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16.3万名家庭医生活跃在城乡 用脚步丈量社区 用温情呵护健康
5月16日,石家庄市桥西区红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罗波(右)与医生王雪静沟通工作。
5月17日,大名县乡村医生翟大龙(右)在村卫生室接诊患者。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赵泽众摄
本报记者 赵泽众
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耄耋之年的老人,基层医生服务涵盖居民全生命周期,是城乡群众的健康“守门人”。
他们也是百姓身边的家庭医生,是连接居民个人、家庭与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纽带。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落实为民服务的重要抓手,见证着居民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的进程。
近年来,我省已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3.12万个,16.3万名家庭医生活跃在城乡社区。日前,记者走近两名基层医生,看他们如何让群众“签约有感,健康可及”。
中国好医生、河北好人翟大龙:
守护乡亲20年,他的手机号是村民的“120”
70岁的大名县西未庄乡中未城村村民杨大爷,是家人眼里的“倔老头”,患高血压多年,却不愿意吃降压药。
签约家庭医生后,翟大龙家庭医生团队为他量身定制了精准用药方案,定期上门监测血压,还贴心地在药盒上贴上“早一粒晚一粒”的彩色标签。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翟大龙自2009年起负责许堤村、中未城村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今年春节过后,他被调到段村卫生室工作。
如今,杨大爷不仅按时服药,每次翟大龙在村里开展健康宣教活动,杨大爷总是第一个到场,还笑着展示随身携带的药盒。
5月17日,是翟大龙家庭医生团队定期上门随访杨大爷的日子。“大爷,您血压正常,继续按要求吃药啊,千万别断顿。”听到翟大龙的话,杨大爷十分高兴。
2015年,翟大龙和妻子发起组建了好村医爱心团队,集结起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人员117人。这些年,团队走进偏远村庄,开展爱心义诊、健康政策宣讲、公共卫生知识普及活动数百次。
2023年,翟大龙当选河北省基层卫生协会乡村医生分会会长,多次组织乡村医生经验分享交流会,鼓励乡村医生考取执业医师资格,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引导医学毕业生扎根基层。
陈敏是唐山市高新区的一名基层医生,多次参加河北省基层卫生协会乡村医生分会组织的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通过培训,她不仅能用针灸和中药缓解村民的颈椎病、腰椎病问题,还通过考核成为省内第一批拥有“西学中”结业证书的人员。
行医20年来,翟大龙心系百姓、热心公益。他为百余位孤寡老人减免医药费20余万元,为孤儿院脑瘫患儿免费针灸帮他们站起来行走,建起“空巢·留守老人健康流动服务站”,让农村孤寡老人空巢不空心。
多年来,他荣获中国医师奖,被评为中国好医生、河北好人等。
中国好医生、河北省最美医护罗波:
扎根基层,甘当居民健康守门人35年
近日,作为省级示范接种门诊,石家庄市桥西区红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接待了全省各地预防接种门诊的同行前来观摩,中心主任罗波现场为大家讲解预防接种信息化服务流程。
罗波介绍,近年来,在预防接种门诊的基础上,中心不断发展壮大,实施了诊疗科目扩容工程,新增妇科、儿科、外科等特色科室,配备了先进设备,基层首诊率显著提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每个细节,都是为居民提供就医便利,靠的是罗波扎根基层35年,一步一个脚印攒出来的经验。
从罗阿姨到罗奶奶,从刚毕业的小大夫到年过半百的罗主任,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罗波累计接诊30万人次,践行着一名医者的初心誓言。
罗波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过硬,在患者中口碑又好,曾有多次晋升调走的机会,但她选择留在基层。
“一开始没想那么多,就想做一名儿童保健医生。”罗波说,“时间长了,曾来找我看病的孩子都成了父母,又带着自己的孩子找我看病。两代人都信得过咱,这份责任和牵挂让我选择了坚守。”能够见证并守护生命的延续,罗波认为这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
人心换人心。罗波常说,对待每一位患者要坚持“服务一次联系一生”的宗旨。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在患者需要的时候,能竭尽所能提供帮助。那一刻在她眼中,患者就是亲人。
2012年至今,罗波先后获得全省为民服务创先争优行业服务标兵、河北省先进工作者、全国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河北省最美医护、中国好医生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