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建设加力 幸福生活加码 沧州高质高效推进20项民生工程

民生建设加力 幸福生活加码 沧州高质高效推进20项民生工程

原标题:沧州高质高效推进20项民生工程

民生建设加力 幸福生活加码

9月2日,在沧州市新华区刘表庄村安置区海韵小区,居民李桂香(左)就小区情况和新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9月2日,在沧县零工市场的服务大厅里,求职者(左)正在向工作人员咨询。

9月2日,沧州市永济路小学音乐老师给学生上课。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王雅楠摄

□本报记者 王雅楠

截至8月底,全市建成10502套棚改安置房、8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完工投用、精准助残服务超2.3万人次……今年,沧州市集中力量做好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统筹做好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工作,高质高效推进20项民生工程。眼下,多项工程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百姓幸福生活加码。

近日,记者走进沧州市部分社区、乡村、学校,实地感受民生工程带来的新变化。

回应群众关切

办好民生实事

9月2日,在沧州市新华区刘表庄村安置区海韵小区,记者看到,这里高楼林立,道路平整干净,垃圾桶规范摆放,三三两两的居民在小区内散步、聊天。

“以前,村里多是老旧平房,垃圾乱堆乱放,雨天积水严重。”刘表庄村居民李桂香说,“经过棚户区改造,环境大变样,我们在原地住上了新楼房!”

作为新华区重点推进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海韵小区总建筑面积为28.41万平方米,建有25栋住宅楼,共计1758套房屋。目前,该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全部完成。

棚户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也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沧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住房保障科科长庞静介绍,今年该市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将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逐个项目制定推进方案,明确包联领导,确保按期建成、如期交付,让棚户区居民实现“优居”。截至8月底,全市已建成棚改安置房10502套。

在推进棚户区改造的同时,沧州市还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按照“一小区一方案”原则,在做好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基础上,重点改造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推进停车场建设,完善消防设施,有效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百姓安居之外,上学、看病等也是民生大事。

今年,沧州市在教育领域持续发力,通过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工程,计划完成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8所。截至8月底,8所学校已全部投用。

沧州市永济路小学便是今年投用的一所学校。该小学总建筑面积为1.69万平方米,最多可容纳1620名学生。今年9月,这所崭新的小学迎来首批入学的419名学生。

“新学校我很喜欢。这里有漂亮的教学楼、明亮的图书馆、宽敞的多功能厅,在这里上学真开心!”该小学三年级学生谭钫馨说。

沧州市还实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防控工程,完成近110万名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筛查,并同步建立学生电子健康档案。

在医疗便民方面,沧州大力推进就医购药便民服务工程。截至8月底,该工程已完成年度任务目标的100%,极大方便了参保群众就医结算。目前,全市38家已开展预约诊疗服务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接入“河北智慧健康”平台端口,所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一码付”系统功能改造。这意味着参保人在就医购药结算时,只需出示医保码,即可一次性完成医保和自费费用全部结算。

促进就业创业

筑牢民生之本

9月2日,在沧县零工市场服务大厅,求职者陆续前来咨询、登记,寻求合适工作。沧县零工市场就业服务负责人崔晓帆向记者介绍,今年已为群众提供就业服务6164人次。

“求职者和用工单位既可以现场登记,也可以通过零工市场微信小程序在线提交信息,实现‘指尖求职’、快速招工。”崔晓帆说,“我们严格审核每一家招工单位,要求企业提供营业执照等资质证明,实地走访,确保岗位真实可靠。”

沧县零工市场是由沧州市人社局主导、专业人力资源机构运营的综合性就业服务平台,内设业务咨询、面试洽谈、就业指导等多个功能区,通过精准匹配,为灵活就业人员和用工单位搭建对接桥梁。

钱建伟是通过沧县零工市场找到的工作。今年5月底,他在该零工市场登记后,不到一周,就有了活儿干。钱建伟说,通过零工市场,他接了一个400平方米办公区域的装修工程,目前工程基本完工了,挣钱也不少。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沧州市大力实施就业促进工程,不断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将规范化零工市场建设作为稳就业、促就业的重要举措,在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零工驿站和零工超市,助力实现城乡高质量充分就业。目前,全市共建成规范化零工市场7家、零工驿站185家、零工超市1428家,为零工人员免费提供岗位咨询、职业指导、权益维护等服务。

同时,该市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依托“春风行动”暨京津冀劳务协作招聘会、政银企对接会等平台,有序开展创业担保贷款工作。今年前8个月,全市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9亿元。

“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创业,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沧州市人社局就业促进科科长高德俊表示,该市不断畅通失业人员救助渠道,建立帮扶台账,提供职业介绍、就业指导等精准化服务,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全力支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今年前8个月,全市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2979人,开展创业服务50692人次。

在拓展就业方面,沧州市还积极推进“河北福嫂·燕赵家政”提质扩容工程,通过常态化开展巾帼家政进社区(乡村)、技能培训等活动,鼓励更多妇女在家政领域实现就业。

帮扶特殊群体

守好民生底线

8月25日至28日,沧州市举办首期稳定期精神障碍者自助互助训练营,通过系统化的理论知识讲解、生活技能培训、社会融合实践以及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多名稳定期精神障碍者及精神残疾人家属开展自助互助培训。

沧州市连续7年实施精准助残服务工程,不断满足残疾人群体康复、就业、托养、家庭无障碍改造等方面需求,切实为他们托起“稳稳的幸福”。

为进一步提高精准助残康复服务质量,确保有需求的残疾人得到安全、有效服务,沧州市依托专业康复机构,为各类残疾人开展康复需求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供个性化康复医疗、康复训练服务。

为切实解决残疾人的实际困难,沧州各级残联积极开展辅助器具免费适配服务,根据残疾人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适配方案。对于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工作人员主动上门配送辅助器具,同步开展康复指导和政策宣传,让服务更暖心、更贴心。

在促就业方面,沧州搭建了残疾人就业服务平台,为注册残疾人提供一对一电话回访、就业指导和岗位推荐。全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及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紧扣企业实际用工需要,重点推进定向式、订单式培训,实现“培训即上岗”的有效衔接。同时,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参与电商客服、电商运营、网络直播等新业态培训,拓宽就业渠道。

今年,全市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实施孕妇产前基因免费筛查工程,累计为23103名适龄孕妇提供免费产前无创基因筛查,为17766名适龄孕妇提供免费耳聋基因筛查。实施低保特困“两癌”患病妇女救助工程,通过银行将救助资金拨付至28名救助对象账户。

在法律援助方面,沧州市持续推进法律援助扩面提质工程,创新服务模式,降低法律援助门槛,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范围。

为提升服务效率,沧州市司法局对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功能进行升级,在办事窗口引入AI咨询系统,群众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输入法律问题,系统便能快速进行智能分析,并自动生成详细的法律咨询报告。同时,优化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功能,确保群众咨询渠道畅通。

针对不同群体,沧州市每月开展“法援惠民生”“法援护苗”等宣传活动,组织志愿服务律师深入社区、校园等地普及法律知识,解读法律援助政策。今年前8个月,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712件,提供法律咨询48341人次,切实让法律援助惠及更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