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力推中医药走进百姓生活

邢台力推中医药走进百姓生活

原标题:邢台力推中医药走进百姓生活

10月21日,沙河市中医院主任医师胡先兴(左)在册井镇中心卫生院国医堂为中医师示范推拿技术。本报记者 赵永辉摄

10月21日,沙河市中医院主任医师胡先兴(左)在册井镇中心卫生院国医堂为中医师示范推拿技术。本报记者 赵永辉摄

10月21日,邢台市襄都区西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泉城扁鹊堂,副主任医师刘步岗在为患者进行拔罐治疗。本报记者 赵永辉摄

10月21日,邢台市襄都区西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泉城扁鹊堂,副主任医师刘步岗在为患者进行拔罐治疗。本报记者 赵永辉摄

10月17日,沙河市中医院中药房,中药师在按照智慧中药房系统传来的药方抓药。 张丽霞摄

10月17日,沙河市中医院中药房,中药师在按照智慧中药房系统传来的药方抓药。 张丽霞摄

□本报记者 闫德见

10月17日上午,在邢台市襄都区西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泉城扁鹊堂,居住在塔林社区的姚胜春正在做针灸。“中医堂多了,老百姓看病理疗更方便、更实惠了。”他告诉记者,自从通过中医疗法让困扰他多年的腰椎间盘突出有了明显好转之后,他遇到身体不舒服首先想到的是家门口的中医,头痛脑热先让中医看看,腰酸腿疼就做个针灸推拿……

如今,像姚胜春一样在家门口享受便捷中医药服务,已成为多数邢台市民的日常诊疗选择。今年1—9月,该市中医月平均门诊量7.5万人次,同比增长46.03%。

“现在,我们正持续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优化基层资源配置,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邢台市卫健委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刘君红介绍,该市在中心城区建成40家泉城扁鹊堂,实现乡(镇、街道办)全覆盖,其他县(市、区)实现县级公立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全覆盖,让中医切切实实走进百姓的生活。

生活有中医

——中医药服务融入群众健康日常

10月17日,泉城扁鹊堂古城院区,三楼中医适宜技术诊疗区药香浓郁,不少患者在此艾灸、推拿、拔罐、刮痧,其中不乏年轻人。

正在做正骨治疗的张晓晨是位“95后”,长期伏案工作坐姿不正导致脊柱侧弯,出现高低肩的情况。“第一次做正骨后的清爽劲儿让人难忘,高低肩明显改善,背也更加挺拔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让张晓晨被中医圈了粉,除了正骨外,她还经常通过拔罐刮痧、针灸艾灸缓解工作疲劳,调理身体。

下楼即把脉,转角遇良医。“无论是从家,还是工作单位步行十几分钟,准能见到中医堂。”张晓晨最深的感受是这两年中医诊所越来越多,越来越亲民了。

去年以来,邢台市将泉城扁鹊堂建设纳入城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划,以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社会医疗机构为载体,在主城区建成40家泉城扁鹊堂,形成“一刻钟中医服务圈”。泉城扁鹊堂均设置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中药房、煎药室等中医科室,配备至少10种中医诊疗和康复设备,推出针灸推拿、膏方调理、药浴养生等特色项目,打造“一店一专长、一堂一特色”个性化中医康养服务。

享受到便捷中医药服务的还有沙河市刘石岗镇渡口村的刘先生。如今,他每天服用的中药都由40多公里外的沙河市中医院配制,但他却不需要亲自赶往沙河市区取药。

作为一名高血压患者,刘先生曾经每月都得往返沙河市中医院好几趟,每次看病取药,算上路上时间、等药时间,差不多就要耗费一天。随着智慧中药房的推进,刘先生现在只需要到镇卫生院就诊,开具的中药处方便会通过智慧共享中药房系统,及时传递到沙河市中医院,经过调剂、智能煎煮包装后,最快当日就能送到刘先生手中。

目前,邢台市建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1家,纳入三级管理的县级中医医院3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13家,县级公立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实现全覆盖,9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6种以上中医药服务,基本形成“县县有中医院、乡乡有国医堂、村村能看中医”的中医药服务体系,让中医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

人才有传承

——激活中医内生动力

“您的偏头痛,主要是肌肉紧张压迫神经导致的,采用中医疗法会有明显改善。”10月10日,信都区南大郭镇卫生院医生冀丽娜熟练地为一位患者进行头部按摩,随后又为其他患者中药贴敷、正骨针灸。

很难想象手法娴熟的冀丽娜几年前还是一名西医。由于卫生院中医人才短缺,2023年,冀丽娜主动报名参加河北省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学习中医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结业后,冀丽娜在该院副院长、中医副主任医师卢振泰手把手指导下,开展中医实践操作,成为运用中西医防治疾病的复合型医学人才。“现在,还有两名同事正在进行西医学习中医培训,中医有了新生力量不断加入,发展后劲儿更足了。”冀丽娜说。

近年来,邢台市大力实施中医基层人才“输血”工程,通过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定向培养、专项招聘、专家下沉等方式充实基层力量。目前,培养1200多名复合型人才,全市基层大专以上学历的中医药人员达520人。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45个,培养基层骨干中医师136名,有效补充了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

聚焦基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邢台市组织130名省、市级名中医定期下沉坐诊带教,通过“专家坐诊—临床指导—技能培训”等形式,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举办228期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班,培训中医药人员3.4万人次,乡镇(社区)卫生院均能够开展六类十项中医适宜技术,每名村医均能够运用四类六项中医适宜技术,显著提升了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专业性。成立扁鹊中医药技术中心,挖掘、整理“活态化”传承的民间验方、一技之长100项,中医药非遗技术29项,并推广应用,让中医药扎根基层、惠及民生。

邢台市中医医院牵头统筹市县两级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以及泉城扁鹊堂组建泉城扁鹊医疗集团,建立医疗合作平台、扁鹊文化推广平台等,开展“1+N”技术帮扶,实现人员、业务、病人、管理四方面联动,全方位推动泉城扁鹊堂发展。同时与邢台医学院合作,选派名师资源,为泉城扁鹊堂定向培养“适宜中医技术+健康管理”复合型康养人才,为泉城扁鹊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此外,邢台市还将中医药服务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签约居民提供体质辨识、养生保健指导、中医药健康干预等服务,在65岁以上老年人、0—3岁儿童中,签约覆盖率分别达76%、90%,激活基层中医药服务内生动力。

跨界出新样

——赋能文旅康养产业发展

第四届扁鹊文化节恰逢国庆中秋双节,内丘县的康养游“火”出圈。

“不来不知道,这里的康养产业与中医药结合得如此紧密。”10月1日,体验完阿尔卡迪亚酒店的助眠场景,康帅明连声称赞。

这些助眠场景根据体质养生理论,由酒店和内丘县人民医院联合打造。除了助眠房间,这里还设置了脉鹊堂、智诊驿、艾香驿等助眠理疗区,为游客提供精准助眠体验。

目前,内丘县将中医药元素巧妙融入文旅康养产业,打造5个领域25项健康睡眠场景。新建的酒店民宿提前布局,配置助眠寝具及温度湿度调节等设施,配备助眠咨询师和理疗师,为游客提供深度睡眠体验。在扁鹊山、扁鹊庙等景区厚植扁鹊文化,引导永盛魁等餐饮企业与县中医院等中医单位合作研发推出养生药膳30多类100余种。

中医药为康养产业赋能并不止内丘。近年来,邢台市在太行西部山区重点景区、主题酒店、特色民宿等场所大力推广中医理疗、养生保健、自行车骑行等活动,创新中医药体验场景。在信都区打造邢侯台大酒店全场景康养、半山云舍“古寨文化+康养”、云清清民宿“科技赋能康养”等特色业态,打造“中医养生馆”“零压康养房”等中医康养业态,推动中医、康养、文旅、运动深度融合发展。

国庆中秋假期,好南关景区的泉城扁鹊堂充满新潮范儿。中药代茶饮体验区、药膳体验区以及中医药非遗展示区吸引了不少游客参观体验,来一杯中药代茶饮成为年轻人的潮流之选。

今年,邢台市推动泉城扁鹊堂与景区融合发展,推出“中医康养旅游线路”,让游客在体验邢台历史文化和生态美景的同时,走进泉城扁鹊堂,体验中医适宜技术,品尝中医药特色美食,购买中医药文创产品。同时,泉城扁鹊堂还与中心城区大型酒店开展合作,植入扁鹊中医药元素,引入中医适宜技术,打造中医康养主题客房、康养体验区和药膳餐品,形成“入住即体验”的沉浸式康养旅游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