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刘岩)在河北保定的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以下简称“河北京车”),一排排宽敞的厂房错落有致,一条条轨道线路贯穿各个车间,一辆辆智能列车完成动态调试后陆续下线整装待发……
2017年,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计划新建城轨车辆制造基地。新项目规划占地1500亩,厂区内需建设2.2公里长的试车线路。企业将选址目光放在了地处京津冀城市群核心腹地的河北保定。
为支持项目早建成、早投产,京冀两地携手中国银行共建项目,实现了100天洽谈签约,60天办清证照,90天依法征地,400天开工量产。
“我们在项目建设初期就为其审批了23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既包含支持项目建设的固定资产贷款,也包含支持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贷款、非融资性保函等,授信份额占到了企业总体授信余额的近25%。”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中行的大力支持下,河北京车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原来交付生产一辆车需要4个月的时间,现在通过智能化生产线,只用80天的时间就能造出一辆车。
据了解,河北京车采用“北京研发、河北制造”的产业发展模式,自基地投用以来,已累计交付18种车型1000余辆列车,形成了涵盖地铁、城轨、市域列车的全系列产品体系,在北京轨道交通11号线、12号线、3号线、13号线、6号线等线路上,都有河北京车车辆的身影。今年,河北京车还将为首条北京进入河北的地铁22号线交付192辆列车,正式运营后可有效缓解燕郊地区居民通勤压力。
“我们不仅为河北京车提供专项授信支持,还为其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项目,河北京车不仅为北京“瘦身”成功,还对保定当地的稳岗扩岗、人才引进起到了促进作用。目前,河北京车员工规模近千人,其中保定本地员工占比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