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潮白河畔,奏响高质量发展奋进曲——写在大厂回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之际
潮白河水碧波荡漾,奔流向海,见证两岸沧桑巨变;京东新城日新月异,生机盎然,奏响高质量发展奋进之歌。
2025年,是大厂回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作为距离首都最近的少数民族自治县,176平方公里的发展热土,正以昂扬奋进的姿态展现出日日向新的勃勃生机。
近年来,大厂回族自治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交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的优异成绩单。
从区域协同的“开放窗口”到城乡贯通的“融合样本”,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到加快崛起的产业新城,大厂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融入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协同发展的时代红利润泽大厂万户千家。今年上半年,大厂再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县两项“国字号”荣誉,入选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未来生活广场、工业互联网智能数据中心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参与绘制的通北示范区产业图谱加速落地转化……
“我们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要,全力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大厂回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王建民介绍,全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大厂力量。
融入协同发展大局,推进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与北京通州仅一河之隔的独特地理位置,赋予大厂回族自治县无可替代的区位优势。这里距北京城市副中心直线距离仅4公里,距天安门42公里,距天津市107公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沿。
“我们高效协同抢占先机,深度融入一体化发展,大胆试、勇敢闯,持续推动区域联动发展。”大厂回族自治县县长张秀萍表示,大厂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在协同融合中拥抱机遇,全心服务大局,持续扩大比较优势,在打造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中奋力争先。
9月1日清晨,坐在大厂驶往北京通州(地铁潞城站)的公交车上,大厂居民姜伟格外兴奋:“以前我去北京上班需要拼车,现在公交专线开通了,出行又多了一个更经济实惠的新选择。”
这条公交线路是河北运营的首条进京公交专线,今年5月8日正式开通。至此,北京与大厂两地往返公交已增至7条。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大厂坚持以交通一体化为先导,积极融入京津冀交通网络,全力构建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厂通桥通车了,大厂蒋谭线至燕郊汇福路的道路打通了,京唐高铁大厂站进京车次增加了,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之间“1小时交通圈”加速形成。大厂还全力打通交通堵点,燕郊迎宾路南延至大厂观潮路(大厂段)已正式通车,成为大厂西部地区一条新增的便捷进京通道,“西通北联”路网格局基本形成。
路通了,心更畅。路上,日夜奔流的不仅是车辆,更是技术、资本、项目和人才。
大厂主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一批创新性强、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在大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走进河北景隆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械轰鸣声中,装配工人们在龙门吊的配合下组装大型设备。“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智能六臂掘锚机,属全球首创,机器六个臂可互不干扰进行支护作业,掘进效率比传统掘进机提升40%至100%。”公司副总经理田向东说。
景隆智装2010年从北京迁入大厂高新区,经过十余年发展,已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高端锚杆钻车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拥有各类授权专利16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50余项,总资产超7亿元。
聚企成链,聚链成势。大厂紧密结合京津冀产业图谱及产业链,加快融入北京“产业圈”。2019年以来,大厂连续六年承办北京通州与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会,签约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类项目共计79个,意向投资额约687.66亿元,推动了更多项目在大厂布局、更多资源向大厂延伸、更多成果在大厂孵化转化产业化,全力构筑产业协同新高地。
生态环境共治,大厂积极作为。协同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大厂积极对接沟通上下游、左右岸,确保水质达到标准、持续改善。
建设更多绿色生态空间,大厂加大林地保护力度。与北京市通州区持续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县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升。今年上半年,PM10平均浓度为6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31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32天。
同时,高标准提升县域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标准,新改扩建的4座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出水已全部执行京B标准,设计处理能力由原来的2.6万吨/日提升至5.5万吨/日。
协同发展硕果累累,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如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学校总校成员校大厂学校顺利开学,大厂职教中心成功争列首批京冀跨省“3+2”招生培养试点学校,通州妇幼保健院大厂院区即将试运营。全县实现京津冀区域全部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互认,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办事大厅(大厂试点)运转效率不断提升,北京市级、通州区级3600余项,北京其他16个区5100余项,天津武清区320项政务服务事项,都能在大厂一站式办理。
产业向绿经济向新,提质增效壮大新动能
白露过后,暑气渐消,大厂各地的发展热度丝毫未减。企业车间里机器飞转,产线开足马力忙生产;项目工地上机械轰鸣,建设者争分夺秒赶进度,“全员抓招商、全力强实体、全面优结构、创新突破上项目”主旋律,在这里持续唱响。
河北乐恒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年产200台(套)高效节能环保设备项目施工现场,50多名工人正忙着进行地面硬化、墙面修补等扫尾工作。“这是我们的三期项目,预计年底就能竣工验收,明年可以投入使用。”项目技术负责人李建国说。
大厂回族自治县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该县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紧紧扭住项目建设不放松,持续推进产业向绿、经济向新,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重大项目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今年以来,大厂举全县之力推动项目建设,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塑强高端装备制造、都市食品两大主导产业核心优势,推动电子信息、康养等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大力发展医康养产业、算力产业、低空经济、楼宇经济、赛事经济、各类协会商会及科研院所协同协作七条新赛道,大力开展项目裂变,狠抓存量增量,壮大产业集群规模。
现有企业纷纷增资扩产,赫尔劳斯、景隆智装等企业启动实施二期项目,中航试金石、乐恒、沃尔德等企业开工建设三期项目;新企业新项目也接连落地开花,2024年以来,签约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14个,落地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38个,共争列省市重点项目76个,完成投资41.29亿元。
项目为王,招商为要。大厂全面升级招商理念、招商路径、招商策略,构建“五四三”(即五大责任区、四个委员会、三个招商平台)招商工作架构,巩固提升现有产业链,争取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大厂。
2024年以来,全县对接央企45家次,成功签约引进央企二级子公司1家、三级子公司2家。仅今年上半年,全县就开展招商活动483次,借助廊坊经洽会召开契机,6月18日至19日,聚焦装备智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都市食品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连续举办了三场招商推介会,累计邀请参会企业160余家,达成一批合作意向,计划总投资超10亿元。
以项目攻坚积蓄发展动能,更要以产业升级锻造发展优势。
走进廊坊中集空港设备有限公司总装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着对一台智能化集装货物装载机进行出厂前的最后调试。“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该领域河北省首台(套)产品,可为主要飞机机型进行货物装载,助力机场实现智能物流。”公司党支部书记兼研发负责人苏卫国说。
中集空港公司2014年入驻大厂高新区,主要生产机场摆渡车、航空食品车、集装货物装载机等地面服务设备。如今,企业产品已覆盖国内各大机场、航空公司,并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京津冀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空港专用车辆生产基地。
中集空港的发展是大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大厂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及创新水平。全县现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其中重点“小巨人”企业3家,占全市总数量的四分之一,2024年底获评“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A类县”。
苏卫国深有感触:“我们很庆幸当初来大厂投资建厂,也希望广大客商来大厂投资兴业。”在苏卫国看来,大厂持续推出的惠企政策、人才政策,以及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贴心服务,是中集空港落户大厂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健全服务体系,让更多经营主体感受“大厂温度”,享受“大厂速度”。
河北晶碳科技有限公司会议室内,企业从北京迁至大厂以来获得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知识产权证书,挂满了一面墙。
“真没想到,这些证书不仅证明了我们的创新成果,还变成了支撑企业发展的真金白银。”公司总经理杨振远介绍,今年3月,工商银行大厂支行对晶碳科技的质量信誉、知识产权、技术实力等综合评估后,向企业发放廊坊市首笔“冀质贷”融资贷款800万元,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约12万元。
今年以来,大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投入,通过“冀质贷”让企业“知产”变“资产”,加速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截至目前,该县已成功帮助9家企业融资增信共计5893.83万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大厂回族自治县还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开展“走访解促”,实施“拿地即开工”“承诺即开工”审批模式、领导干部项目领办代办服务机制,建立规上企业“白名单”和“零打扰”制度,全力服务企业发展。2024年以来,为136名企业人才成功申报入住人才公寓,为200名企业人才子女办理入学手续,为各类企业退税减税3.11亿元。
企业用脚投票扎根大厂,用真金白银持续加码投资。2024年以来,全县经营主体数量净增5000余家,达到2.48万家;“四上”企业数量达到174家,比2023年增加24家。在廊坊市2024年经营主体满意度调查中,大厂在全市排位第二。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奋力谱写发展新篇
晨光洒满大地,大厂日日向新。
大厂高新区华联未来广场建设现场,塔吊高耸,车辆穿流,200多名工人铆足干劲抢时间、赶进度,一座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地下结构已见雏形。
每次路过项目建设工地,潮白河孔雀城汇景园小区居民张军都要驻足观看。“这里不仅有商场、超市,还有酒店、写字楼,咱潮白新城的商业配套越来越完善啦!”张军乐呵呵地说。
华联未来广场项目负责人吕洪亮介绍,项目总建筑面积8.76万平方米,可辐射周边10公里大量消费人群,为整个大厂潮白新城带来全新活力。
顺应群众生活期盼,全力书写民生答卷。大厂回族自治县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将更多精力、更多财力用于扩就业、强养老、优教育、惠医疗、保安居,努力把群众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场景,确保全县发展大局始终保持和谐稳定。近年来,大厂民生工作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始终保持在80%以上。
人居环境越来越好,群众日子越过越甜。
作为大厂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由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的县城南片区污水治理项目去年正式开工建设,小厂村被列入改造提升范围。如今,小厂村雨污分流管网工程顺利完工。坐在街巷口聊天的群众喜笑颜开:“大伙儿再也不用蹚着污水出门了!”
去年以来,大厂对全县5镇33个村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目前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全县46个村通过省级和美乡村(美丽乡村)验收,其中小厂村、大仁庄村、兰庄户村等8个村确定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今年,大厂镇小厂村、陈府镇陈府村再次荣获“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
道路宽敞平坦整洁,百姓出行便利又安全。
走进夏垫镇陈辛庄村,挖掘机、渣土车往来穿梭,一派繁忙景象。“路修好后,以后接送孙子上学不用担心堵车了,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村民张凤芹对道路改造工程赞不绝口。
今年,大厂交通运输局聚焦老旧农村公路,实施了新一轮农村道路提升行动,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目前,已完成各镇域破损公路修复养护2600余平方米,推进农村公路路肩边坡标准化整修35公里,清理边沟垃圾、杂草近千平方米。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516公里,一张便捷畅通的农村公路网逐步形成。
村集体家底越来越厚实,乡亲们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夏垫镇南王庄村的电商直播基地内,每天主播们都会准时进入直播间,向网友推介本地的农特产品。
南王庄村利用“大厂牛羊肉”金字招牌,自筹资金组建农业电商科技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电商平台+主播+商家’的模式,村委会与企业共同参资入股,实现互利共赢。”南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臣介绍,目前,合作社直播间粉丝量已超过40万人,村集体年增收40余万元,带动全村80%以上农户每年每户增收2万余元。
大厂鼓励支持各村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致富。截至目前,全县10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大厂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2024年以来,该县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三期工程,惠及居民1513户;实施幼儿园改造提升项目(一期、二期)、谋划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学校总校成员校大厂学校高中部建设;加快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会95场,提供就业岗位3.6万余个。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大厂回族自治县迎来成立70周年。七十载拼搏奋进,七十载砥砺前行,这方京东热土正以蓬勃生机展现着少数民族自治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的独特魅力。
民族团结事业兴,同心奋进新征程。站在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大厂回族自治县广大干部群众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更加昂扬的斗志奋力开启崭新征程。
潮白河畔,高质量发展奋进曲愈发激昂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