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所需所盼,提升群众幸福感 承德公布2025年20项民生工程

聚焦所需所盼,提升群众幸福感 承德公布2025年20项民生工程

原标题:承德公布2025年20项民生工程,涵盖住房、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

聚焦所需所盼,提升群众幸福感

本报记者 陈宝云

老旧小区改造面积52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1个、开展文化进基层惠民演出不少于1925场……

近日,承德市政府办正式印发《承德市2025年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公布2025年确定实施的20项民生工程,涵盖住房、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多个领域,致力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向广大人民群众送上一份“温暖大礼包”。

为幸福生活“筑巢”

“小区入住已经20多年了,由于年久失修,路面破损、管道跑冒滴漏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去年,通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存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居住环境焕然一新!”宽城满族自治县下花园小区居民许建说。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民生之基。2018年至今,承德已改造老旧小区1116个,改造面积981万平方米,使11.9万余户居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今年,承德将继续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和棚户区改造工程,计划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8个,改造面积52万平方米,涉及4404户;计划实施棚户区改造安置房交付8个项目2206套。

养老服务提质和社会救助扩围增效是承德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对老年人和困难群众的关爱与关怀。

在承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让老人的生活更加便利。家住双桥区陕西营小区的79岁老人兰翠芝,患有脉管炎,行动不便。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走访得知她的情况后,上报民政部门。

不到半个月,施工人员便上门为兰翠芝家卫生间安装扶手,更换防滑地砖,并为她配发具有照明、报警等功能的拐杖。

2024年,承德积极组织各县(市、区)逐户上门核查确定改造方案,按照“一户一档”标准建立改造档案,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957户。今年,该市将支持9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改善居家生活照料条件,提升居家养老生活品质。

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程也在积极推进。该市将培育标准化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31个和标准化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5个,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新增养老护理员持证人员70人以上,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高品质的养老服务需求,让老人们安享晚年。充分运用“铁脚板+大数据”,广泛开展信息比对和监测预警,持续加强走访排查和救助帮扶,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让优质公共服务可感可及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石。承德在健康成长护航、就医购药便民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等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

去年,能充分活动脊柱的“龙引操”陆续走进承德各中小学校。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由于经常玩手机、坐姿不正等原因,青少儿的脊柱侧弯问题日益突出。”承德市卫健委二级调研员刘占安说,为促进青少年脊柱健康发育,该市积极开展“龙引操”进校园活动,通过锻炼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稳定性。

为更好预防青少儿脊柱侧弯发生发展,承德组建脊柱侧弯筛查防控体系,推动全员覆盖、学段衔接、康教结合的模式,明确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承德市中医院两家三甲医院和县级医院为防控单位,其他医疗机构为筛查单位。2024年完成全市43万名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筛查工作。

今年,承德将按照青少儿脊柱侧弯干预质控标准全面完成2025年度中小学生入学体检脊柱侧弯筛查工作,建立规范的中小学生脊柱健康电子档案,并对确诊的青少儿开展中医药干预。

孕妇产前基因免费筛查工程也在有序开展。该工程为全市孕妇(含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免费提供孕妇产前基因筛查服务,提升全市出生缺陷防治一体化闭环服务能力,促进出生缺陷防治工作。

在就医购药便民服务方面,预约挂号一网通办工程让患者就医更加便捷。该市已开展预约诊疗服务的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预约挂号端口全部接入“河北智慧健康”平台,鼓励支持社会办医院接入平台,患者可以在手机端轻松预约挂号。医保码“一码付”建设工程可实现参保人就医购药结算时,仅出示一次医保码,即可完成医保和自费费用结算。

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工程。选派400名医师下基层驻点开展帮扶工作,通过会诊示教、手术带教、培训、专题讲座等形式,培养基层人才。帮扶乡镇卫生院开展适宜新技术、新项目30项,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基层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实现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全覆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提供门诊全流程导诊服务,完善门诊MDT(多学科诊疗模式)制度,门诊诊疗人次较上一年度提升20%,建成50个胸痛救治单元,235家医疗机构推广远程医疗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承德在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文化体育惠民等方面持续发力。今年,该市将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项目11个,规划建设面积8.74万平方米,可有效缓解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紧张问题。全年组织开展文化进基层惠民演出活动不少于1925场,改造提升体育公园9个,建设城区街边球类场地13个,开展赛事活动700场以上。

升级基础设施

解民生难题

“环城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通行惠民工程,让大家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承德市区居住、在高新区上班的郝强说,去年,他节省高速通行费2000多元。

今年,承德将持续实施环城高速11个站口间点对点通行的9座及以下小型客车先缴费、后返还的免费通行政策,着力缓解城区交通压力。

该市还将实施武烈路北段和南段改造工程、北区路风云岭隧道至蚕场段修复养护工程,计划新增停车泊位2000个,完成市区4处交通信号灯建设。

承德地处山区,部分区域因海拔高,存在供水压力不足问题。今年,中心城区供水保障提质工程有望解决部分市民用水难题。双桥区将对老旧小区及超标高水压不足小区供水设施进行改造,涉及居民1200余户;双滦区将改造供水主管道2000米。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该市已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70场,提供就业岗位8895个。

“我们将持续拓展企业吸纳、有组织输出、就近就地、创业带动等就业渠道,全年计划新增就业4.3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4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53万人。”承德市就业促进局局长周宏志说,今年,该市将建设完善就业服务平台,向省推荐规范化零工市场4家。丰富创业服务内容,提高创业服务质量,全年开展创业服务2万人次,为大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创业支持。

巾帼暖心工程、农村厕所改造工程、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提升工程、精准助残服务工程、法律援助扩面提质工程……每一项民心工程,都精准聚焦群众所需所盼。

让民生清单变成幸福账单。为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承德强化组织领导、要素保障、调度督导和舆论宣传。各县(市、区)、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市发展改革委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协调各方力量。加强要素保障,统筹资源力量,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在项目立项审批、土地供应、环保监管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加强全过程质量监管。建立工作台账,定期调度通报,健全督导检查机制,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