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云诊疗+智慧配送”模式覆盖故城15分钟生活圈

衡水:“云诊疗+智慧配送”模式覆盖故城15分钟生活圈

原标题:

“云诊疗+智慧配送”模式覆盖故城15分钟生活圈

家门口有了优质中医药服务

5月6日,故城县中医医院智慧共享中药房,药剂师按方抓药。

5月6日,故城县建国镇三里庄村金银花种植基地,种植户正在采摘金银花。 本组图片由齐红雨摄

本报记者 孟宪峰

在故城县,乡镇医生开具的中药处方通过“云端”直达县中医医院智慧共享中药房,煎煮封装后的汤剂经物流当日送抵患者家中。这种“云诊疗+智慧配送”的中医药服务模式,已覆盖全县15分钟生活圈,去年让26.8万人次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中医药服务。

近年来,故城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展,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不断提升,在智慧共享中药房建设等方面走在衡水前列。它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做法?记者日前走进故城县一探究竟。

“中医守护圈”这样建成

走进郑口镇五大院村卫生室中医阁中医治疗室,中药熏蒸机白雾袅袅升起,治疗床上满是接受针灸、拔罐、贴敷的病人,大夫们忙碌却有序。中医阁负责人苏厚晨介绍:“来这儿的人,有的是看病治疗,更多的是做保健,治未病。”

在郑口镇卫生院国医堂,来自太兴家园小区的李女士正在配合大夫把脉。“夜里睡不踏实,胃里老是不舒服。”大夫张国泉通过望闻问切,开出药方。这张药方瞬间“飞”到几公里外的故城县中医医院智慧共享中药房。当天中午,煎好的7服中药汤剂就送到了李女士家中。

数据显示,郑口镇卫生院国医堂建立以来,中医接诊量从日均不足10人跃升至60余人。

故城县积极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通过申请上级项目资金和争取县财政专项资金等,在13个乡镇卫生院建起国医堂,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医堂全覆盖。

2022年以来,在原国医堂基础上,辛庄乡、西半屯镇、建国镇、郑口镇、饶阳店镇5个乡镇通过改造提升建成旗舰国医堂。57个村卫生室完成高标准中医阁建设,配备中医诊疗设备、煎药机、中药橱等,村卫生室中医阁覆盖率超过15%。全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2024年,13个乡镇中医诊疗人次26.8万。

“我们县已经形成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故城县卫健局中医科科长王海英说,从排队把脉的中医阁到智慧共享中药房的“云端处方”,故城县让“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成为现实。

从处方到送药仅需3小时

在故城县饶阳店镇卫生院国医堂,医生邢丽敏正在为头痛患者诊疗,AI智能中医辅诊系统根据患者症状开出中药处方。“就像有个老中医在旁指导。AI辅助诊疗系统覆盖13个国医堂,基层医生可实时调阅名医诊疗方案,中医电子病历系统升级至4级标准。”邢丽敏边说边调整方子,点击“上传”键。几乎同一时刻,故城县中医医院智慧共享中药房的电子处方系统提示音响起,电子屏显示:新处方待审核。

在这个4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中药房里,一袋袋的中草药在货架上整齐排列,智能煎药机排列成阵,包装机吞吐着药袋,物流区快递员每天准时过来扫码投送。

为满足群众在家门口“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的需求,故城县中医医院与全县13个乡镇卫生院和566个村卫生室结成中医医联体,依托中医智能云系统、智慧共享中药房系统等,实现优势资源整合。

“设立智慧共享中药房,就是为了解决基层医疗机构有医少药,以及患者煎药、取药不方便等问题。”故城县中医医院副院长高靖说。

接到处方单后,智慧共享中药房如何运转,并最终将煎好的中药汤剂送到患者手中呢?“每张处方都要过三关。”药房负责人演示流程:AI初审核对配伍禁忌,药师二次把关,调剂师进行中药材调配。每一张中药处方单上,都有对应的配药条形码、发药二维码和配送单号等信息。从接方到送出,工作人员会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扫码录入,实时、精确捕捉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

智慧共享中药房的一大功能是中药代煎。煎药室配有10多台智能煎药机、智能包装机以及医用冷藏箱,工作人员从中药材的采购、验收,到存储、养护,每一步都严格规范。随着智能包装机的不断转动,工作人员将一包包熬制好的中药制剂贴标,依次扫码打包。此后,药品进入配送环节,由快递免费配送至患者家中。从处方到送药仅需3小时。

智慧共享中药房的运行,一方面降低基层医疗机构中药药事服务运行成本,另一方面能够集中对中药饮片进行管理,从而确保药品质量。自2023年11月份运行以来,智慧共享中药房开具中药处方2万余人次,代煎13万余服,患者平均就医时间从8小时缩短至30分钟。

“输血+造血”培育中医人才

“手腕要悬,力透指端。”夜幕降临,故城县中医医院实训室里,推拿科主任訾冬勇正在指导年轻医生练习推拿手法。这样的师带徒场景,每周都会上演。

面对基层人才短缺问题,该县采取“外引+内育”模式: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业务骨干送出去“学”;将知名医院专家请进来“帮”,通过“传帮带”培养中医业务骨干;实施“西学中”培训,帮助400余名村医取得省级资格证书;通过名医带徒,带动、培养中医药人才队伍。

产业融合,激活发展动能。故城县祖杨庄村的益母草种植基地里,农户于宝红乐呵呵地算着账:“3月出芽,6月成熟,收了益母草还能种点早熟玉米,收入来源增多了,生活更有保障了。”

聚焦中医药产业链构建,依托茂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岭药业等龙头企业,故城县积极推广中药材种植养殖,如今已种植中药材包括酸枣、金银花、益母草、板蓝根、连翘、射干、苦地丁、万寿菊等10多个品种近4000亩,“金蝉+有机果品”特色种养近3000亩。同时,集中资源培育以岭中医药产业园项目,将中药材加工与中医康养、董子文化融合,带动全县中医药产业发展。

为持续深化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故城县计划年内再建3至5个旗舰国医堂、30至50个中医阁,并筹建县级中医药制剂中心,完善中医药文化展厅和临方炮制室,让传统医学在基层焕发新活力,使中医药成为促进群众健康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