襁褓中的幼儿,情绪激动的年轻父母,针锋相对的对抗,孩子的健康成长如何保障?孩子的未来如何得到父母双方的呵护?是难题,也是摆在马萌法官面前的课题。
是一判了之还是多做一步?7月24日,裕华法院槐底法庭法官马萌通过“心理疏导解心结+家庭教育指导强保护+一案两卷护未来”的模式给出了充满温度的答案。
该起离婚诉讼案件办理过程中,承办法官马萌了解到二人育有一名仅九个月大的幼儿。马萌法官敏锐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起普通的离婚纠纷,更关乎一个年幼孩子的心灵成长和未来人生轨迹。为了能够妥善解决这一难题,马萌法官邀请家事调解室心理咨询师介入,与法官助理刘焱一同开展调解工作,希望帮助双方化解误会、修复关系。
调解初期,底女士与赵先生情绪较为激动,心理咨询师凭借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和丰富的调解经验,巧妙疏导双方情绪,虽然经与双方当事人反反复复的沟通,但两人针锋相对,毫无和好的可能。既然感情已经无法挽回,如何让离异家庭的未成年人,尤其是年幼的孩子,依然享受到完整的关爱与保障?作为妈妈的马萌法官以母亲的角度重新审视该案。
沟通中,底女士对幼儿未来的教育规划提出具体主张,但赵先生则认为需根据孩子实际成长情况再做决定,为此双方僵持不下。为在当事人心中种下“共同抚养”的种子,最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马萌法官与法官助理、心理咨询师就孩子抚养问题积极化解双方心结,在马萌法官充满人情味的释法引导下,双方当事人的情绪逐渐平复,表示理解和接受,最终在“孩子利益最大化”原则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随后,马萌法官向双方当事人详细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及涉未成年人相关法律,并当场发放了《裕华法院家庭教育指导告知书》,郑重告诫双方当事人:婚姻虽已结束,但对孩子的爱与责任永不终止,双方应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这份特殊的“法律文书”,不仅是对父母监护职责的明确要求,更是法院为涉案幼儿撑起的一把“保护伞”。
该案的成功调解并非终点,而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新起点。按照河北高院“一案两卷”工作机制的要求,在涉未成年人案件之外,需单独组立“保护预防卷”。为此,马萌法官对该案专门设立“保护预防卷”,主动将涉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延伸至案后。接下来,马萌法官还将通过不定期回访、约谈当事人等方式动态跟踪幼儿成长状况,将司法关怀延伸到案后,做到法律有尺度,司法有温度,用法律的阳光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