做做深呼吸。如在驾车途中感到有倦意,不要再强打精神行车,一定要停车休息,下车活动一下全身再上路,确保行车安全。
(5)注意饮食调剂。天气越来越炎热,多吃蔬菜,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菜花等宜常吃。另外,在行车前最好不要大量食用牛奶、香蕉、莴笋、肥肉及含酒精类的食物(如酒心巧克力等)。此类食物易使人产生疲倦感或引起明显嗜睡乏力,具有催眠作用。
(6)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避免过多的夜生活,更不要通宵达旦地娱乐,亦不宜过多“开夜车”,以免诱发或加重疲惫。
科普君说:随着六月过去了大半,热气腾腾的夏天就要来了,希望大家在度夏的同时,别忘记科普君说的这些安全事宜!
(供稿:秦皇岛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