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女性商业摄影师杨姣:于行业浪潮中破浪前行
在当代摄影行业风云变幻的格局里,挑战与突破相互交织。女性摄影师群体正稳步前行,以独特视角和坚韧精神,在行业中逐渐崭露头角。杨姣,这位在 2024 年荣获《大众摄影》十杰称号的女性商业摄影师,其职业生涯就生动展现了摄影行业的发展脉络。
新闻历练
2010 年至 2015 年,杨姣在中国青年报担任编辑、记者、视频编导。彼时,中国青年报作为行业权威先锋媒体,汇聚了贺延光、金永全等众多优秀摄影记者。在此环境中,非新闻专业出身的杨姣面临挑战。“当时在报社经常背报纸、写读后感,锻炼自己的文字能力。”
中国青年报独特的图片故事和专题报道模式,让杨姣有机会深入一线。她常围绕环境污染、乡村教育、医疗等热点,花费数周甚至数月进行采访拍摄。一个项目出差短则一周,长则一月,拍摄时她还会开着录音笔边拍边聊。
然而,随着工作推进,杨姣看到了自身的变化。“一方面,新闻的行业变革,我觉得自己的采访有时无法真正帮助被采访者,作为闯入者的角色让我开始排斥。另一方面,我不想成为八面玲珑或充满审判性眼神的记者,不想以所谓‘客观’的虚伪姿态工作。”于是,在 30岁这一关键节点,她毅然从中国青年报辞职,告别新闻行业。
转型创业
离开中国青年报后,杨姣在2016年在生活方式类杂志《菁kids》担任副主编,参与策划、编辑等方面工作。但因杂志管理层变动,工作内容偏离预期,更加坚定了她成立商业摄影工作室的决心。
终于,2016 年,杨姣与摄影师逸光创立光角 MORE x JOLI Studio,专注视觉项目策划、拍摄及多种艺术手法的整合制作。创业初期,缺乏商务经验和客户资源成为两大难题。不过,过往媒体工作经历为她带来契机。“我和合伙人逸光并非资源型摄影师,而是靠拍摄的作品吸引客户,客户群体很大一部分源自媒体领域。”央视春晚总导演于蕾就曾表示,看中她的媒体经验,其提供的内容面向大众、可发布,非艺术家自我陶醉之作。
性别突围
在商业摄影领域,性别不平等是常态。业内荒谬规定,以及因体力限制导致女性在职业晋升上比男性助理难度更大等情况,让女性发展举步维艰。
“女摄影师不可以做设备箱,坐了会有厄运,但是男摄影师可以随便坐。”
“一个重大的项目中,很难看到一女性摄影助力,但我接触的很多男助理就会很快晋升到时尚摄影师这样的岗位。”
“客户信任问题也是女性摄影师们面临的大难题,在与客户沟通过程中,女性摄影师的专业能力常常受到无端质疑。“
然而,面对困境,杨姣从未退缩。“有时候也需要不断给自己鼓劲,要很果决地说出自己的判断,才能够赢得大家的认可。”八年媒体工作经验,让她对内容表达有更清晰的目标和判断。她也多次发挥女性细腻敏锐特质,创作了众多兼具创意与视觉冲击力的作品,比如“以她之见”海报策划、拍摄项目。
“大学时,我的毕业论文是研究女性摄影师自拍现象,发现女性因独特性别敏感度和社会地位,对自我认知渴望强烈,自拍是其自我表达的关键途径。基于此,我和团队设计了由两个相互投射镜子构成的装置,让女性嘉宾亲自按下快门。拍摄前期团队设置好角度、光线等参数,最终按快门的主动权在被摄者手中。”杨姣的目标坚定且温暖——赋予女性以自身视角自我表达的权利。
多维绽放
据了解,杨姣正是凭借这份得天独厚的优势屡获殊荣,其为中国外贸信托创作的广告作品,更是在《中国创意设计年鉴·2016-2017》中脱颖而出,荣获银奖。不仅如此,杨姣还在艺术展览的舞台上尽情绽放光芒。2019年,在风景秀丽的芒砀山,她精心筹备并成功举办了个人摄影展《MANGDANG BEAUTY》,让人们得以窥见她镜头下那充满魅力与深度的世界。2020年,她再次于芒砀山国际摄影节举办展览,凭借精彩的作品和独特的艺术表达,进一步扩大了自己在摄影界的影响力,赢得了更多专业人士和艺术爱好者的赞赏与关注。
与此同时,她紧跟时代步伐,入局 AI 领域。2023 年,杨姣在芒砀山影像艺术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AI 芒砀简史》。“AI的创作过程,就像我和我的人工智能朋友一起完成一场头脑风暴,我们一起超越技术,让无数艺术大师的智慧与无数古人的才华,共同帮助我表达我的创意与想象。”
回顾杨姣的职业生涯,从新闻摄影起步,在时代的变革浪潮中毅然转型,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和性别挑战。她的经历,不仅是个人奋斗与成长的精彩写照,更是当代摄影行业发展的生动缩影。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着更多女性摄影师勇敢追逐梦想,同时也为推动着整个行业朝着更加公平、多元、创新的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为企业宣传商业资讯,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凤凰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