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街道一座城|保定西大街:从历史古街巷到文旅新地标
河北
河北 > 新闻资讯 > 正文

一条街道一座城|保定西大街:从历史古街巷到文旅新地标

自动播放

一砖一瓦皆故事,一街一巷诉古今。

如果你看腻了钢筋水泥筑起的高楼大厦,不如来到保定西大街走一走,在这里,你可以清晰感受到历史的交汇与古今融合;在这里,你会发现美食美景处处彰显着独属于保定的城市特色。原来古老与新潮,从来不是对立面,在厚重的历史上,也能焕发青春活力。

保定西大街

保定西大街

千年古街,承载历史风云

保定西大街东西长约800余米,始建于宋代淳化年间,是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具有明清、民国时期风貌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街道以文化商业建筑为主,兼有衙署、学府、祠堂、水社、金融、传统民居建筑,曾被誉为“直隶第一街”和“北方名街”。

淸末民初,政府拍卖官产,众多衙署成为商号店铺,西大街商业更为繁华。同时街道建筑受到西洋风格的影响较大,各个具特色的建筑样式构成了今天保定西大街独有的建筑风貌。

保定西大街

保定西大街

到了近现代,在这条街道上发生的历史故事,也为这里增添了许多红色记忆。

民国七年(1918年)10月6日,25岁的毛泽东和蔡和森等,探索救国救民之路,一同来到保定,当时就住在保定西大街的“第一客栈”。

20世纪20年代,一批印书局、大旅馆、大饭庄、照相馆和绸缎庄、首饰店、京广洋货店应运而生,再加上原有马号改建成同济、济善、两益商场,使西大街成为保定最繁华的街道,两旁200余家商铺林立。

西大街的历史建筑标识牌

西大街的历史建筑标识牌

民国十五年(1926年),中共保定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机关驻保定西大街西段路北的贤良祠;中段路北的协生印书局是革命先烈张培植为党印刷革命进步书刊的场所,称为“北方人民出版社”。

在保定人眼里,西大街就是保定繁华的缩影,是永远不能忘怀的经典。

保定西大街

保定西大街

焕新蝶变,尽揽古城新韵

“看!这就是火遍社交媒体的‘驴火拿铁’!”

油脂丰厚的咖啡盛在中式盖碗里,碗沿上方还搭配着一个mini版驴肉火烧,如此中西结合的混搭风直接成为每一位游客来到保定的必打卡爆品。

除了驴火拿铁,漫步在如今的西大街,还能看到“保定冰柿”“驴肉蛋挞”等独具特色的美食小吃。而槐茂酱菜、庆丰和、驴肉曹、直隶安家罩饼、稻香村等老字号也在这条街道中诉说着民以食为天的古城记忆。

西大街上的保定老字号

西大街上的保定老字号

除了各类美食,这里还集聚了众多独属于保定的老字号品牌,让游客能够直观的触摸“保定温度”:

在“保定铁球”体验店中指尖翻转,感受百年匠心在掌心流转的温度;在“直隶邮局”寄出一份具有保定特色的明信片,让时光传递承载古城寄语;在“定窑文化博物馆”内感受白瓷的纯净魅力;在“柔软市集”亲手体验高阳草木染,看素白棉布渐渐晕染出山水画卷;最后别忘了来“瞻岳文创”逛一逛,千余件文创潮品让人目不暇接,直想把整条街的烟火气都打包带走!

好吃、好玩、好逛,如今的西大街可谓一步一惊喜。

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

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

然而,这里也曾因房屋年久失修、店铺业态杂乱,失去了往日繁华。

直到2021年,保定市启动古城保护更新项目,按照“微更新、渐进式”原则,全国首次大面积使用老砖贴片工艺,坚持以最大程度的保护、最小程度的干预,恢复历史文化街区基本风貌。

如今的西大街,已经成为了集文化体验、特色购物、美食休闲于一体的综合街区,并于今年正式入选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与石家庄市新华区湾里庙步行街共同代表河北跻身“国字号”旅游休闲品牌行列。

让游子望得见乡愁,让年轻人看得见未来。当历史成为可触摸的温度,当文化化作可品尝的滋味,保定西大街在保护与更新中重获新生,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文旅新地标,也让更多的人看见古老与青春的完美和鸣。(文/葛湘 摄/李卓然 视频/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