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廊坊开发区构建科创特色鲜明、核心竞争力强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夯实算力底座,打造全产业链条
4月7日航拍的位于廊坊开发区的京津冀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本报记者 赵永辉摄
近日,位于廊坊开发区的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工作人员对AGV(自动导引运输车)做出厂检验。 陈 童摄
近日,久智光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检查光纤预制棒产品质量。侯子清摄
刘 杰 陈 哲
运行标准机柜8万余架、服务器120万台;智能算力总规模达7209P;聚集华为、联通、久智光电子、有研国晶辉等33家电子信息企业,产业生态持续完善……廊坊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正在加速崛起。
从引育龙头进而串珠成链,从集成组装进入研创开发,从立足本地到面向全球,廊坊开发区聚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高地,通过抓龙头、促创新、聚集群,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半导体材料、光纤通信、电子制造等多产业融合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建链强链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62.9亿元,占廊坊电子信息产业营收的51.35%。
前瞻布局,超强大脑服务全国
《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4年)》显示,廊坊城市算力分指数排名全国第一。目前,廊坊开发区智能算力总规模7209P,占廊坊市的85.2%。
5月6日,在位于廊坊开发区的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机房内,机柜运行灯频繁闪烁,海量数据从这里出发,算力服务直通全国。该中心是我省首个全栈国产化的人工智能算力设施,总规划算力300P,采用“鲲鹏+昇腾”多元算力架构,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提供普惠算力服务。
“月度算力实际使用率逾95%。”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总经理赵紫铜说,目前,该中心已与680余家企业、180余个高校及科研机构教师团队建立合作,完成150个算力解决方案。
廊坊开发区是全省最早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地区。早在2009年,该开发区就开始布局大数据产业,规划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先后出台支持电子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政策,加快打造大数据产业发展高地。
目前,廊坊开发区已投用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华为云计算基地等多个算力领域龙头项目,运行标准机柜8万余架、服务器120万台,为全国实时在线提供互联网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服务。
近年来,联通、人保、华为、润泽等知名企业落户廊坊开发区,龙头企业加速聚集带来的产能倍增效应,夯实了城市的算力底座,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多点支撑、由“点”到“链”的发展格局。
“得益于区位优势,企业不仅凭借低延时网络匹配到众多京津冀地区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用户,还能就近与产业链相关企业达成合作,不断拉长延伸先进算力的产业链条。”廊坊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姚振辉介绍。
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算力底座,廊坊开发区已落地50余家大数据和算力产业上下游优质企业,构建形成“算力基建—大模型孵化—应用生态”的全链条产业发展格局。
重点项目是产业发展的硬支撑。该开发区坚持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围绕建链强链招大引强,支持落户企业追加投资、开工新项目,通过构建新型城市算力基础设施体系,持续塑造算力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4月30日,廊坊海中信绿色云计算基地项目建设正酣,数据中心一期工程已实现主楼结构封顶。“数据中心建成后,可部署标准机柜7200架,助力廊坊开发区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产业高速发展。”该项目负责人秦国豪说。
随着廊坊海中信绿色云计算基地等2个在建项目、鸿云数港云计算数据中心等5个拟建项目的加快推进,廊坊开发区产业聚集的“磁场效应”正加速放大,算力总规模将突破30万P,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超大规模算力产业集群。
迭代升级,创新赋能多元产业生态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5月6日,在位于廊坊开发区的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笔者亲眼见证了这一科技变革的生动实例——一款智能搬运机器人高效、精准地执行无人化的货物搬运任务。
“在无人驾驶状态下,这款机器人可沿规定路径行驶,自动完成复杂搬运、应急监测、自动充电等任务,广泛应用于仓储物流等领域。”该公司总经理张萌说,目前,他们依托智能输送装备生产及研发基地,正加快开展自动导引运输机器人等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得益于技术创新和算力赋能,好望科技致力于机器视觉研发应用,观典防务专注于无人机整机研发生产……廊坊开发区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及终端领域汇聚一大批优质企业,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生态。
以“含新量”提升“含金量”,廊坊开发区在拼迭代升级、拓应用场景上做好文章,依靠科技创新赋能多元产业生态,加快打造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半导体材料、高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电子信息科技转化平台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廊坊开发区道路总长480多公里。要检查道路破损情况,开车巡检一遍,至少需要一天半时间;而借助廊坊空间信息技术研发服务中心孵化的地物分类算法模型,只需要几分钟。
近年来,该开发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与10余所高校院所联合孵化了轨道检测、手语识别等垂类大模型,新奥新智孵化了物流大模型,诺道中科投用了医疗诊断大模型,创辉科技研发了智慧消防大模型,人工智能大模型孵化工作成效凸显。
5月7日,在有研国晶辉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片圆形红外锗单晶镜片陆续走下生产线。“我公司红外锗单晶直径成功突破500毫米,生产技术国际领先,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该公司副总经理马远飞自豪地说。
目前,该公司拥有国内先进的红外锗单晶、低位错锗单晶等生产线和140余项专利,是中国先进半导体材料、红外光学材料以及元件、组件的主要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水平砷化镓单晶制造企业。
高端发力,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国内唯一的通信石英主材制造商久智光电子、国内最大的晶体元器件产业基地振华晶体科技……在半导体与光电技术领域,廊坊开发区聚集众多在国内乃至国际具有领先技术的科技创新型企业。
发力汽车电子产业。捷温汽车专注于汽车热管理电子系统研制,华安汽车主营汽车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等电子设备,安闻汽车研发出汽车安全带提醒器、座椅通风与加热系统……聚力迭代创新,“中国智造”从廊坊开发区走向世界。
此外,维尔达专注于智慧城市相关软件研发与销售,江南信创致力于软件开发与信息安全设备制造……这些企业在软件开发及电子制造领域各有所长,有力推动廊坊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多元化发展。
历经十余年培育,廊坊开发区构建起科创特色鲜明、核心竞争力强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涵盖人工智能与算力服务、大数据与云计算、半导体与光电技术、汽车电子、软件与电子制造五大核心领域,拥有规上企业26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单项冠军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5家,“廊坊开发区先进算力共建共享”入选河北省区域特色场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入选河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对象。
培育沃土,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5月6日,笔者在位于廊坊开发区的久智光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一根近两米长的石英材料经加工后,可拉伸出近2000公里的光纤。光纤直径只有125微米,却可以承载百万级别数据的传播。
“在廊坊开发区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我们成功参与到国家级光纤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中,能够精准获取下游厂商的产品需求,开展定制化生产,实现从‘孤军奋战’到‘抱团发力’的转变。”该公司副总经理张锦说,目前,该企业拥有60余项专利,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比超20%,已经发展成为全球三大高端石英材料制造企业之一。
以良好营商环境、贴心精准服务、有力务实举措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廊坊开发区创新完善政企面对面、政银企对接、产学研用对接等机制,在降本增效、减税降费、人才培育等方面强化政策供给,鼓励企业轻装上阵、放手发展。
依托算力资源及技术支持,广监云(廊坊)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孵化出全国首个应急安全大模型“大羽”。“‘算力券’优惠政策的推出,让我们在使用算力服务时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降低了大模型的研发成本,有效缩短了研发周期。”该公司总经理马强说。
为加速新产品研发,廊坊开发区加强与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跨行业融合性技术的研发。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廊坊中试基地等高能级科创平台,成为电子信息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创新支点。
面对人才资源不足、创新研发基础不强的现状,廊坊开发区加快推进河北省算力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加快形成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创新生态。
强化帮扶、创优环境,让企业愿投想投敢投。廊坊开发区扎实开展“走访解促”活动,通过领导包联、专班服务、领办代办、金融服务等措施,主动服务,破解难题,提升企业发展信心。
“抢占新赛道,拥抱新蓝海,培育新动能。”姚振辉说,廊坊开发区将积极融入京津冀蒙算力供给走廊和京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着力提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质效,拓展“算力+”“人工智能+”等创新应用场景,助力廊坊加快打造先进算力北方中心和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