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高碑店:“希望的田野”即将丰收,“小”角度窥见“大”农业
河北
河北 > 新闻资讯 > 正文

保定高碑店:“希望的田野”即将丰收,“小”角度窥见“大”农业

自动播放

随着今年高碑店市34万亩小麦陆续成熟,6月12日,高碑店迎来了今年小麦丰收的第一镰。连日来,广大农户利用晴好天气抢抓农时,开镰收割,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优质小麦的优势产区。这其中,保定高碑店市在种植规模、科学育种、节水灌溉、农田管理等方面占有着重要地位。6月16日,从“小”角度窥见“大”农业,凤凰网河北频道走进以“燕南赵北”而得名的河北保定高碑店市,在“希望的田野”上,感受小麦收获时广大农民们的辛勤与坚守、希望与喜悦。

图:6月12日麦收现场。高碑店融媒/供图

图:6月12日麦收现场。高碑店融媒/供图

“小种子”撬动“大产业”:七旬老农民追逐种业梦40多年

6月16日,我们来到河北科茂种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小麦种子试验田,75岁的祖茂堂早上5点多已经在田里忙活起来。到了小麦成熟收割期,他正在观察今年育种小麦的生长和成熟情况。

图:祖茂堂(最右)在农田观测麦穗。

图:祖茂堂(最右)在农田观测麦穗。

他个头儿不高、皮肤黝黑,但是只要提及农业相关话题,总是风趣幽默又滔滔不绝。尤其是提及自己最骄傲的“孩子们”:小麦种子,脸上总是止不住憨厚朴实的微笑。

图:祖茂堂(最左)在实验室内。

图:祖茂堂(最左)在实验室内。

从1973年祖茂堂被推荐到华北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深造、毕业后回乡做了一名农业技术员算起至今,这位高碑店市有名的致富带头人、高碑店农民技术协会会长,已经在和小麦、农田打了四十多年交道。为了科学育种和推广交流,他有了很多身份,有时被称为化身“国际农民”,走出国门展开学术交流;有时被称为“坐着飞机种地”的专家,多次往返三亚、新疆、江苏等地开展育种工作。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百姓的饭碗。多年来,结合自身气候地形特点,河北省高度重视抗旱节水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河北科茂种业科技示范基地位于高碑店市军城办事处南泽畔村,示范面积1200亩。示范技术主要有冬小麦优良品种繁育、化肥减量增效、播种质量提升、节水稳产栽培、农药减量控害等。

从高碑店市农村农业局获悉,自2021年起,南泽畔村作为高碑店市小麦良种繁育基地,依托高碑店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协会和高碑店市科茂种业有限公司,先后繁育了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专家培育的中麦175、中麦1062、中麦5051、中麦122等8个小麦优良品种。中国农科院作物所连续多年在此召开小麦品种观摩会。

据科茂种业之前的统计数据,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祖茂堂及其团队带领2万户加入到科技提升行动中,示范推广小麦面积5200.6亩,采用主推技术和主推品种结合,使示范户单产增长23.06%,每亩节本增效130.27元。仅小麦增产一项,高碑店市每年可增收上千万元。

正是和祖茂堂一样的基层种业工作者,一代又一代的辛勤耕耘、默默付出,助力我国农业生产从增产导向型向提质增效型转变。

“小智慧”助力“大丰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投入

如果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那土地就是粮食稳产的基础。近年来,高碑店市积极响应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扎实工作,让昔日的“望天田”逐步变为“高产田”“稳产田”。

图:方官镇高标准农田。

图:方官镇高标准农田。

6月16日,在方官镇现代农业数字智慧中心旁的一片金黄的麦田里,最显眼的是田间两排智慧管理监测机器。无论是风速雨情,还是病虫害监测,可以在手机上方便的及时查看进行研判。还有看不到的高配置:伸缩式智慧机井、纵横交错的排灌沟渠、节水灌溉设施……这些藏在田间和土壤中高科技的“小智慧”设施,通过手机等便携式设备“云管理”,助力高碑店粮食获得“大丰收”。

图:手机软件观测界面

图:手机软件观测界面

据了解,作为高农(土地)联合社的生产部,通过“数字农业”云平台共享高碑店市农业数据,为生产决策提供有力参考。云平台依托物联网技术,为以联合社为核心区的方官镇53个村及周边万亩高标准农田专业种植提供精准气象分析、病虫害预警、线上农事管理等一站式服务,形成联建、联营、联享“三联”发展新模式,实现“粮田变良田”。

图:农田智慧检测装置

图:农田智慧检测装置

据高碑店市农村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高碑店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国债),建设总规模18.45万亩,项目总投资55350万元,其中中央国债资金46570万元,省级配套资金1482万元,县级配套资金7298万元。建设地点位于高碑店市东马营镇、方官镇等11个镇街。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壤改良、灌溉排水与节水措施、田间机耕路、农田输配电、其它工程等。

“小田”变“大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是深化农村改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高碑店市乡村振兴试点村,高碑店市方官镇宋鱼池村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核心载体,深入践行“双社并行、多元经营”发展理念,通过农业科技赋能与龙头企业带动双轮驱动,在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为冀中平原乡村振兴树立新典范。

据介绍,宋鱼池村共有人口1880人,耕地面积1400亩,作为全市首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试点村,宋鱼池村创新构建“农业服务合作社+ 土地专业合作社”双社运行机制。目前合作社已建立小麦育种、大葱育苗、设施农业三大产业。截至目前,该村通过合作社与农业科技公司建立“订单育种”模式,对全村土地实施统一良种繁育、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技术服务,打造高标准小麦科技育种基地。

图: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中心

图: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中心

为推进进一步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宋鱼池村作为全市试点先试先行,于2024年8月注册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农业服务合作社,取得初步成效。利用本村全域高标准农田优势,统筹本村及周边农业服务机械,将农服社服务面积覆盖到全村,将农业种植划分为基本种植环节,为小麦种植等农业活动开展统一服务,平均亩产量提升了150斤左右。

图:宋鱼池村农田灌溉/资料图

图:宋鱼池村农田灌溉/资料图

近年来,高碑店市以镇街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核心载体,创新推行“土地入社+托管服务”双轮驱动模式。通过村集体牵线搭桥,将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土地集中整合,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积极引入智能农机装备与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农业技术,建设高标准智慧农田,实现耕、种、管、收全流程智能化、机械化作业。

目前,该市 11 个镇街中,有294 个村共整合 35.15 万亩耕地纳入适宜开展合作社经营范畴,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显著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让 “小田” 变 “大田”,释放出规模经营的强大活力。

经过近些年的实践探索,河北保定高碑店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成果丰硕。全市已成立土地合作社294家,吸纳9.96万亩土地入社;组建农服社162家,服务土地面积达0.89万亩。

图:6月12日麦收现场。高碑店融媒/供图

图:6月12日麦收现场。高碑店融媒/供图

以“土地入社”组织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粮食稳产提供科技助力,以科学育种保障小麦更好的生长,高碑店这片“希望的田野”已迈入了发展的新时代。

据了解,为确保粮食丰产丰收、颗粒归仓,高碑店市成立了 “三夏” 生产工作专班,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全力做好应对极端天气和突发情况。与此同时,夏粮收购、夏播夏管等工作也在紧张有序展开中,为全年粮食丰收打好基础。各部门紧密配合、协同作战,以扎实有效的举措为 “三夏” 生产保驾护航。预计6月20日左右完成夏收。(编辑:二清、韩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