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促高校毕业生就业

石家庄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促高校毕业生就业

原标题:

石家庄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促高校毕业生就业

专业嵌进产业链 课堂融入生产线

近日,石家庄学院教授姚清国(左一)带领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开展实训。 石家庄学院供图

□本报见习记者 侯淼

又到一年毕业季,“求职”成为高校毕业生最关注的大事。

“订单班”培养、校企共建、以赛促教……为帮助毕业生更好适应社会需求,顺利步入职场,石家庄市属各高校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与就业市场精准对接、为毕业生制定职业发展规划等措施,不断创新就业服务形式,将就业服务关口前移,为毕业生架起从课堂到职场的“连心桥”。

校企融合,课堂直通生产线

“今年4月,我顺利和石家庄四药集团签订就业协议,还没毕业就确定了就业单位。”近日,石家庄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马铮高兴地说。

和马铮一样,该校不少毕业生经历了校园与职场“无缝转换”,这得益于学校锚定石家庄市主导产业,与企业深度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探索。

“石家庄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为对标企业需求,我们加强校企合作,更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石家庄学院教授姚清国说。

“在校期间,我经常在校企共建实验室进行实操,现在可以熟练掌握生产设备操作。提前熟悉了企业生产项目和工作流程,以后干起来就能得心应手了。”谈起未来工作,马铮信心满满。

马铮口中的校企共建实验室,是石家庄学院与石药集团、以岭药业、河北药明生物等企业合作共建的人才培育基地。

在该实验室里,学生们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贴近产业发展,将企业生产真实项目嵌入教学,让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与企业工作流程无缝衔接。

学生不仅能在校内共建实验室练就真本领,还能深入企业一线实践。

“大四可以直接到企业跟岗实习,参与企业生产全流程,这些都为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有的同学在实习期间就获得企业留用意向。”在马铮看来,职业竞争力的提升正是得益于这段实习经历。

从组织学生赴企业参观培养职业认知,到参与企业真实检测项目掌握核心技能,再到进入企业实习参与生产全流程,该校构建的“阶梯式”校企协同育人体系,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迅速融入岗位工作。

这种“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可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我们的毕业生专业技能扎实,对企业文化认同感高,到岗后基本不需要岗前培训,可以快速适应企业工作节奏,用人企业都很认可。”姚清国说。

校企深度融合育人模式,既打通了学生从校园到职场“最后一公里”,也为企业输送了“留得住、用得好”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双向赋能。目前,石家庄学院已建设实习就业基地312个,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场景和实践机会。

精准对接,创业就业双轨并行

正值毕业季,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最热闹的地方就是专场招聘会现场和创新创业大讲堂。

“为满足毕业生多元化就业需求,我们组织‘小而精、专而优’的专场招聘会,精准对接企业招聘需求。针对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我们还会提供从创意孵化到项目落地全链条支持。”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陈玉峰说。

“参加系里组织的专场招聘会,可以更加精准找到合适的岗位,和我的专业匹配度很高。”6月19日,在该校信息工程系专场招聘会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王涛和一家北京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我们围绕学校优势学科和行业需求,定向邀请对口企业,确保岗位与毕业生专业高度契合。”该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老师李朝晖说。

“之前参加的大型招聘会就像‘广撒网’,‘海投’的简历很少能得到回复。现在,辅导员会根据我们个人情况推荐目标企业,现场还可以进行一对一交流。”王涛认为,专场招聘会的应聘质量和效率都很高。

截至6月30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专场招聘会77场、线上双选会272场,吸引优质企业1068家,提供职位2903个。

创业也是一种就业途径。“在我们学校,创新创业触手可及,课上老师的讲解点燃了我的创业热情。”谈起自己的创业历程,该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张聪睦最先想到的,是学校的创业启蒙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在老师指导下,张聪睦在校3年期间参加了10余场创新创业大赛,在去年5月“挑战杯”比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

能获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得益于学校持续加强双创教育,培育创新创业人才。该校成立创客俱乐部,组织开展创新创业讲座培训、沙龙交流、项目路演等活动,并将创新创业实践融入第二课堂,从基础服务、辅导服务、咨询服务和投融资服务四个方面为创新创业学生进行指导。

同时,该校还鼓励师生积极参加“挑战杯”“学创杯”等双创赛事,荣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20余项,并获得多项赛事优秀组织奖。

“小到怎样申请营业执照,大到创业项目发展方向,老师都会手把手指导。”张聪睦直言,自己创业路上的每一步,都有学校老师的支持,特别安心。如今,他和9位校友成立了自己的创业团队做外贸,正打算进军电商市场。

“我们既为毕业生打造高质量就业‘快车道’,又为创业者搭建从校园到市场的‘成长阶梯’。”该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郝刚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优化双创环境,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在职业道路上扬帆远航。

订单培养,入学“锁定”未来岗位

6月16日,在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的无人机实训基地内,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2022级“订单班”学生杨涵在调试1台垂起固定翼无人机。作为河北鹰览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准员工,他早已熟悉了设备操作各个流程。

“我们‘订单班’的课程设置完全对标企业岗位需求。”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数控技术教研室主任刘欢欢介绍,早在学生大一入学时,学校与河北鹰览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就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的无人机巡检、航拍测绘、设备维护等核心岗位技能融入学生专业课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大二开始,学生课堂就搬进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这里摆放着企业最新的固定翼无人机,甚至还有用于海上巡检的抗风型设备。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们接触的都是企业真实案例。从设备拆装到航线规划,操作的是真实生产设备,而非虚拟仿真系统。”刘欢欢向记者介绍,学校采用“双导师制”共同培养模式,由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共同指导,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触到企业实际生产任务。

在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的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订单班”里,像杨涵一样提前锁定就业岗位的学生还有20多个。

“这些学生经过‘订单班’的系统培养,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都非常出色,完全符合我们企业用人标准。”河北鹰览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表示,通过“订单班”培养,企业得以精准吸纳适配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企业长远发展注入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