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桥西区:“社区微工厂”织就“幸福网”
河北
河北 > 新闻资讯 > 正文

石家庄市桥西区:“社区微工厂”织就“幸福网”

居民在社区微工厂制作手工花。 吴梦莹 摄

居民在社区微工厂制作手工花。 吴梦莹 摄

西雅社区小社微工厂吸引许多居民利用空余时间制作手工花增收。 吴梦莹 摄

西雅社区小社微工厂吸引许多居民利用空余时间制作手工花增收。 吴梦莹 摄

“把花瓣按照顺序一层层叠起来,再用胶水固定住花托,调整好形状之后扦插进花杆上……”近日,在石家庄市桥西区西里街道西雅社区的“小微工厂”里,几位居民围坐在一起按着社工老师的指导正耐心制作着手工花。“我是一个全职妈妈,现在每天抽时间在社区的‘小微工厂’做手工花,社区还帮我们找好渠道销售,这样把空余时间利用起来做点活贴补家用,每天都能挣点钱。”居民张红婵说。

社工手把手耐心指导新加入的居民制作手工花。 吴梦莹 摄

社工手把手耐心指导新加入的居民制作手工花。 吴梦莹 摄

西里街道西雅社区是个老旧小区,老年人口居多,困难人员群体数量也不少。社区党总支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小区里不少家庭主妇、闲置劳动力苦于没技能、没门路,只能围着家务转,很多空巢老人依靠拾废品来补贴家用,单元门口的废品杂乱堆积,也引发了不少邻里间的矛盾。如何妥善解决好废品堆积,化解邻里矛盾,让闲置劳动力体面增收成了社区的一件大事。经过社区党总支与专业社工机构对接,最终联合开办了全区首家“小微工厂”。社区免费提供场地,社工机构负责引进手工花制作项目订单,免费提供原材料、基础培训,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顾家+增收”两不误。

“小微工厂”正式运营三个多月以来,将近200人加入,固定接单20余人,推出7种品类的仿真花束,交付了11000余份成品,居民日均收入50-80元,居民们不仅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挣,小区里的废品堆积现象也消失了,居住环境变得干净整洁。居民李丽平每天早上送完孙子上学,就会到微工厂忙活两小时,“以前总觉得伸手要钱没底气,现在自己挣的钱能买件新衣裳,腰杆都直了!”

如今,西雅社区的“小微工厂”里,手指翻飞间制作出的不仅是精致的花艺装饰,更是居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底气。这种“社区搭台、专业赋能、居民参与”的模式,精准对接居民需求,破解了闲置劳动力增收难题,随着社区“小微工厂”的经验不断积累与推广,相信会有更多社区编织起“顾家+增收”的幸福网络,让民生温度在基层治理的末梢持续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