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州:以信用“软实力”铸就发展“硬支撑”
河北
河北 > 新闻资讯 > 正文

河北沧州:以信用“软实力”铸就发展“硬支撑”

4月1日,沧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沧州市行政审批局有关领导介绍了沧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情况。

河北沧州:以信用“软实力”铸就发展“硬支撑”

据介绍,沧州市始终把信用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坚持高位推动,综合施策,依托市信用信息平台,归集信用数据5.4亿条,形成覆盖全市77万经营主体信用档案,依法依规整理重点人群信息生成城市信用积分,积极探索信用便民惠企的有效措施,落地“信易批”“信易贷”“信易+出行”等500余个应用场景。城市信用监测排名稳居全国前列,多项信用应用创新获得国务院办公厅、国家部委认定推广,全社会知信、用信、重信氛围不断浓厚。

信用推动政府效能新提速

为深入推进政务诚信建设,沧州市制定《沧州市公务员诚信手册》,将诚信教育纳入公务员培训和干部进修课程。在全省率先推出《沧州市政府部门诚信行为准则》,促进“知信、守信、用信”机关建设。此外,沧州市推行“信易批”制度,对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实行“白名单”管理,可依法依规享受容缺受理、容缺预审和告知承诺三种信用审批服务,建立了申请人书面承诺、审批部门当场许可、监管部门履诺核查的三方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信用承诺践诺核查闭环制管理。全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相结合,实施差异化抽查。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等级按照信用风险状况由低到高,将企业信用风险分为信用风险低(A类)、信用风险一般(B类)、信用风险较高(C类)、信用风险高(D类)。2024年,全市共开展风险差异化抽查819次,检查企业6668户次,市场监管效能大幅提升。

信用探索便企利企新实践

在助力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方面,沧州市深入开展“信易贷”工作,推动中小企业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市“一键融”平台)在全省率先加入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明确了可公开查询、授权查询、授权核验的32个信息种类,为金融机构提供贷前风险监测和贷后预警服务,解决了中小微企业信用资产少、融资成本高、银行不敢贷等问题。截至目前,已为3.6万家企业发放贷款1189亿元。在推动化解经营主体“证明难”方面,沧州市去年出台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经营主体有无违法违规证明制度,汇总处罚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列入经营异常和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信息,生成专项信用报告,可以替代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税务等33个领域的政府部门开具的违法违规证明。今年2月份,新增发展改革、地方金融监管和商务3个领域,可替代领域扩展至36个,涵盖企业上市、融资、贷款、资格审查等高频证明事项,有效解决经营主体开证多、开证难、时间长的问题。截至目前,累计为217家企业提供专项信用报告595份。在着重破解失信企业“修复难”方面,全面落实“信用修复高效办成一件事”,在市县两级政务大厅设置专窗,为企业提供信用修复帮扶代办服务,实现信用修复“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门”。截至目前,累计完成信用修复8032条,跨区信用修复262条,高频失信企业数量降到个位数。

信用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沧州市积极参与河北省信用园区试点申报,渤海新区黄骅市功能园区、运河区大运河文化商业园区、肃宁县电商产业园区、沧县河北沧东经济开发区明珠国际服装生态新城、献县经济开发区和海兴县“一区五园”6个园区上榜。园区10004家企业16类涉企信用信息全量归集,实现园区企业信用档案100%覆盖。建立信用监管机制,根据不同信用等级对企业开展差异化监管和信用修复帮扶代办服务,指导155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36家严重失信主体企业退出名单,1家进入破产程序。创新园区信用融资保障机制,为园区企业提供定制化、高效化金融服务,累计为628家企业发放贷款14亿元。此外,沧州市将信用积分制与乡村治理相结合,通过量化管理、正向激励和多元应用,有效激活村民自治活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沧州市还积极探索城市信用积分治理模式,通过给个人日常行为量化赋分,结合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同时,与天津市、石家庄市签署城市信用积分互认互通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信用分互认转换共享规则,构建跨区域守信激励联动机制,实现信用分互认和信息共享,为开展信用惠民、守信联合激励和营商环境优化提供机制和数据支撑。目前,沧州市出台基于个人信用积分激励场景178个,涵盖餐饮住宿、消费购物、民生服务、学习培训、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等22个领域。

下一步,沧州市行政审批局将重点推进城市信用积分应用拓展、信用承诺闭环制管理、京津冀信用协同发展、跨区信用合作共建等创新工作,保持城市信用监测排名稳居全国前列,深度释放信用红利,以信用“软实力”铸就发展“硬支撑”,让“信用沧州”成为城市最亮丽的名片。(通讯员 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