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能有效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汇聚,激发区域经济活力。一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发展,多项措施同步推进,成效显著。2024年,河北省无人机累计飞行约1244万架次、122万小时,分别居全国第11位、第7位;已累计开通低空航线77条,涉及城市综合治理、物流运输配送等多个应用场景 ;石家庄获批华北地区最大无人机试飞空域,在空域面积和使用高度方面较京津均具明显优势。虽然河北省低空经济已具备良好发展基础,但由于其产业链长、覆盖面广,在当前法规标准体系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够规范、安全管控措施还不健全以及空域管理改革仍需深入的情况下,面对不断高涨的市场热度,要确保“飞起来 ”“管得住”和 “发展好 ”,将低空经济基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还需强化系统统筹和区域协同。
为此,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德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产业发展协调机制。组建省级低空经济专班,明确相关职能,统筹省、市、县级政府部门以及有关企业、高校和社会团体等单位的低空经济发展事项,落实相关责任和定期汇报制度。会同军方、民航部门,组建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专班,在雄安新区、石家庄、沧州先行先试,制定空中交通管理规则,试点成果向全省推广。
二、协同构建基础设施网络。由河北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有关部门统筹现有设施、在建项目和未来规划,同步建立与发展规模相适应的低空空管保障基础设施 ,包括具备中心化空管指挥、设施物联和信息互联功能的通用机场与具备公共服务能力的无人机起降坪,全面满足飞行器起降需求。同时,探索多种投融资模式,鼓励和引导资本投向低空基础设施薄弱区域,提高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程度。
三、系统搭建综合服务平台。由省交通运输厅、省委军民融合办协调军方、民航等有关部门,统筹建设省市两级低空飞行服务监管平台,设置军方、民航及政府部门坐席,协调全省低空空域分类、低空航线划设和飞行管控等工作。将航路规划、空中避障 、空域管理、交通管制等要素高效贯通 ,逐步实现任务执行、资源配置、安全监管“一站式”服务。
四、分类打造多元化应用场景。积极挖掘梳理场景需求,按照政府端、企业端、消费端的分类原则,建立城市治理巡查、低空物流配送、航空应急救援、低空观光游览等跨产业应用场景库。打造城市内、城乡间、城市间的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标杆案例 ,向省内其它地市推广,逐步实现低空场景商业化运行。
五、切实加强安全体系建设。制定低空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标准,并规范有关管理、运行和养护要求,充分保障设施的安全性、适用性和经济性。制定低空飞行服务管理办法,有序规范低空飞行活动,明确低空飞行管理职责分工,保证低空空域安全高效使用。制定低空飞行安全保障规章,明确飞行安全间隔、准入条件、运行环境和应急处置程序,提升风险防范监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