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沧州推动21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事项落地
集成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省时省力
6月24日,沧州市行政审批局企业开办专区工作人员(左)指导一家公司相关负责人办理股权变更业务。 本报记者王雅楠摄
6月24日,沧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左)为办事群众介绍企业注销登记“一件事”办理流程。 本报记者王雅楠摄
□本报记者 王雅楠
“没想到现在办理企业迁移这么方便,不用迁出地迁入地两头跑,提交材料后不到2小时,我就拿到新营业执照!”近日,在沧州经济开发区行政审批局企业开办专区,沧州星抱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尹桂新办理完企业迁移业务后,连连称赞。
这是沧州市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撬动政务服务效能再提升的一个事例。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信用修复“一件事”、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残疾人服务“一件事”……2024年以来,沧州市创新推动21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事项落地实施,共压减环节141个、精简材料290个、压缩时间364个工作日,较改革前分别压减84%、73%、68%,实现从“多部门来回跑”到“一件事高效办”。目前,全市累计办理“高效办成一件事”相关业务5.7万件。
管理导图服务助力项目建设审批提速
6月25日,在沧州经济开发区的沧州奥莱中心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运输车往来穿梭,项目主体施工有序进行。
“项目首次开放区域主体已封顶,预计今年8月份投入运营。项目顺利推进的背后,离不开沧州市行政审批部门的全程帮扶。”沧州奥莱中心项目总经理赵明宇说,在项目前期手续办理中,沧州市相关审批人员靠前服务、全程帮办,大幅压缩了审批时间。项目开工时间比预期提前了两个月。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包联项目的市领导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经常实地走访,现场协调解决问题。
据介绍,沧州奥莱中心项目总投资约16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7.5万平方米,致力于打造集奥莱零售、跨境电商、主题餐饮、康养休闲、高端婚庆于一体的多元业态商业综合体。
为精准服务项目建设,沧州市按照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模式推进项目开工手续办理,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全链条服务制度,覆盖从项目登记、立项报批、规划施工、竣工验收、投产运营的全流程。
针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环节不清晰、报建程序不统一等痛点,沧州市创新推出工程建设项目报建(办理)全周期、全流程管理导图服务,将导图细化为出让用地房地产、市政线性工程等19类流程图。同时,将并联办理事项、需要企业自行准备或委托办理的事项、政府及审批部门需要办理的事项、中介服务事项等,用不同颜色进行标注。目前,全市418个省、市重点项目都定制了这样的服务导图。
在沧州市行政审批局线下项目服务专区,工作人员根据导图标出的要求,一次性告知审批过程中需要办理的各类事项和环节,让审批环节“说得清”、申报建设的企业“看得懂”。另外,在线上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推进电子证照应用和材料共享。审批人员可通过项目代码查询报建项目全部办结事项的申报材料和证照结果,无需企业再次提交相同材料,提升了企业报建效率。
沧州市还强化数据共享与应用,出台推动政务数据直达基层赋能“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方案,依托市级大数据平台,对接省级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形成纵连省级平台、横跨各部门的数据共享通道,提升政务数据共享实效,推动政务数据安全有序直达基层。
新生儿出生9个“单事项”集合成“一件事”
“孩子出生第三天,我在‘冀时办’微信小程序的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专区,填好孩子信息、上传结婚证和户口页等材料,不到10分钟就完成业务办理申请。证件直接邮寄到家,太方便了。”最近,喜得二胎的沧州市民刘悦体验了办事的便捷:在给孩子申请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登记、新生儿居民医保登记等业务时,通过微信小程序操作就完成,不需再东奔西跑。
刘悦还记得4年前为第一个孩子办证的经历。那时,她跑了多个部门,重复提交材料,耗时半个多月才办完。
刘悦的便捷体验,得益于沧州市2024年11月全面推行的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线上服务。这项服务围绕新生儿出生,将《出生医学证明》办理、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登记、本省户口登记、预防接种证办理、生育医疗费用报销、生育津贴申报、社会保障卡申领、新生儿居民医保登记、新生儿居民医保缴费等9个“单事项”,集合成“一件事”,通过一个表单、一套材料、一次提交,实现“一网通办”。
为优化群众办事体验,沧州市成立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联办专班,并不断健全联办机制。对全市45家医疗机构及各县(市、区)“一件事”业务骨干和综合窗口人员开展业务培训,确保多部门同步审核、高效联办。
“通过‘一网受理’、多部门协同办理,新生儿出生相关手续的办理时间从最长25天压缩至最快2天。”沧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妇幼科科员刘畅说,通过重塑办事流程,群众办事从最多跑9次变为零跑腿。截至目前,沧州市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相关业务已办理1.6万件。今年,线上申办率达78.5%。
沧州市将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作为深入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通过跨部门、跨层级、跨系统的协同联动,将涉及多个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整合为“一件事”,实现一次告知、一套材料、一窗受理,大幅减少办事环节、申请材料和办理时间,让审批有速度、服务有温度。
针对“一件事”服务对象不同,沧州市还将“一件事”集成服务的实践向更广领域延伸。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帮办代办延伸至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开办餐饮店“一件事”、申请公租房“一件事”延伸至乡镇(街道),基层办事效率持续提升。
信用修复“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门”
“现在修复信用很方便,提交的材料少了,还不用跑部门,网上一次搞定。”得益于沧州市实施的“承诺即修复”机制,沧州市一家影业公司负责人王先生在6月23日线上提交的信用修复申请,第二天就通过初审。
此前,这家影业公司因部分消防设施未保持完好有效被行政处罚。在公司整改完毕、缴纳罚款,已满行政处罚最短公示期后,王先生向“信用中国”网站提交了信用修复申请。
沧州市行政审批局信用管理科科长赵红琲介绍,今年5月,该局联合沧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推出“承诺即修复”机制,由该局定期向市消防救援支队共享“信用中国”网站公示的消防领域行政处罚信息,市消防救援支队筛选满足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确定帮扶对象。
对于已经履行行政处罚的企业,如果无法出具“信用中国”网站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申请表,可先用一份履行行政处罚义务承诺书来替代,随后由该局协调市消防救援支队出具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申请表并上传网站,全程线上办理,无需企业跑办,实现“承诺即修复”。
“企业在‘信用中国’网站申请信用修复时,需提交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信用中国’网站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申请表、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承诺书。”王先生说,特别是“信用中国”网站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申请表,需要下载打印后找处罚机关盖章,再上传提交,流程烦琐。
据介绍,“承诺即修复”机制的推行,使这一痛点得以解决。
沧州市持续将“信用修复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到实处,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专窗,为企业提供信用修复帮办代办服务,实现信用修复“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门”。同时,开展跨区信用修复,与32个城市建立信用修复沟通协调机制,通过共享行政处罚信息,实现本地企业跨区信用修复。今年,沧州市已帮助1096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