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技能大赛首日—— 技能“天花板”齐聚郑州 河北选手炫技亮绝活
有人在机器的轰鸣作业声中,精细地切割着仪器;有人全神贯注地操作着机械手、数控机床,手法娴熟;另一边,有人在四溢的蛋糕香中秀出一道道甜品……9月20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河南郑州开始了首日比赛,河北116名选手角逐全部赛项,参加106个项目的比拼。作为国内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这场堪称技能圈内“奥运会”的比赛也将技能人才再次推到了聚光灯下。
河北选手正在参加仪器仪表制造项目的比赛。
116名河北选手比拼绝活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技能人才竞技的最高舞台,也是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队的选拔赛场。第三届大赛以“技能照亮前程”为主题,共有来自全国的35支代表团参赛。
大赛共设106个比赛项目,其中世赛选拔项目66个、国赛精选项目40个。记者在现场看到,参赛项目中既有电工、焊接、装配钳工、砌筑等传统产业项目,也有全媒体运营、互联网营销等新职业和数字技术技能类赛项,还有美容、美发、烹饪、花艺、茶艺、健康和社会照护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
河北代表团由选手、裁判人员、技能展示交流人员等270人组成,凸显了参赛项目全覆盖、选手年龄跨度大、产业工匠云集、参赛单位来源广等特点。
据悉,本届大赛河北省共派出116名选手,参加全部106个项目的比赛。其中,男选手90人,女选手26人,参赛年龄最小的是涿州市技师学院工业机械项目17岁的李子藤,年龄最大的是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鸿蒙应用开发项目52岁的朱国东,参赛选手平均年龄24.75岁。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是展示技艺、交流学习的殿堂,更是检验我们训练成果的考场。我将以最饱满的热情、最昂扬的斗志和最坚韧的毅力,全身心投入比赛,力争取得优异的成绩。”年仅17岁的选手刘景凯,来自石家庄技师学院,代表河北参加世赛选拔项目中的光电技术项目比赛。
河北选手正在比赛。
技能大师现场展“绝技”
随着两斤多重的铜錾不断敲击,黑色花岗岩石板上留下了一条条流畅的波纹。此次大赛同时举办成果展示,在河北展区,普茵中医四诊仪、河钢数字四足巡检机器人、石影雕技艺等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据悉,石影雕是雕刻在石板上的影像艺术,就是利用钢锥、铜錾等工具在黑石板上敲击,以深浅不一的点,勾勒出层次鲜明、形象逼真的黑白灰画面。第五代传承人方士英在南北石雕精华基础上推陈出新,让老手艺焕发新光彩。
“这个技艺起源于清末,距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在传承的基础上,我还加入了摄影光学效果。”方士英介绍说,创作石影雕作品,就像在石板上“刺绣”一样,创作时要用手腕的力量稳住铜錾,敲击时不能偏移,更不能出错,因为没法擦拭和涂改,“手的力度不同,会在图上出现白色和灰色、黑色”。
在“京津冀协同号”高铁模型旁,“智能飞行列检机器人”的介绍格外吸睛——它35分钟就能精准完成一列地铁的检测,相比人工巡检用时1~2小时,大大提高了巡检效率。唐山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张天浩介绍说:“它可以实现对车底、车两侧和车顶进行检测,这样列车巡检不需要人工再攀爬,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也可以实现多架无人机的协同作业。”
不远处,普茵中医四诊仪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中医AI辅助诊断系统,通过四诊仪采集面相、脉象等数据,结合越人堂云平台的AI分析,能快速生成病证诊断与调养方案,实现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的巧妙融合。 “通过中医四诊仪进行信息采集以及辨证论治,我们会给用户开具一个诊疗药方,最终形成一个健康管理方案。”河北普茵智能电子有限公司栾振鑫介绍说。
新项目亮相全国技能大赛
在原有比赛项目的基础上,本届大赛世赛选拔项目中新增了无人机系统、智慧安防技术、软件测试、数字交互媒体设计、口腔修复工艺技术、零售6个赛项。国赛精选项目涵盖30多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其中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数字技术、新能源等新业态、新职业、新技术赛项占比超过50%。
劳动关系协调师竞赛项目也首次亮相全国技能大赛,在两天半的赛程中,全国32个地区的32位参赛选手将重点比拼在用工诊断、文书处理、沟通协商、纠纷调处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河北选手辛铭参加了这个项目的比赛,“代表河北出征全国大赛,我很高兴,我希望更多人看到这份职业的价值”。
河北选手辛铭在比赛中。
“参加这样的全国性赛事,能够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对河北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劳动者大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河北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