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有美名·晒晒我们乡(镇)新名片|肃宁县邵庄乡:电器电料、韭菜种植“双名乡”,戏服制作技艺谱新篇
河北
河北 > 新闻资讯 > 正文

肃有美名·晒晒我们乡(镇)新名片|肃宁县邵庄乡:电器电料、韭菜种植“双名乡”,戏服制作技艺谱新篇

“晒晒我们乡(镇)新名片”!从即日起,中共肃宁县委宣传部、肃宁县融媒体中心、凤凰网河北联合推出“肃有美名·晒晒我们乡(镇)新名片”系列图集。聚焦肃宁县各乡镇闪亮“名片”,了解家乡、推介家乡,让更多人从不同角度看到从肃宁大地走来的厚重历史、重要产业,以及绽放的笑脸、美好的画卷。今天我们走进的,是肃宁县邵庄乡。

河北省电器电料名乡、设施蔬菜发展先进乡镇,电器电料和韭菜种植,就这样让肃宁县邵庄乡成为了“双名乡”。除了这两张“名片”,有着百余年历史传承的“戏服制作技艺”,也为邵庄乡谱写了新时代发展的新篇章。

肃宁县邵庄乡毗邻保定市高阳县,北接沧保高速,西通大广高速,距离雄安新区50公里,多年来着力培育电力装备、韭菜种植结出硕果,先后荣获河北省电器电料名乡、设施蔬菜发展先进乡镇,形成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农民就业和增收。

邵庄乡一家电力装备企业。刘文杰 摄

邵庄乡一家电力装备企业。刘文杰 摄

焊花飞溅。刘文杰 摄

焊花飞溅。刘文杰 摄

焊花飞溅忙生产。李晓利 摄

焊花飞溅忙生产。李晓利 摄

生产车间一角。刘文杰 摄

生产车间一角。刘文杰 摄

邵庄乡是河北省电器电料名乡。李晓利 摄

邵庄乡是河北省电器电料名乡。李晓利 摄

近年来,邵庄乡党委、政府围绕两大产业奋发进取,埋头苦干,为电力装备产业企业在科技创新、智能化转型、服务保障等方面提供支持,产品已从最初单一的电力金具、开关等传统领域,拓展至现代化的避雷器、绝缘梯、验电器等多品类,目前覆盖电力安全工器具、线路材料、电力设备、施工机具四大领域,产品种类达千余种。全乡电力装备企业呈现出焊花飞溅、机械轰鸣的良好生产局面,成为国家众多重点电力工程的供货商。

工人在裁切钢板。刘文杰 摄

工人在裁切钢板。刘文杰 摄

先进的电力装备生产线。刘文杰 摄

先进的电力装备生产线。刘文杰 摄

准备发往外地的电力装备产品。傅新春 摄

准备发往外地的电力装备产品。傅新春 摄

韭菜种植从“明地”“平棚”“拱棚”到“物联网棚”,从个别农户的“小打小闹”到大规模集中种植,从自己出去卖到客商上门收……为了确保韭菜品质,严把选种关、育苗关和水肥药物管理关,确保科学种植、标准管理。

田间劳作。王韬 摄

田间劳作。王韬 摄

韭苔丰收。吕国良 摄

韭苔丰收。吕国良 摄

工人们正在车间里对韭苔进行筛选加工。刘文杰 摄

工人们正在车间里对韭苔进行筛选加工。刘文杰 摄

韭苔加工车间一角。刘文杰 摄

韭苔加工车间一角。刘文杰 摄

韭苔初筛。吕国良 摄

韭苔初筛。吕国良 摄

精心筛选。王韬 摄

精心筛选。王韬 摄

打包外运。吕国良 摄

打包外运。吕国良 摄

一车车韭苔装车运往外地。刘文杰 摄

一车车韭苔装车运往外地。刘文杰 摄

在邵庄乡,还有一项带着古老美感的技艺传承了百余年。那就是戏服制作技艺。

戏服制作技艺“老树发新枝”(资料图片)。袁一帅 摄

戏服制作技艺“老树发新枝”(资料图片)。袁一帅 摄

一针一线中蕴含万千“中国美学”。王韬 摄

一针一线中蕴含万千“中国美学”。王韬 摄

穿针引线。刘文杰 摄

穿针引线。刘文杰 摄

一针一线,凝聚心血(资料图片)。魏志广 摄

一针一线,凝聚心血(资料图片)。魏志广 摄

一件戏服需要多个“部件”来组合(资料图片)。袁一帅 摄

一件戏服需要多个“部件”来组合(资料图片)。袁一帅 摄

工人正在制作戏服(资料图片)。魏志广 摄

工人正在制作戏服(资料图片)。魏志广 摄

这些针线里,蕴含了古老的审美(资料图片)。魏志广 摄

这些针线里,蕴含了古老的审美(资料图片)。魏志广 摄

展示戏服产品。吕国良 摄

展示戏服产品。吕国良 摄

邵庄乡的戏服制作技艺传承与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高口村。在这里,掌握戏曲服装制作工艺的工人有100多名,有戏曲服装、服饰作坊三家,常年为全国各地专业戏曲院团及戏曲爱好者制作戏曲服装、服饰。

“想要做出一件上乘的京绣戏服并不容易,需要完成打版、画图、扎眼、绣等多道工序,每一道都十分讲究,比如绣,就有打籽绣、滚针绣等多种针法,不同的部位得用不同的针法,没有耐性可不行。”从事戏服制作技艺40余年的赵春峰说。

下一步,邵庄乡将继续开发乡土资源,找准自身特色,延伸产业链条,扎实推动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讯员 韩梦菊、杨亮、董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