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辛集:打造公共文化服务“辛”样本

河北辛集:打造公共文化服务“辛”样本

原标题:

打造公共文化服务“辛”样本

——从一场灯会看辛集如何实现“四两拨千斤”

周 洁 李秋华

360余场特色活动,2000余个精品节目;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全网传播量突破1.3亿次;500余名党政部门工作人员、700余位志愿者会场内外执勤值守……

刚刚结束的2025辛集澳森之夜新春灯会,以传统文化为底色,以全民参与为内核,在24天里接连刷新各项数据。

这场由政府主导、全民共建共享的文旅盛宴,探索出一条低成本运作、高效益产出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路径。其成功的背后,是城市治理理念的革新、文化基因的激活与服务模式的转变,为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辛集样本”。

一座公园,引来200万客流

——以场景重构增强城市吸引力

作为灯会的主会场,润泽湖公园的“破圈”,缘于辛集市委、市政府对现有空间的创造性重构。

润泽湖公园位于辛集市中心西部,占地仅23万平方米,一主轴、一湖、一条环线,是公园的全部游览路径。就是这样一座供市民日常休闲娱乐的普通城市公园,在106个景观点位新春灯组辉映下,靓起来、美起来、热起来,实现了“场景重构”与“空间升维”。

“辛集的灯会真是太棒了!布置得超漂亮,每一处细节都很用心。”游客张雨萌说,灯组造型不仅时尚新潮,还与周围的树木、廊桥等景观相呼应,随手一拍就是大片。

和去年相比,辛集市在灯组设计和氛围营造上,花费了大量心思。走进润泽湖公园主入口处,映入游客眼帘的是一座高8米、宽10米,象征着瑞气盈门、吉祥如意的大型“灵蛇献瑞”灯组。中心广场上,搭建了“一轮明月 万家灯火”巨型灯组,巧妙地把辛集地标与锦绣山河融合在一起,寓意“人团圆、家美满、国昌盛”。

传统灯会往往局限于平面布景,而辛集市以水、陆、空“三维联动”打破空间限制。空中,无人机编队、“火凤凰”飞行表演,将辛集的夜空化作一幅幅动态的画卷;水面,欢乐谷团圆号游船搭载光影装置巡游,打造“人在画中游”的沉浸场景;陆地,非遗打铁花、火壶表演,营造“火树银花不夜天”的震撼景观。

此外,公园内搭设“梦想大舞台”“乡村大舞台”,每日循环进行展演,全市60余所中小学校(含幼儿园)、17家民营演艺机构、15个乡镇带来的2000余个精品节目,形成早10时至晚10时的全时段覆盖。举行千人战鼓暨春节民艺进城展演,束鹿战鼓、秧歌、舞龙舞狮、跑驴等表演让人应接不暇。这些立体化场景设计,让游客沉浸式赏灯游玩,可观、可触、可感、可互动。

“为最大限度让利于民,辛集新春灯会今年继续推出免费赏灯、免费观演、免费停车、免费摊位、免费公交,全方位、多层次构建契合市民和游客需求的文化服务体系。活动期间,接待本地市民以及北京、天津、衡水、邢台、石家庄等周边游客200万人次。”辛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贾立涛说。

一场灯会,点燃全民激情

——以共建共享重塑文化认同

此次灯会的与众不同之处,是辛集市委、市政府花小钱办大事,打破“节庆外包”的第三方公司市场化运作惯例,建立起“1+5+N”协同机制:1个指挥部统筹15个乡镇与56个部门,5个专项组对接安保、交通、宣传等环节,N个社区网格发动700余名志愿者。

灯会期间,公职人员兼职“灯会管家”,全力保障各项活动有效运转。其中,文旅局干部驻场协调演出排期,市场监管执法人员每日抽检200多个餐饮摊位,公安干警全员上阵保安全、维稳定,各网格单位抽调专人指引停车……全市上下大联动,让广大市民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家事、自家办”的归属感。

11家放心商超、12家放心宾馆、20家放心皮草、34家放心餐饮店……全市各行各业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灯会保障中,以优质的服务、可靠的品质,让每一名游客深切感受这座城市的热情好客,体会家一般的温暖。

“太惊喜了!我们过来赏灯,入住澳森酒店,享受到一间一晚100元的补助,辛集市真是诚意满满!”北京游客王志惠说,来辛集逛灯会不仅是享受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全方位的美好体验。

辛集市2路公交车司机邓向荣,是大家口中热心肠的“邓大姐”。灯会期间,邓大姐成为温暖出行的守护人。白天,她驾驶2路公交车,沿着熟悉的线路穿梭在城市,一趟又一趟将远道而来的游客送往灯会现场。到了夜晚,邓大姐又与25名同事组成夜间专班,保障4条夜间专线运力不间断。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选择在驾驶座上护送万千游客欢喜赏灯、平安归家。

“我们公交公司在灯会期间推出免费公交,市区7条线路与临时开通的4条夜间专线,全时段免费接送市民及游客。24天来,增加了700多个班次,有力保障了大家的出行需求。”辛集市城市公交公司副总经理刘云松介绍。

“家门口的热闹事,也是老百姓的幸福事,我们以‘小家’换‘大家’,觉得很值!”邓大姐高兴地说,“看着辛集越来越好,我们很自豪!”

一次盛宴,成就文旅品牌

——以模式创新助推县域经济突围

“快看,辛集农民画花灯,真漂亮、真喜庆!”2月11日晚,在一组团扇造型花灯下,辛集市民杨子娟惊喜地发现,扇面是她所熟悉的非遗代表性项目辛集农民画。赶大集、包饺子、放鞭炮……画面上全是她小时候过年的场景,勾起了满满的年味记忆。

突出做好“文旅+”文章,此次辛集新春灯会增加了许多互动项目,创新性地植入非遗、土味方言等本地元素,让灯会打破传统观灯的局限,趣味性和文化性相得益彰。

值得一提的是,相关方还将流行于各大景区的集印章活动“搬进”灯会。此次共推出12枚印章,每一枚印章都巧妙融合了辛集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分别设在各大型灯组附近,吸引大家边赏灯、边打卡,每日线下引流上万人次。“就像闯关玩游戏一样,每找到一个地标,就多了一份对家乡的了解,我感觉特别有意义。”辛集市市民王慕晨说。

集印章打卡活动推出后,深受辛集市民及游客欢迎。据统计,共免费发放《通关文牒》8万余册、文创小礼品1.3万份。“推出这项活动,让每一名参与者加深对辛集文化的了解,同时激发大家热爱辛集、建设辛集的热情。可以说,本届新春灯会已成为文旅产业的活化载体,让大家在一次次探索中,感受辛集之变,发现辛集之美。”贾立涛说。

除了依托线下活动吸引客流,辛集还抓住互联网传播规律,狠狠接住线上流量,在各网络平台频频“出圈”。截至2月16日,辛集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开设“2025辛集新春灯会”话题,推出5万余条短视频;举办“亮灯仪式”“民艺进城展演”“主播陪您逛灯会”等直播50余场,全网总播放量突破1.3亿次。

“我们以新春灯会为载体,整合全市的文化资源,通过场景再造、数字赋能等手段,将传统民俗升级为全民文化盛宴。下一步,我们要重点打造本地文化IP,推出可复制的文旅融合样板,让文化流量持续转化为经济增量,助力县域经济向上突围。”辛集市委书记贾宏迅说。

■相关

灯会落幕,灯笼去哪儿?

5000余盏灯笼送给灯会守护者

本报讯(记者张晓超)2025辛集澳森之夜新春灯会于2月14日圆满结束。近日,新春灯会组委会对灯会期间的灯组及小灯笼进行分类,通过捐赠、保留等方式,延续这份节日喜庆与文化魅力。

据悉,组委会向参与新春灯会保障工作的环卫工人、公交司机、电力工人、志愿者、蓝天救援队员等群体,以及学校、澳森地产、欢乐谷等单位,捐赠了儿童画灯笼、诗词灯串、蝴蝶灯、藤球灯等别具特色的小灯笼5000余盏。

其中,“状元及第”“魅力星球”“蝶梦森光”等灯组捐赠给辛集市各个学校,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全市11所中小学校收到了捐赠,我们将用这些灯组来装点学校环境,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增强学校传统文化氛围。”辛集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