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衡水实施项目建设突破年专项行动,安排重点建设项目二百二十二个
以项目之“进”夯实发展之“基”
4月11日,黎明国际智能家居(深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块块家具板材从自动化流水线下线。 本报记者焦磊摄
4月10日,在衡水市区吴公渠生态公园,市民进行拍照留念。通过建设透水铺装等设施,这个公园不仅能蓄水,还能净化雨水。 本报记者焦磊摄
本报记者 孟宪峰
春回大地,衡水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今年,衡水全市上下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深入实施项目建设突破年专项行动,共安排省市重点建设项目222个,总投资805.9亿元,年预计投资149.5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158个,年预计投资100.1亿元;续建项目43个,年预计投资35亿元;建成投产项目21个,年预计投资14.4亿元。一串串跃动的数字背后,是衡水市以项目之“进”夯实发展之“基”的生动实践。
产业升级,新兴项目纷纷落地
在深州,黎明国际智能家居(深州)有限公司发展势头良好。总经理张浩介绍:“搬到深州后,厂区规模比在北京时扩大了近3倍,智能化进程也大大加快。”车间里,精密的机械手臂高效作业,从抓取、切割到打磨板材,一气呵成,无需太多人工干预。入驻深州5年多,公司产能连年快速增长。年前投入使用的黎明国际企业港,更是获得一笔高达2896万元的订单。
目前,黎明国际智能家居(深州)有限公司二期项目正在顺利推进。待二期项目投用,这里有望实现年产家具50万套,年产值预计约20亿元。
传统产业也在焕发新活力。在安平,5G+工业互联网平台正重塑有着悠久历史的产业集群。河北丝筘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科研生产车间内,科研人员正为我省首个“众筹科研”项目——高目数高精度丝网产品共性技术研发进行织机设备调试和工艺改进。他们仔细记录数据、调整参数,为试织做准备。
聚焦市域主导产业和“9+5”县域特色产业,近年来,衡水市精准绘制产业集群图谱,通过实施加快转型升级、强化科技赋能、提升质量品牌等行动,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今年,衡水市将“强招商、上项目、优环境”作为全年经济工作主线任务,开展以商招商、应用场景招商、国际化招商,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值得关注的是,衡水市新能源项目建设呈现爆发式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今年一季度,共推进实施32个新能源项目,其中续建18个、新开工14个,数量创历年同期新高。除了这32个项目,还有13个项目计划年内开工,29个项目正在推进前期工作,初步形成“谋划一批、前期一批、建设一批、并网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为衡水市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保障。
幸福“加码”,民生项目加速建设
项目建设的热度,最终要转化为民生改善的温度。
今年,衡水围绕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目标,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聚焦政策导向和发展方向,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
市区铁路立交桥排涝能力提升项目,是衡水市2025年20件民生实事之一,也是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重点工程。该项目涉及育才大街、中华大街、新桥北街三个重点区域的泵站,旨在增强泵站排水能力,实现雨水直排入河渠。目前,项目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
为加快海绵城市建设,衡水谋划了一批新的海绵骨干项目,以丰收渠提升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管控科普公园等为核心,打造海绵示范片区,逐步形成“精品项目—示范片区—全域推进”的建设格局。怡水公园、孔颖达公园、宝云公园等五个海绵型公园(广场)改造项目正在高效推进。
在滏阳河市区段干马桥至大庆路桥段生态河道治理工程现场,雨水公园、海绵科普园、驿站等节点工程建设正酣,河岸清表工作已基本完成,亲水步道的绿植种植也在有序进行。项目完工后,将提升沿河城区雨水收集利用能力,增强城市韧性,改善人居环境。
同时,衡水市深入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将城市管网作为城市体检的重点,把城乡燃气、城市道桥排水、城市供水等基础信息纳入系统,实现城市安全运行“一网统管”。通过加装智能感知设备,对燃气泄漏、桥梁倾覆、内涝积水、管网漏损等问题进行及时预警和应急处置。此外,城管部门还谋划了垃圾分类全流程体系建设、提升再生水利用率、在市区公共区域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等项目,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靠前服务,项目管理协同推进
在桃城高新区的河北华美天成金属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建设现场,工人在紧张施工。该项目总投资1.1亿元,主要生产不锈钢原材料及高端制品。目前,生产车间钢构主体和研发办公楼二次结构施工已全部完成,预计6月建成投入运营。“项目推进这么快,多亏了桃城高新区管委会的贴心服务。”公司总经理侯志超说,“去年7月拿到开工许可证后,我只要准备好资料,其他事情都不用操心。”
今年,衡水实行“五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全程跟踪项目进度。省重点建设项目由1名市级领导、1名县级领导、1个市直部门包联;市重点建设项目由1名县级领导、1个市直部门包联;10亿元以上项目由市级领导、县级领导、1个市直部门包联;新能源项目由1名县级领导、1名市发展改革委处级领导包联。
同时,构建了“1+4+10+13”协同推进工作机制。该市发展改革委统筹协调,常态化推进续建和计划新开工项目,加强省市重点项目的协调调度。市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4个职能部门强化要素保障,10个市直行业主管部门协同发力,11个县(市、区)和衡水高新区、滨湖新区落实项目建设主体责任,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完成年度目标。
经过努力,衡水22个省重点计划新开工项目已开工21个,开工率为近三年同期最高。此外,为增加项目储备,扩大有效投资,今年衡水对重点项目实施“三个调整”:变以往前期项目一年一管为动态管理;将项目开工认定标准从施工许可调整为项目入库入统时间;把项目完成投资认定标准从形象进度改为入统数据。
衡水市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二级调研员石占贤表示,他们将继续对重点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全链条服务、全要素保障,与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共同推动前期项目尽快开工,已开工项目加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