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税务下足“绣花功夫” 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河北税务下足“绣花功夫” 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原标题:红利惠企 服务提速 合规筑基

河北税务下足“绣花功夫” 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5月20日,唐山市玉田县税务局工作人员到唐山国芯晶源电子有限公司辅导解决企业归集研发费用中的疑难问题,为企业研发高新技术创造有利条件。刘家成摄

今年一季度,全省现行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109亿元;新电子税务局服务全省纳税人,平均办税时间缩短20%;税企协同引导企业健全税务内控制度,合规经营理念加快普及……

近年来,河北税务部门聚焦经营主体所需所盼,推出系列新招实招,下足“绣花功夫”,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税惠红利落地,企业轻装闯市场

“税收政策支持研发创新、撬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效应日益凸显,科技企业迎来了奋进发展的新契机。”对于税收优惠政策带来的红利,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卢庆国深有体会。

晨光生物,这家植物提取行业领军企业,突破多项西方技术壁垒生产的辣椒红色素等三种产品产销量位居全球首位。2024年以来,该企业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减免约4900万元。

税费优惠政策的扎实落地,成为营商环境优化的生动注脚。

精准施策背后,是服务机制的持续升级。去年,河北税务部门深化“政策找人”机制,依托电子税务局实现699.65万户次精准推送;与科技部门联合扩大研发项目事前鉴定服务范围,全年完成176个项目技术认定,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税惠春风过处,新质生产力的种子破土抽芽。

去年以来,300余万元税收减免为沧州泊头市蔬宝种业有限公司注入创新动能。“泊麦7号”这颗“金种子”以561.57公斤的亩产刷新河北旱碱麦纪录,2025年将作为省级主导品种全面推广。

唐山国芯晶源电子有限公司近三年享受3300万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实现“凌晨接单、当日交付”的硬核研发效率,其石英晶体振荡器的研发速度持续领跑行业。

作为叉车属具领域的“工艺大师”,博索尼(河北)货叉制造有限公司自2024年以来办理出口退税1155万元。这些资金活水以“平均2日极速办理”的速度,助力“中国智造”叉臂装备畅销全球,斩获超80%全球市场份额。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税惠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2025年河北经济首季报显示,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九大工业主导产业增加值均同比增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壮大。

服务暖心高效,办税跑出加速度

“好办事”的便捷与“办成事”的高效,是经营主体感知税收营商环境的核心标尺。

河北税务部门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在智慧税务建设中持续发力:新电子税务局全省覆盖、“慧办”平台上线运行、数电票应用加速扩围……系列征管服务创新举措接连落地,数字化“智感”正转化为营商环境“质感”。

日常办税场景反映出改革成效。“过去异地办税要两处跑大厅、交材料,现在动动手指就搞定。”今年3月初,青岛某企业法人代表于先生在沧州通过电子税务局完成税务注销后表示。

“智税提效”兑现为可量化的服务质效。电子税务局实现97%税费事项、99%纳税申报全程网办,平均办税时长压缩近20%。2024年,电子税务局累计办理业务超9000万笔,服务纳税人422万余户。

创新功能带来极简办税体验。“关联申报”模式集成15个税费种一键操作,90%纳税人可在3分钟内完成申报;“自动算税”功能依托智能算法预填86项高频业务,实现数据自动抓取、税额精准计算。

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财务人员张书静用“质的飞跃”形容办税体验的变化:“集团子公司多、涉税业务杂,过去多税种申报要逐项填报,现在,‘关联申报+自动算税’让复杂流程变得像流水作业般高效。”

区域协同发展大潮下,税收服务如何打破区域壁垒是一道“必答题”。在宽城满族自治县落地的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典型固废协同利用项目,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下跨省协作的案例之一。

“异地办税堪称‘无感’,信息联络、文书送达、材料举证等环节全部实现线上办结。”项目北京方负责人表示,“营商环境是我们投资选址时的重要考量。从办税服务中,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河北当地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诚意。”

这一体验的背后,是税费服务资源的精心调配。

河北省作为全国首批试点,2024年率先推行跨区域协同服务。截至目前,全省建成198个征纳互动运营中心,布设1221个远程虚拟窗口,通过“异地收件—线上协同—属地办理”模式,在不改变执法权限的前提下,实现税费业务线上办、就近办、跨域办。

据统计,2025年一季度,全省税务部门提供跨区域通办服务1.89万次,办理异地业务2.23万笔,服务内容基本覆盖办税服务厅人工窗口可办事项,大幅压减了纳税人缴费人跨省、跨市业务的跑办时间和办税成本。

税企协同共治,合规经营筑根基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合规是企业发展的根基。

河北税务部门以税企协同共治为抓手,打出政策精准推送、风险动态预警、内控流程再造“组合拳”,引导企业将税务合规嵌入经营管理全链条,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筑基固本。

近日,在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车间,投资3亿元的婴配级麦芽糊精生产线高效运转,将普通玉米转化为每吨售价超6000元的高端原料。保障产品远销多国的,是一张覆盖全流程的合规“防护网”——公司财务系统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实现从玉米验质到出口退税全流程存证,年均识别异常票据逾200份,确保每笔税款可溯源、可核查。

这家扎根县域35年的老牌企业,始终将合规经营视为立身之本,已连续5年被评为纳税信用A级企业。在企业合规路上,税务部门制定《高端制造企业税务合规指引》,帮助企业完善“智能财务系统+风险预警模型”双重防线。

如今,近三年精准到账的3.82亿元出口退税,转化为20余项国际领先专利的研发投入;A级纳税信用带来近2亿元信贷资金,助力智能化粮仓和乡村建设,带动超10万农户增收。一条“合规—创新—反哺”的链条,正把税惠红利传导向产业链末梢。

据统计,2025年,河北省A级纳税人为19.32万户,同比增长6.39%。纳税信用护航企业行稳致远。

万工泰达(河北)科技有限公司曾因合作方涉税问题触发风险预警。当地税务部门通过发票流、资金流迅速追踪锁定风险源,帮助企业及时止损,并辅导其建立供应商纳税信用动态审核机制,将“纳税信用级别”纳入采购合同条款。“现在,我们在寻求合作前会先查对方的信用级别,这让经营风险下降了不少。”公司财务负责人李海龙说。

蛋鸡供种企业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度苦于生物资产核算难题——蛋鸡养殖与蛋鸡孵化混线生产,成本分摊难以精准划分。邯郸市经开区税务局帮助企业建立生物资产税务核算规程,梳理落实12项涉农政策,划分7个独立核算生产环节,实现从种蛋筛选到雏鸡销售全周期税务建档。“我们把税务合规经验延伸至供应链管理,全流程的规范透明赢得合作伙伴信任。”财务总监王晓敏坦言。

当“钢铁驼队”驰骋新丝路,税务护航同步升级。针对石家庄国际陆港中欧班列覆盖的50余国税收政策差异,石家庄市税务局为企业送上多国别税收指南,化解跨境重复征税风险。今年一季度,班列开行量达302列,同比增长239%,合规引擎助推“河北制造”扬帆出海。

下一步,河北税务部门将持续深化政策精准推送、服务智慧升级、税企协同共治等措施,用制度创新激发改革活力,以数字转型提升服务质效,靠合规建设筑牢市场根基,助推营商环境再升级。

(杨诗、王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