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快救救我父亲……”日前,在沧州市第三医院门诊大厅内,家属焦急的呼喊声打破了平静。轮椅上的患者李大爷面色苍白、反应迟钝,意识模糊,在这危急时刻,沧州市第三医院肝病一科迅速行动,一场与死神的赛跑随即展开。
据家属介绍,李大爷患有晚期肝硬化合并腹水,前几日因腹胀不适,在老家用利尿药物治疗后,腹胀症状明显缓解,但随后身体状况急转直下,突然出现重度乏力、无法进食,卧床不起的情况,说话含糊不清,反应迟钝,还出现了排尿排便困难,短时间昏迷等状况。门诊值班医生马婧接诊后,在为患者进行检查的同时,立即将检查情况汇报给沧州市第三医院肝病一科主任王新丽。检查结果令人心惊:患者血钾仅1.8mmol/L(正常范围3.5-5.5mmol/L),血钠130.7mmol/L(正常135-145mmol/L),血氯67.7mmol/L(正常 96-106mmol/L),三项关键电解质指标均严重偏低。血气分析显示PH值7.61(正常7.35-7.45),二氧化碳分压61.1mmHg,氧分压 42mmHg,提示存在严重低钾低氯性碱中毒,同时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随时有可能因呼吸心跳骤停而危及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肝病一科主任王新丽、副主任王明月、技术顾问张凤朝紧急会诊后,立即邀请重症医学专家马增香主任指导治疗。抢救方案迅速落地:一方面通过静脉精准补钾、补氯,同时密切监测电解质和血气分析,动态调整补液方案,逐步纠正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和碱中毒;另一方面针对Ⅱ型呼吸衰竭,采取保持气道通畅、低流量吸氧等措施改善通气,预防呼吸中枢抑制。
经过紧急抢救,李大爷的病情在短时间内得到遏制。入院后通过规范的补液、电解质纠正和通气支持治疗,其精神状态逐渐好转,不仅脱离了生命危险,目前已能下床活动,电解质指标和血气分析均逐步恢复正常。
“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腹腔积液的治疗中,利尿药物使用非常广泛,可以有效缓解腹胀症状,增加腹水的排泄,减少腹水的生成,从而降低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但是利尿药物也存在风险,不规范使用利尿药物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可引发乏力、心律失常,低钠会导致意识模糊,而过度利尿还可能诱发肾功能损伤,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密切监测,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疗效,降低风险。” 技术顾问张凤朝在科室病例分析会上复盘该病例时强调,利尿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专业指导,尤其老年人基础疾病多、身体耐受性差,用药期间必须定期监测电解质等身体指标,切勿自行用药,科学用药才能远离潜在风险。(通讯员 夏延民、殷建民、马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