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磊:用真心真情守护“折翼天使”
河北
河北 > 新闻资讯 > 正文

刘光磊:用真心真情守护“折翼天使”

“在康复室里,一个接受康复训练的孩子突然叫出一声‘妈妈’,有可能喊得还不是那么清楚,但你知道吗?别说孩子的妈妈了,就连康复室里其他的家长,还有所有在场的医护人员,都激动地叫出了声!那样的场景,让人一辈子都忘不掉……”

刘光磊,38岁,沧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部长兼儿童康复科主任。他和他团队的同事们,作为开创者成立了儿童康复科,又作为奋斗者、建设者让儿童康复科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而支撑着他和身边同事们一直走下来的强大精神力量,正是一位位患儿经过康复训练之后“自己能走了”“会叫‘爸爸妈妈’了”“上幼儿园了”“上学了”……这些蕴藏在日常工作当中的“点滴”,恰恰是刘光磊和同事们最看重的价值与意义。

刘光磊:用真心真情守护“折翼天使”

去做一名儿童康复的“拓荒者”

2011年,大学毕业后的刘光磊来到沧州市妇幼保健院。当时那个大学时学习临床医学的年轻人没有想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会与“儿童康复”结下了一生不解之缘。

2015年,因为当时沧州地区儿童康复事业缺少足够强大的规范力量,沧州市妇幼保健院决定打造儿童康复科,为沧州及周边地区的患儿服务。刘光磊和其他4位同事,成为第一批“拓荒者”。他们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集体赴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进修学习。

正是这次为期半年的进修学习,让刘光磊彻底认识到了儿童康复的重要意义。那些查房时的感受,不是光凭着原先浅显的认知就能感受到的。当真正面对一位位患儿的家长,面对那些眼泪与疼痛,面对那些无助与期望,他不仅对儿童康复有了全新的认知,更多出了几分沉甸甸的责任——身为医者,如果可以为这些孩子,为这些家庭做些什么,如果能帮到他们,那该是一件何等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啊!

进修学习的,不仅仅是技术。对刘光磊来说,还有太多太多需要汲取的“营养”。他重新做回了学生,身上带上一个小本子,随时记下自己的问题,然后找导师有空的时候去请教。当时正好有位小患者,已经上小学了,本来是个特别活泼的孩子,但因为重度脑炎后遗症而造成自理能力、行动能力、语言能力全部丧失。围绕着这位小患者,医护团队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当看到孩子一天天变好,可以迈步走路了、可以说话了,就这么一点点、一点点找回曾经的自己时,刘光磊切身感受到了儿童康复给患儿带来的巨大改变。

学技术、学理念、学流程、学诊疗规范化……刘光磊说,这次进修,真正让自己“格局打开了”。

刘光磊:用真心真情守护“折翼天使”

“那个孩子应该上学了吧?”

2016年6月21日,沧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正式成立了。“班底儿”就是刘光磊和与他同去进修的4位同事。他们5人要一起承担起“填补空白”的使命。

当时面对的情况,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因为无论是设备还是流程,都需要从无到有,一切都需要这个团队如同燕子琢泥般建立起来。

走访多家在儿童康复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国内知名医院,结合沧州本地实际情况,刘光磊和同事们在一张白纸上,用汗水一笔笔描绘出了“实景”:门诊区、评估区、家长指导区承担不同任务,儿童康复训练区紧紧围绕着运动训练、作业训练、言语训练的架构,各种专业器材及设施迅速到位……除此之外,推拿、音乐疗法、理疗等多种辅助技术也不断丰富起来。

收治第一个患儿的日子,刘光磊记得特别清楚:“那是2016年8月8日。”那是一个刚刚出生几个月的孩子,因为脑损伤住进医院,成为刘光磊和同事们收治的“第一例”。

此时,前期付出的心血有了最好的回报。团队为这个孩子制定了科学的个性化康复方案,6个月后,孩子终于各项指标都恢复了正常,“甚至有些指标还优于同龄孩子!”。这是科里的第一位小患者,也让科里收到了第一面家长赠送的锦旗。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随访,刘光磊得知孩子一切正常。本着“不过多打扰”的原则,最近这几年他没有再联系孩子的家人。但有时突然想起,也会在心里念叨一句:“那个孩子应该上学了吧?”

刘光磊:用真心真情守护“折翼天使”

倾注真情,“治病”永远不仅仅是“治病”

从最早收治脑瘫、脑损伤患儿,再到后来收治孤独症儿童,无论是“折翼天使”,还是“星星的孩子”,都成为刘光磊倾注最多心血的对象。

这是一份需要拥有爱心、耐心、细心、信心、责任心的工作。让刘光磊最骄傲的,是现在科室一共27位成员,大家都有着这样的一份真情、真心。每一位患儿的背后,都有着一个承受了巨大压力的家庭。那些压力不仅有经济上的,更有心理上的、社会上的,作为医者,只有真正“感同身受”,才会让“治病”不仅仅是“治病”,正如儿童康复科的科训:“笃行仁术,精医守道”。

“治病”不仅仅是“治病”,这意味着除了冰冷的设备,除了严格的流程以外,还要拥有带着温度的理解与关照。正是本着这样的理念,刘光磊说他最大的精力是放到了与家长们的沟通上。他经常和同事们说,首先要做一名“倾听者”,让家长们打开心扉,让他们诉说承受的压力,让他们哭出来。不仅如此,他还有意识让家长们之间形成“朋友圈”,通过“父母课堂”、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让有着相同心路历程的家长们找到彼此倾诉的渠道。

“爱心厨房”的创立就是一个带着温度的“创意”。刘光磊说,儿童康复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儿童康复科治疗的孩子大都需要长期治疗,常常一住就是几个月。家长们既要照看孩子,还要买饭,常常分身无术,而且长期的康复治疗也给一些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于是,他提出了设立“爱心厨房”的想法。

“爱心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厨房电器及米面油等食品由医护人员和社会爱心人士捐赠,掌勺的“厨师”由医护人员或物业人员义务担任,免费为患儿和家属提供午餐、晚餐。刘光磊说,这个“爱心厨房”不仅解决了家长们的实际困难,更成为一个沟通、交流的良好平台,“你帮我看会儿孩子,我去包饺子,一会儿咱们一块儿吃”,这样的场景让儿童康复科里多了烟火味道,多了欢声笑语。而这,正是刘光磊追求的目标。

正是本着这样的理念,刘光磊又主动联系了沧州市红十字会、残联、民政局等多个单位,沧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先后成为河北省残联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沧州市残联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沧州市红十字会“福佑天使”项目唯一指定实施单位、沧州市民政局“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项目市级定点医疗机构、沧州市社会福利院孤残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除此之外,刘光磊还积极对接社会爱心团队,“多管齐下”,集合政府资源和社会爱心力量为患儿及家长们减轻压力。

刘光磊:用真心真情守护“折翼天使”

把更多高端医疗资源引入沧州

从儿童康复科创立到现在,刘光磊和同事们埋头苦干,取得一个又一个成果,如今,儿童康复科已经成为沧州市临床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并重的医教融合”特色诊疗模式也已日渐成型。从小到几个月的孩子,到六七岁的孩子,每年都有众多来自沧州及周边地区的患儿到这里进行康复。

但对刘光磊来说,仍旧没有停下攀登的脚步。这几年来,他将重点放在了对接北京、天津及广州高端优质医疗资源上。他想的是,如何让“大城市”里“大医院”的“大专家”,真正能成为沧州患儿可以依靠的力量,真正让那些高端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的孩子。

本着这样一个朴素的想法,刘光磊将目光不断投向远方。他先是派出进修人员赴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习,并建立起紧密联系,专家定期指导、远程问诊,迈出了“攀登之路”的第一步。

2021年,“刘振寰教授名医工作室在沧州市妇幼保健院成立”的消息引来众多儿童康复同仁们的关注。刘振寰教授是全国知名儿科专家、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首批医学领军人才,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刘振寰教授从事儿科临床与儿童神经康复40年来,应用自己原创儿童针灸神经康复疗法结合西医康复,带领团队共治疗中国34个省市及法、美、英、德等26个国家的智障患儿和脑瘫患儿4万多例,康复效果居国际先进水平。

这样一位“泰山北斗”级的“大专家”,何以在沧州市妇幼保健院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名医工作室?刘光磊说,刘振寰教授的名字和医学成就,他早就十分崇拜。那是省里召开的一个学术会,请到了刘教授参加,刘光磊一看,这样的机会不能放过啊!于是,他采取了“紧盯”的办法,并且终于寻找到一个机会与刘教授进行了交流。近距离交流才发现,那么“大牌”的专家竟然那样平易近人。随后,刘光磊又专门赴广州上门拜访,“刘教授还请我吃了他们那里的早茶”,这位来自沧州的年轻人凭借着一份质朴和对事业的专注,深深地打动了刘教授。这才有了“刘振寰教授名医工作室”的设立。

2023年,沧州市妇幼保健院党委决定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与天津市儿童医院建立起长期、深入的合作。刘光磊也积极参与,主动作为,献出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到源头发力”

儿童康复科的发展一路向前,但刘光磊并没有停留于此。这些年来,他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去进行儿童康复的医学科普。在他看来,这是“到源头发力”,只有让更多人掌握了更多的医学常识,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儿童康复的效果。比如,他一直强调一个“早”字: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越早越好。比如,千万不要再让“贵人语迟”之类的传统认识延误了孩子治疗的时机;比如,不要直接给孩子一个手机“去玩吧”,一定要减少孩子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刘光磊:用真心真情守护“折翼天使”

刘光磊:用真心真情守护“折翼天使”

“到源头发力”,刘光磊还致力于打造儿童康复科“医教研”一体化的深度融合。他说,儿童康复科承担着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儿童康复课程的教学与实习任务,还与沧州师范学院阎锦婷博士后成立了工作站,专门针对孤独症康复及言语训练进行科研创新和技术支撑……这些都会让儿童康复科的发展实现良性互动,这样才会有后劲儿、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儿童保健方面,沧州市妇幼保健院正在全力打造儿童健康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式的医疗保健服务,倾力构建一条贯穿生命起点、守护全程的儿童健康服务链,从生命之初的呵护,到成长路上的每一步陪伴,直至青春期的关键守护,孩子们的每一个健康需求都将得到专业、精准、温暖的回应。这也为儿童康复科的深化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更具活力的平台基础。刘光磊说:“我和同事们始终坚信,这份贯穿始终的健康守护,是托举孩子美好未来的基石,更是点亮万千家庭希望的光源。为了这份希望与光亮,我们仍将继续努力,不断前行!”。(通讯员 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