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说两会|赵雷鹰:在京津冀协同背景下推动河北青年高质量就业
河北
河北 > 新闻资讯 > 正文

代表委员说两会|赵雷鹰:在京津冀协同背景下推动河北青年高质量就业

代表委员说两会|赵雷鹰:在京津冀协同背景下推动河北青年高质量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青年发展之基。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广大青年肩负着推动协同发展的责任和使命,特别是河北作为京畿重地、人口大省、教育大省,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积极投身京津冀协同发展火热实践,对于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稳定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来,人才一体化呈现积极发展态势,广大青年成为这一重大战略的见证者和受益者,但京津冀三地在人才流动和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仍存在着就业压力不减、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引导调适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和挑战。

基于此,河北省人大代表、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赵雷鹰提出了以下建议:

扩大就业岗位供给。持续挖潜机关和事业单位岗位需求,加大补员力度,扩大招录高校毕业生比例;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稳步增加就业岗位,加大对困难企业帮扶力度,降低减员失业风险;大力培育和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积极挖掘、培育新职业,鼓励支持青年创新创业,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

加快人才协同步伐。加强政策协同,健全完善京津冀人才一体化政策体系,打通阻碍京津冀三地人才流动和合理配置的政策壁垒;加强机制和资源协同,构建京津冀紧缺人才供需对接机制,促进三地人才合理流动和配置;发挥国家战略作用,主动对接京津,引进河北省主导产业和紧缺领域人才,实现人力资源最大程度优化配置。

提高人才培养适配度。按照国家战略发展要求和河北省重点产业布局需要,加快调整专业结构,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和区域发展急需紧缺专业,推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适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趋势;深化产教融合,搭建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加强校企合作和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加强企业和社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强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整体提升人才适配度。

完善引导调适体系。科学认识、积极应对就业形势,进一步促就业、稳预期、强信心,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职业价值观引导调适工作体系;推动宣传部门加强宣传引导,引导青年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将实现自身价值同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结合起来,实现奉献国家与自我成长的双赢人生;引导青年主动参与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等项目,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主战场;推动科技部门出台科研激励政策,引导青年顺应时代潮流、奋发进取之志,践行科技报国之路,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中刻苦攻关、施展才华;推动教育部门和高校将职业价值观教育贯通人才培养体系,把就业教育、创业教育和毕业教育作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为国家和地区培育一批具有崇高职业理想、正确职业价值、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