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雄安筑就智慧高地 吴桥杂技架起文化桥梁

数字雄安筑就智慧高地 吴桥杂技架起文化桥梁

原标题:数字雄安筑就智慧高地 吴桥杂技架起文化桥梁

9月22日,央视新闻频道《在希望的田野上|河北宣化:城墙映古藤 牛奶葡萄迎丰收》报道截图。

9月20日至9月26日,中央主要媒体持续关注河北在智慧城市建设、文旅融合、生态保护、产业设计升级等多领域的创新实践:《人民日报》报道雄安新区在“城市”“行业”“企业”三个方向入选国家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名单,以创新场景应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新华社报道聚焦吴桥杂技艺术节“归乡”举办,展现“杂技之乡”搭建中外文化交流桥梁的生动实践;央视记者走进张家口宣化千年葡萄园,讲述当地推进农文旅融合、助农增收的故事;光明日报客户端关注沧州南大港湿地迎来10万余只候鸟栖息,反映当地湿地生态修复成效;《经济日报》深入调研邯郸统筹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剖析千年古城平衡历史文化保护与文旅发展的创新模式;中新社报道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启幕,设计周将有力推动前沿设计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

人民日报

雄安新区发力建设智慧城市

9月22日,《人民日报》在一版推出《雄安发力建设智慧城市》。据报道,国家数据局公布2025年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名单,雄安新区在“城市”“行业”“企业”3个方向均入选,标志着其在数据要素创新领域迈出坚实步伐。雄安新区通过布局数字基础设施、搭建创新实践平台、拓展智慧应用场景,着力建设智慧城市。目前雄安新区已建成数字道路超过500公里、5G基站5600多个,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已汇聚各类数据超过330亿条,为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强大算力支撑。在社区治理、交通、政务等领域,智能表具预警独居老人异常、多功能信息杆优化交通、DeepSeek接入城市计算中心等数十项应用已落地,生动展现了“数字驱动、智慧赋能”的雄安实践。

新华社

杂技节“归乡” 架起中外文化交流桥梁

9月25日,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刊发《杂技归乡——河北吴桥打造连接世界文化之“桥”》。文中介绍,第20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9月28日将在吴桥举办,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28个顶尖杂技节目汇聚于此。吴桥是著名的“杂技之乡”,历史悠久,技艺根植乡土。2006年,吴桥杂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年来,当地实施“杂技兴县”战略,推动“杂技+文旅”“杂技+制造”融合发展,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年接待游客量显著增长,杂技道具远销海外,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吴桥积极搭建中外文化交流之“桥”,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已为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700余名杂技学员。

央视

张家口宣化古葡萄园迎丰收促增收

9月22日,央视新闻频道播发《在希望的田野上|河北宣化:城墙映古藤 牛奶葡萄迎丰收》。报道称,金秋时节,河北张家口宣化区漏斗形古葡萄园迎来丰收。宣化葡萄栽培历史可追溯至千年以前,现存古藤树龄逾500年。其独特之处在于采用上宽下窄的漏斗形棚架,既利于通风透光,又能集中养分,加之宣化地处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更替明显,阳光充足,昼夜温差显著,共同造就了葡萄“刀切不流汁”的绝佳品质。近年来,当地不断挖掘千年葡萄种植历史文化,打造精品葡萄小镇,引导农民以“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农业观光游,逐步形成融观光采摘、农事体验、葡萄文化等于一体的产业链,有效带动800余户种植户增收致富。

光明日报

沧州南大港湿地10万余只候鸟栖息

9月23日,光明日报客户端播发《10万余只候鸟陆续抵达河北沧州南大港湿地》。日前,河北沧州南大港湿地迎来候鸟迁徙高峰。监测数据显示,本季已有10万余只候鸟陆续抵达,其中包括白琵鹭、白眼潜鸭等多种珍稀鸟类。南大港湿地保护区负责人表示,今年候鸟数量明显增多,种类更加丰富,这得益于近年来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水质显著改善,水生植物和鱼类资源日益丰富,为候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候鸟的回归是南大港湿地生态持续向好的最好见证。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南大港湿地生态持续向好,将继续为远道而来的候鸟“客人”提供安全舒适的停歇与补给环境。

经济日报

古城邯郸打造文旅新地标

9月22日,《经济日报》推出整版报道《千年古城如何打造文旅新地标——来自河北省邯郸市的调查》。文中说,河北邯郸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积极推动文旅融合,不断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名片。面对旅游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等问题,邯郸通过构建智慧旅游平台、优化交通与停车服务等方式补齐短板。同时,依托“成语之都”“太极之乡”独特文化IP,打造战国文化旅游区、红色生态旅游区和北朝文化旅游带、太极文化旅游带等。在资源保护方面,注重对历史文化街区、红色旧址的科学保护与利用。作为资源型城市,邯郸大力推动生态修复,将紫山等废弃矿山区改造成生态公园,发展康养旅游,走出了一条生态与文化协同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中新社

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汇聚全球设计新品

9月20日,中新社中国新闻网播发《全球三千余件设计新品汇聚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报道介绍,2025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活动近日启幕,吸引了全球330家企业3200件设计新品展出。工业设计创新成果展览会作为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设有国际设计、“雄安·设计·未来”、AI设计等7大特色展区,涵盖人工智能、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其中,“雄安·设计·未来”展区通过“匠造记忆”“智创新城”“数启未来”三段式叙事,展示了雄安在传统工艺升级、智慧城市建设、未来产业布局等领域成果。本届设计周旨在搭建国际资源对接平台,推动前沿设计与河北主导产业及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深度融合。

(本报记者李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