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了冀涛两次采访。第一次,被接连不断的问诊患者打断。第二次,又赶上产房有患者难产,他立即前往进行处理。
冀涛在产房里整整守了三个多小时,直到产妇成功自然分娩,母婴平安。这位难产患者其实是可以采取剖宫产手术的,但冀涛仍旧坚持多年来的“坚持”:“我们保健院是全国促进自然分娩示范医院,只要能自然分娩,我们就倾尽全力去争取自然分娩,原因嘛很简单——这对大人孩子都好。”
“对大人孩子都好”,一句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语言,可就是凭借着这份初心与责任,沧州市妇幼保健院产六科主任冀涛用20余年的时光,诠释了一位产科专家的责任与担当。
“一步一个脚印”
2003年,冀涛大学毕业,入职沧州市妇幼保健院。对看上去十分随和的冀涛来说,内心深处却有着一份坚定,那就是既然走出了校门,成为了一名医生,那就要尽自己的全力去做好这份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走出自己职业生涯的精彩。
从初出校门,到能够独当一面,冀涛同样也经历了这样的“蝶变”。这里面没有什么技巧,就是靠实打实地观察、体会、练习。现在回想起来,2015年的北医一院进修之旅,对他来说意义非凡。冀涛说,那时他的带教老师就是“教科书上的名字”,也是专业权威杂志的主编,可以说是他仰望已久的“高峰”。在为期半年的进修学习里,他不仅从理念上对“规范化诊疗”有了生动的感受,更掌握了诸如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的应用、“臀位外倒转”等技术。后来,他又通过在天津市中心妇产医院的进修,重点学习了危重症的处理,掌握了凶险性前置胎盘手术……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冀涛不断积累着经验与技术,也同时让自己不断提升着整体水平,稳健地从一个台阶迈向另一个台阶。
“顺产”“保胎”,不是说起来那么简单
“我们保健院的产妇自然分娩率在沧州来说是非常高的,我们科又在我们保健院里在这方面排在前列。”说起目前科室主攻的课题,冀涛把最大限度提升自然分娩率,让更多产妇能够“顺产”,排在了第一位。
“‘顺产’不是说起来那么简单”,冀涛说,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高龄产妇不断增多,此外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帮助许多原先无法怀孕的女性拥有了做妈妈的机会。而对有些年轻产妇来说,又对顺产抱有畏惧心理,担心无法忍受生产时的疼痛。这些因素使得冀涛在推行自然分娩的努力时,遇到不小的阻碍。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费那么大力气去推行“顺产”呢?冀涛说,从产妇角度来说,剖宫产手术再小,也会对脏器造成损伤,需要切开子宫。而且如果再次怀孕,一旦发生瘢痕妊娠,就会十分危险,有可能形成凶险性前置胎盘。就算选择流产,风险也很高。对胎儿来说,自然分娩会对胎儿进行产道挤压,这会对孩子的肺发育,对孩子的大脑,都有好处。从情感角度来说,自然分娩更能增进母婴感情。从经济角度来说,自然分娩也比选择剖宫产费用要低。正是出于上面这些实实在在的考虑,冀涛才将全力推行“顺产”作为了自己科室的主攻课题之一。
对冀涛和他产科的同事们来说,为孕妇“保胎”同样也是近些年来日益凸显出紧迫性和重要性的一个课题。冀涛说,“保胎”不是简单的“躺着别动”,里面也包含了大量需要用专业知识和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才能处理的问题。在药物干预方面,冀涛说,沧州市妇幼保健院担负着沧州全市妇女、儿童的医疗保健及妇幼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可以说,在药品的储备和品种的丰富上,让他在采取药物干预时很有“底气”。除了药物干预,还有手术治疗。冀涛说,对于有些宫颈机能不全的孕妇来说,需要医生做宫颈环扎术,如同将子宫暂时缝合起来,成为一个“生命保护箱”。中药辅助治疗、营养干预、心理干预……一系列的举措目的只有一个:保卫生命!
当然,对冀涛来说,还有一个强大的后盾,那就是保健院新生儿科强有力的支撑。冀涛说,目前为止,沧州市妇幼保健院抢救的最小的新生儿是25周。这种强有力的新生儿抢救及治疗力量,让他在前方可以全心作战,因为他知道,后方的战友“接得住”。
一场场“硬仗”背后,是医患的“齐心协力”
这是冀涛日常工作中常见的一个病例了:产妇宫缩,宫口开了一厘米之后,因宫缩痛强烈要求进行剖宫产。产妇的丈夫、父母随后也非常紧张。面对这样的场面,冀涛一是及时安抚产妇情绪,二是立即采取相应的镇痛措施。最后产妇成功自然分娩,母婴平安。
冀涛说,“顺产”需要医生凭借着技术与经验进行精准判断,还要与产妇及家人进行安抚与引导,此外也要充分利用分娩镇痛、水中分娩、导乐服务等一系列的镇痛措施。多方合力下,自然分娩率自然会不断提升。
面对胎儿胎位不正的情况,冀涛要通过臀位外倒转将胎儿成功转成头位,为的也是能够顺产。可以说,为了让更多产妇能够对自然分娩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认知,为了让更多符合条件的产妇选择自然分娩,冀涛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与努力。
在“保胎”方面,冀涛同样也经历了一场场“硬仗”。有一位产妇,本身就是高龄产妇,通过试管婴儿技术怀孕。孕25周时发生破水,宫口开到了两厘米多。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孩子“保不住”了。但这名产妇已是卵巢功能早衰,这几乎就是她此生中最后一次成为一名母亲的机会了。产妇和家人强烈要求医生想尽办法保胎,愿意配合医生来挑战这场“硬仗”。面对此情此景,冀涛和同事们选择了迎难而上。那是几乎没黑没白28天的守护,从药物干预到营养、心理多方面干预,每一个变动的指标随时都要做出及时的响应和调整。“2斤4两!”,冀涛仍旧记得孩子出生时的重量。新生儿科立即介入,令人欣慰的是,这场仗最后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类似的“硬仗”并非只有一场。冀涛说,还有做过宫颈环扎手术后,在他这里保胎5个月的产妇。至今想起,他最佩服的,是产妇那种令人赞叹的毅力。冀涛说,那是只有母亲才会有的一种力量。
回想这些难忘的经历,冀涛说,他认为医患之间形成的那种互相信任、齐心协力,是打赢这些“硬仗”的基础。患者和家属的理解、信任,给了医护团队强大的信心和力量。医学不是万能的,每个人的体质和遇到的情况也不一样,但有了医患之间的这份坚定的情感纽带,会最大限度地去迎战困难,创造奇迹。
“别怕”和“别拖”
点开沧州市妇幼保健院的视频号,里面有不少冀涛出镜配合拍摄的科普视频。这也是他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不断宣传生育健康知识,让更多人能够树立起正确的、科学的生育理念来。
在多年来的工作中,冀涛也总结出了不少有针对性的健康科普“知识点”。他说,对孕产妇来说,一定要牢记住两点,一个是“别怕”,一个是“别拖”。“别怕”指的是不要对分娩早早就充满了畏惧和焦虑,这大可不必。相信医学,相信现在的技术手段,有专业的医护团队“保驾护航”,有家人的陪伴,没有必要让畏惧和焦虑占据了情绪。“别拖”指的是有些孕妇在出现肚子疼、下身出血等症状时,往往认为“怀孕都这样”,选择了“等等再说”。冀涛说,这种选择也不对,正确的做法是要及时向医生反映出现的情况,让医生做出专业的判断,拿出应对的方案。
在孕妇营养方面,冀涛提醒说,一定要合理安排饮食,不能简单地认为孕妇“吃得越多越好”,还是要听取专业医生的意见。此外,如果有并发症出现,一定要及时处理,排除掉“隐患”,为自然分娩创造良好的条件。
20多年就这样过去了。冀涛说,接下来他和同事们还会继续围绕着提升自然分娩率、帮助孕产妇“保胎”不断发力。他们全力筑起的,正是守卫生命的防线。但不管多累,一想到手机上产妇和家属发过来的孩子的照片、小视频,又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在这个岗位上,他仍将继续拼搏,继续坚守!(通讯员 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