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消费场景 发挥区位优势 “河北游”持续带火“河北购”

创新消费场景 发挥区位优势 “河北游”持续带火“河北购”

原标题: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河北游”持续带火“河北购”

创新消费场景 发挥区位优势 推出特色商品

“河北游”持续带火“河北购”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句旅游宣传语的含金量不断上升。银联监测数据显示,1至8月,河北省累计接待省外游客2.1亿人次,实现消费总额1515.0亿元。其中,北京、天津居民来冀旅游热情高涨,消费额占省外消费总体的比重达39.1%。

从“河北游”的破圈,到“河北购”的升温,河北逐步成为京津游客旅游购物的热门目的地。在此基础上,河北创新消费场景,发挥“3小时旅游圈”优势,做足特色产品文章,寻求“河北游”持续带火“河北购”的破题路径,让文旅流量变消费增量。

■ 业态融合场景,为消费者提供新鲜体验

伴随大众旅游转向深度体验游,文旅消费也在升级。为一场赛事、一场演出、一个展会而奔赴一座城,成为出游新风尚。而在“观光—休闲—购物”的场景切换中,一笔笔消费就此发生。

10月3日晚,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的灯火次第点亮,沉浸式情景剧《黄金诺·山海盟》精彩上演。该剧以“金屋藏娇”的典故为蓝本,在古今交织的叙事中融入邯郸成语、地方风情。这样的演绎方式让北京游客陈晓萌眼前一亮:“历史人物走出课本,故事一下子就鲜活起来。”

游玩在邯郸,处处是惊喜。游客可以身着战国袍,登临武灵丛台,定格属于自己的“人生大片”;在新开业的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运河唐宋馆,游客能兑换仿古银子购物消费,沉浸式体验市井繁华;邯宝坊内,武安小米、永年驴肉肠等县域好物琳琅满目……如今的邯郸,正通过创新业态、丰富供给,将文化符号转化为可感可触的消费场景。

业态融合的新场景,正成为提振消费的新场域。

河北省精心打造的28个多业态融合消费场景持续释放热度。今年,河北省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突出商圈步行街、体育赛事经济、文化旅游、特色美食、会议展览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新鲜体验。

创新是刺激消费的“金钥匙”。京津冀旅游景区联票的推出就是一次突破性尝试。

6月27日,京津冀旅游景区联票全国发售,一卡可畅玩京津冀区域203家景区。联票上线当天,北京旅游达人张轶伦迅速下单,现在已打卡多个景点:“一张联票,能欣赏三地风景,性价比超高。”

新场景带来新体验,新政策激发新需求,让游在河北、购在河北成为越来越多京津游客的选择。

■ “3小时旅游圈”,圈出向往的生活

随着交通越来越便捷,城市群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以“轻旅游”和“微度假”为主的周末休闲游逐渐兴起。

近期,省商务厅联合第三方咨询机构对京津消费市场需求情况进行调研。调研发现,深度“逛吃”一座城、“3小时旅游圈”、为期两三天的“微度假”备受京津市民青睐。

承德的夜、阿那亚的海、崇礼的赛事、保定的驴火……这些跃动在调研报告中的关键词,勾勒出河北“3小时旅游圈”的魅力。

关键词的背后,是河北省发挥“近”的优势,不断给出消费新解法。

从北京乘坐高铁,一小时可达承德,一个半小时即到崇礼。

在承德,日游避暑山庄逛美景、夜赏《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已成为许多游客的首选;在崇礼,体育赛事精彩无限,“户外在河北”体育生活市集(崇礼站)也办得热热闹闹,1000余种商品让游客尽情“买买买”。

从天津乘坐高铁到保定或秦皇岛都十分便捷,一小时左右便可到达。

在保定,驴肉火烧、牛肉罩饼、保定冰柿、“素颜”鱼香肉丝这“美食四件套”,吸引游客线上“种草”,线下奔现;在秦皇岛,阿那亚黄金海岸社区的孤独图书馆成为打卡热门,渔田七里海度假区的动物主题酒店为亲子度假增添别样乐趣。

瞄准“3小时旅游圈”,深挖目标客群需求,营造热点消费氛围,“河北购”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 做足特色文章,擦亮“河北购”招牌

10月5日,大批游客在“来客咧,稀罕你来!”的方言招呼声中涌进唐山宴。

天津游客王沐辰穿梭在香气四溢的摊位间,棋子烧饼、小山炸糕、酸辣饹馇汤等轮番攻陷味蕾。他还在“唐山宴有礼”文创专区驻足良久,挑选了5款具有当地特色的冰箱贴。他说:“好吃又好逛,这一趟不虚此行。”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我们日均客流量达到了4万多人次。”唐山宴总经理魏永说,他们推出以唐山文化特色为核心的伴手礼品牌——“唐山宴有礼”,并依托这一原创IP形象,构建起多维立体的销售与服务网络,变“网红”为“长红”。

把地域特色文化揉进商品里,也把传统文化植入商品中,“河北好物”魅力上升。

在定州宋街缂丝巷的思本堂展馆内,一幅幅图案逼真、色泽鲜艳、正反如一的缂丝作品让游客赞不绝口。为了这份惊艳,有人甘愿花上千元把“美”带回家。

目前,定州宋街形成了以缂丝巷、定瓷大街为代表的老字号集聚区,相继推出一批以开元寺塔等文物建筑以及定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为主要元素的文创产品,还开发出缂丝耳环、定瓷灯罩等200多款创意商品。

“河北购”,购的是特色,品的是文化。在一逛一买中,文化认同进一步转化为消费行为,使得价优物美的“河北好物”成为情感溢价的重要载体。

“‘河北游’的出圈,为‘河北购’铺就了黄金路。”河北经贸大学教授董葆茗建议,不妨给“河北购”的客群描绘出更细致的画像,对老、中、青等不同群体的消费习惯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提升供需两端的匹配度。

可以预见,随着“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品牌效应持续释放,“河北购”将不再是交易的终点,而是深度体验的起点。从“河北游”的回味中,在“河北购”的行囊里,人们读懂一个有味道、有底蕴、有活力的河北。 (河北日报记者 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