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把未来之城建成幸福之城

雄安新区:把未来之城建成幸福之城

原标题:雄安新区:把未来之城建成幸福之城

7月13日,雄安新区启动区中央绿谷公园内,来自雄安新区启动区疏解单位的工作人员带着孩子在家门口的公园游园赏景。 刘光昱摄

7月13日,雄安新区启动区中央绿谷公园内,来自雄安新区启动区疏解单位的工作人员带着孩子在家门口的公园游园赏景。 刘光昱摄

本报讯(记者解丽达、曹铮 见习记者康晓博)北京稻香村、天津桂发祥、宁化府老陈醋、衡水老白干……最近,雄安·老字号商业街正式亮相,成为新区一处商业新地标,这条街也成为全国老字号品牌最为密集的商业街区之一。

35个高端商业品牌落地,第一家新能源汽车城、6家高品质酒店开业……漫步雄安街头,城市功能越来越完善,烟火气越来越浓,幸福在未来之城的图景里触手可及。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雄安新区自规划之初,便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让百姓从新区建设发展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样貌日渐清晰。

“五一”假期,不少人来到雄安新区中央绿谷打卡。这个设在城市中央的超大绿地,被称作城市的“生机客厅”,足有700个足球场大。绿谷环抱下的中信书店,通透的玻璃幕墙与绿意盎然的公园景观无缝衔接,读者尽可感受“人在书中,书在景中”的独特意境。

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先植绿、后建城的规划理念,蓝绿空间占比达70%的规划目标,让这座城市镶嵌在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中。“千年大计”从“千年秀林”开始,白洋淀上飞鸟翔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在雄安大地铺展。

最近,38岁的回迁居民孙建昭在“雄业创工坊”开始了自己的新工作。雄安新区在雄东片区打造“雄业创工坊”“雄业创新坊”以及就业创业示范街区,让居民实现“上楼安居,下楼就业”。

就业服务深度嵌入“15分钟生活圈”,雄安新区努力衔接好安居和乐业,百姓的“幸福圈”在扩大。今年以来,雄安新区完成第十一、十二批次回迁安置,累计已有16.9万群众喜迁新居。雄安新区坚持就业、创业、产业、物业“四业并举”,累计提供用工岗位40万余个。

7月14日上午10时25分,邮递员抵达雄安新区安新县安州镇西角村,向安新县高中毕业生陈嘉祎送上今年新区的第一封高考录取通知书——它来自清华大学。一同送上门的,还有新区邮政部门精心准备的鲜花。那一刻,陈嘉祎心里满满的都是幸福。

据悉,今年雄安新区高考取得10年来最好成绩,本科上线率达64.57%,600分以上人数是2023年的6倍。近年来,雄安新区积极推动教育综合改革,建立京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同雄安共享机制,全方位提升新区教育服务水平,百姓在家门口能上好学校正成为现实。

6月30日,雄安宣武医院儿科门诊开诊试运行,进一步满足广大居民高品质医疗服务需求。作为北京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三校一院”交钥匙工程之一,雄安宣武医院自2023年10月投入运行以来,已开放38个临床科室、300余张病床,累计接诊患者超36万人次,开展手术超5000台。

一组数据直观地描述出雄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稳步提高——85所京津冀优质学校、116家高水平医疗机构与雄安建立帮扶合作关系,55所学校、78家养老机构、14家卫生服务站建成投用,75个儿童友好实践基地、19个青年夜校投入运营。

“以前办理企业迁移需往返北京和雄安多次,现在一次不用跑,线上就能办完所有手续。”6月18日,北京大才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孟凡昌说。

北京的事雄安能办,雄安的事北京能办,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如今,212项京雄政务服务实现“同城化”办理,209项资质资格互认,京雄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实现公共交通、就医购药等场景两地互通,新区公积金缴存标准实现与北京同步。

6月9日,新开业的雄安体育中心体育馆座无虚席,2025赛季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常规赛第一阶段比赛拉开帷幕。孙颖莎等一众名将的到来,吸引了数万名外地游客前来观赛。

雄安体育中心“一场两馆”宛若“山水印章”钤盖在未来之城画卷上,雄安商务服务中心寻环XLOOP集中商业全新开业,雄安图书馆下半年即将开放……随着雄安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城市公共服务逐步“上台阶”。

硬件设施持续升级,“软件”配置也更加多元。去年以来,雄安首届X青年艺术节、永不落幕的北影节之2024雄安未来影像电影季、2025“雄安非遗大会”等先后在雄安新区举办,雄安百姓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幸福的表情,还藏在每一个“妙不可言”的创新场景里。街边随处可见的直饮水、建在林荫下的停车场、家门口的小型足球场……从小切口入手,雄安下足“绣花功夫”提供多元化、个性化、高品质的公共服务需求,让百姓充分感受到“雄安温度”,让“云端”之上的未来之城融入人间烟火,成为幸福的“人民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