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玲:那每一声响亮的啼哭,都是人世间最动听的语言
河北
河北 > 新闻资讯 > 正文

李春玲:那每一声响亮的啼哭,都是人世间最动听的语言

“李主任,我抱孩子来看看你!”。

7月2日下午,外面下着雨,一对夫妇抱着孩子,来到了李春玲的诊室里。

“呀!是你们啊!快让我看看小宝贝……”

对于沧州市妇幼保健院产二科主任李春玲来说,在她的职业生涯里,这样的场景已经是“寻常事”,但每一次都抑制不住地高兴、激动。尤其是看到孩子粉嘟嘟的小脸时,更是有一种巨大的身为医生的成就感、幸福感涌上心头。

李春玲:那每一声响亮的啼哭,都是人世间最动听的语言

从“一张白纸”到“产科专家”

2001年大学毕业以后,李春玲来到沧州市妇幼保健院工作,第一个岗位就是产科大夫。从那时起直到现在,在这个岗位上她已经工作了20多年。

那时沧州市妇幼保健院还没有搬迁到新院区,规模不大。对初出校门的李春玲来说,她还没来得及去想太多,就已经要直接面对“从书本到实战”的考验了。对于刚刚成为一名医生的她来说,可以说是“一张白纸”,手术的话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缝合。李春玲说,是保健院给了她发展的平台,是身边的前辈和同事们给了她“手把手”的指导。正是有那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才让她有了迅速成长的环境。

“从学校到医院,这一步不是‘平移’,而是要拼尽全力‘跨越’。”多年以后,已经成为产科专家的李春玲说起当时的情景来仍旧记忆犹新。她说,那时依靠的,还是那股全身心学习的劲头儿。每天值班前,下意识地在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过一遍有可能会遇到的突发情况,如同熟悉一遍“应急预案”。科室进了一台做检查的新机器,她愣是凭着看书和不断实验第一个学会了使用……

当然,李春玲说,最应该感谢的,其实是患者的信任。正是有了患者的信任,才让包括她在内的所有的医生不断积累经验,完成“蝶变”。

李春玲还记得,那时科里收进来一名孕妇,说是肚子疼。她没有放过这个“信号”,经过认真检查,发现“情况不对”,最终这位孕妇被确诊为“卵巢囊肿蒂扭转”。科室领导专门表扬了她,而这份细心与责任心,也成了陪伴李春玲职业生涯最宝贵的财富。

李春玲:那每一声响亮的啼哭,都是人世间最动听的语言

在“医学殿堂”里淬炼

2011年,李春玲前往北医三院开始了为期半年的进修学习。对她来说,能够走进这所在妇产领域有着极高影响力的“殿堂”,既激动又充满了“战斗欲望”:一定要把握住这次机会,好好锻造自己的业务能力。

当她真正近距离观察,甚至成为专家团队中的一员,她发现给她冲击最大的,反而不再是技术,而是那些“大专家”所散发的人格魅力。李春玲提到,有些导师的名字,其实原先就知道,因为有不少专业书籍上面,作者就是这些专家。但这些专家面对患者时的细心、耐心,那种认真、仔细地倾听与交流,让她很受触动。

“其实作为一名医生,不就应该首先做好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吗?”李春玲说,有位导师,“走路快、讲话快”,跟着去查房就像小跑一样,那是多年紧张工作节奏留下的习惯。

正是在这次进修的时候,李春玲开始系统研究孕期营养问题。她发现,对于“营养”,有太多太多认识上的误区——一怀孕,全家人就开始“重点关照”,不停地让多吃,以为吃得多、吃得贵,就是“营养”。其实这与真正医学意义上的“营养”毫无关系,甚至背道而驰。每位孕妇体质不同,需要通过科学手段量身打造“营养方案”,从饮食到运动,都需要专业指导。

2015年,李春玲前往美国进修。虽然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但仍给她带来了许多思考,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关于医学人文方面的体悟。无论是医患交流时的“唠嗑”,还是专门用于回收针头的“锐器盒”,那些细节都让李春玲印象深刻,也让她对“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与“隐形杀手”较量

这些年来,除了常规工作内容以外,李春玲在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治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她说,近些年来,这种疾病高发,对产妇和婴儿都带来了极大的健康风险隐患。

对产妇来说,有可能会造成感染、发生妊高征、生产巨大儿、产后出血等隐患;对孩子来说,有可能是巨大儿,还有可能羊水过多、胎位不正,将来患糖尿病的概率也会增大……这种疾病不仅“杀伤力”大,还“无形”,在“没什么感觉”中慢慢造成伤害。

所以,李春玲从孕妇孕检阶段就着手从源头控制,严格把关,精准问诊,同步提供营养方案指导。在怀孕24—28周,还要进行糖尿病筛查,根据筛查结果进行营养和运动两个方面的干预。这时,“糖尿病一日门诊”就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了。

“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为的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造成的危害……”

此外,根据情况还有可能会进行药物干预,但这样的干预也不是“吃点儿药就完事”,而是随时根据孕妇的检查指标进行调整,及时提出应对方案。

“细心细心再细心”,李春玲说,作为一名产科医生,需要具备很多职业素质,其中一条,就是“细心”。曾经有一位怀孕39周的孕妇,对医生说突然想吐。对于孕妇来说,这种情况应该说很容易被忽略掉。但李春玲心里突然就绷紧了弦儿,因为这位孕妇此前没有孕吐的现象。为什么突然想吐呢?她立即安排让孕妇到医院来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经查,这位孕妇患上了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这种病非常凶险,幸亏及时发现,及时采取了应对措施。

李春玲:那每一声响亮的啼哭,都是人世间最动听的语言

打响“生命保卫战”

身为产科医生,这个岗位就意味着随时有可能打响“生命保卫战”“生命争夺战”,而每一场仗,都需要整个团队的倾尽全力,需要整个团队的紧密合作。

“我为我的团队骄傲!” 李春玲说。

有一位怀双胎的孕妇,在怀孕16周的时候,出现突发情况,其中一个胎儿流产了。另一个孩子要不要?李春玲说,对于一名产科医生来说,很多时候需要在很短的时间里,调动自己所有的业务积累,根据不同情况,做出判断。做这个判断的时候,有可能只是短短几分钟,甚至来不及再多想,因为有可能一分钟的时间,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但在做出这个判断之后,其实也是有着不少风险的。这就需要整个团队的分工协作,需要整个团队的专业底蕴来做支撑,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提高成功率。

对于这位孕妇也如此,她建议保胎。做这个决定,是出于当时她对孕妇各项指标的一个专业判断。但谁都知道,其实这个决定也让她承担了相应的风险。这个时候也顾不上想太多,她想的只是如何选择一个最适宜的解决方案。

围绕这位孕妇,一个专门的医护小组成立了。从各项指标的全方位监测,到营养方案,到心理干预……此时,哪怕一场小小的感染,都有可能让整个团队的付出功亏一篑。

好在在患者全家的支持与配合下,医患共同取得了一个奇迹:母女平安! 这场仗也终于有了一个让人满意的结局。

李春玲:那每一声响亮的啼哭,都是人世间最动听的语言

从“李主任”到“春玲姐”

李春玲的手机24小时不能关机,因为随时都有可能会接到电话、收到微信。

“李主任,我刚才量了一下血压,发现有点儿高,您说需要吃药吗?”

“先别着急吃药,先跟我说一下有多高,咱再定吃不吃药……”

门诊、手术,再加上这样的“电话问诊”,让李春玲整天忙得团团转。但她还是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不断去参加各种科普宣传,为的是尽自己所能多传播科学的健康知识,尤其在孕妇营养方面,她更是多次提出要重视目前社会上的认知误区。

“有不少孕妇刚开始叫我‘李主任’,后来慢慢、慢慢就叫我‘姐’了,当然,现在也有叫我‘姨’的了……”李春玲说着说着笑了起来。她说,孕育一个新生命,是多么伟大的一件事情。对于这些“准妈妈”,她感同身受,因为她同样是一位母亲啊!正因如此,她尤其看重“一路陪伴”这四个字的分量。

“一路陪伴”,不是直接给孕妇去做手术,直接把孩子生下来那么简单。而是从孕期开始的那一天作为起点,她和“准妈妈”们就建立了一份稳定又持续的联系,体现在每一次的指标监测里,体现在每一次的身体检查里,体现在每一次的应对突发情况里。

正是通过这些紧密又温暖的联结,有了这样的“一路陪伴”,才会让“准妈妈”们产生信任感,心里才会“踏实”。而这份“踏实”,正是对一名产科医生最大的认可与鼓励。

虽然已经不知迎接了多少个新生命的到来,但直到现在,对李春玲来说,那每一声婴儿响亮的啼哭,都是这人世间最动听的语言。(通讯员 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