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春日文旅经济焕发活力 多元融合激活消费新场景
图为永清县后奕镇石各庄村桃林内,游客正在赏花。 记者 王静 通讯员 庞趁友 摄
春日的廊坊,百花竞放,文旅活动如火如荼。随着气温回升,我市以“赏花经济”为引擎,结合沉浸式文化体验与乡村采摘游,打造多元化文旅场景,吸引八方游客,为春日经济注入蓬勃活力。
◆“花海经济”催生消费新场景
春暖花开之际,踏春赏花成为出游新风尚。
4月3日,以“花开林城 春见金海”为主题的第六届固安林城油菜花节开幕。金黄色的油菜花海点亮春日田园,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与周边村民共同见证这春日盛景。
“这里吃喝玩乐都可以,是遛娃的好去处。”北京游客郭诚德说:“听说,今年这里新添了120亩的五彩油菜花品种,五一前后我还要带孩子过来看看。”
固安林城油菜花节从4月3日开始,将一直持续到5月份。为满足不同游客的体验需求,油菜花节还增设小吃街、儿童游客区、骑马体验等游玩项目,为广大游客提供赏花观光、乡村民俗、农特产品消费等多元场景。
清明假期,安次区葛渔城镇林海桃源风景区内,万亩桃花竞相开放,清香袭人。市民赵芳年年来此拍照,她说:“看见这片花海,心情特别好。希望生活能像桃花一样越来越美!”
二月兰、榆叶梅、海棠、碧桃、丁香……市区各公园花开正盛,市民们纷纷前来拍照打卡。据市园林绿化事务中心初步统计,清明假期3天,自然公园、文化公园、丹凤公园、瑞丰公园累计接待游客13.4万人次。
从油菜花到桃花源,从城市公园到乡间田野……各大赏花景区游客络绎不绝,赏花的内涵与外延也不断拓展,并逐渐与美食、研学、露营、旅拍等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催生出令人瞩目的“赏花经济”。
◆沉浸式体验激活文化基因
4月4日,清明假期首日,以明朝文化为主题的沉浸式文旅项目“大明幻境”在国安第一城盛大启幕。活动通过实景复刻、沉浸式演绎等形式,带领游客“穿越”回600年前的大明王朝,解锁虚实交织的平行时空。
水云间文化商街以“夜秀、夜演、夜游、夜宴、夜展、夜读、夜宿”七大产品体系,成为京津冀游客新宠。汉服巡游、手摇花船、MINI马拉松……游客罗宋体验后说:“这里既有江南韵味,又有国际艺术范儿!”
4月5日,来自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的30余名留学生来到廊坊,沉浸式体验“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并在水云间文化商街与本地青少年一起参与非遗手作、共竞诗词擂台,深度感受中国式审美和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留学生们纷纷在Instagram、TikTok等平台分享活动片段,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乡村采摘带动“农业+旅游”升级
春日不仅是赏花的季节,更是丰收的前奏。廊坊近郊的乡村采摘游成为家庭出游的热门选择。在固安县周家务村卡尔叔叔幸福农场,草莓、樱桃等时令水果进入采摘期,亲子家庭可体验采摘乐趣,还能学习种植知识。
清明假期,大厂回族自治县小厂村为期三天的“四海同聚小厂村”民俗文化美食节不仅为京津冀游客呈现了一场文旅盛宴,更以“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奏响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乐章。
活动期间,小厂村民族特色商业街内,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景泰蓝制作技艺,蒙古族马头琴与回族口弦琴艺人同台献艺;占地2000平方米的活动中心大舞台,每日轮番上演各民族歌舞秀;百米长的民族美食街上,游客可一站式品尝清真八大碗、蒙古族奶食拼盘等30余种特色美食。据统计,活动期间日均客流量突破3500人次,带动村民增收超80万元。
从桃花雪落满衣襟,到幻城灯火映星河;从草莓香甜满舌尖,到运河故事润心田……廊坊正用“颜值+创意”双轮驱动,让“春日经济”的活力持续绽放,为市民游客的美好生活增添色彩,也为廊坊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勃勃生机。
(廊坊日报记者:盛嘉敏 编辑:李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