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代表说两会|民进河北省委:高质量推进京津冀历史文化遗产协同保护
河北
河北 > 新闻资讯 > 正文

委员代表说两会|民进河北省委:高质量推进京津冀历史文化遗产协同保护

委员代表说两会|民进河北省委:高质量推进京津冀历史文化遗产协同保护

京津冀三地文化同根同源,同属古老的燕赵文化,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高质量推进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对延续京津冀整体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京津冀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空间保护格局衔接不畅,保护能力差异较大,保护机制不完善,协同发展动力不足。此外,对京津冀地区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价值内涵深入挖掘不足,缺乏全流程保护,文化影响力仍需提升。

对此,中国民主促进会河北省委员会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深入挖掘潜在保护对象,构建河北省历史文化保护价值体系。合理推进河北省文化空间全覆盖、历史要素全囊括工作,逐步实现“市市有街区、县区有地段、乡镇有要素”。鼓励开展各类保护对象的申报和认定工作,结合京津发展经验,统一完善河北省文化遗产保护标准体系,提出增补(认定)与申报建议名单,探索完善全省历史文化保护空间要素体系。调动市县积极性,对河北省历史城镇村等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情况进行系统调查与评估。

其次,加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关规划编制落实,建立健全河北省保护传承体系。积极推动编制京津冀历史文化遗产协同发展规划,促进河北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落地,构建河北省历史文化遗产动态数据库,并兼容至京津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一张图系统。依托国家文化中心建设经验基础,打造环京津文化遗产核心圈。立足重点文化脉络、重要流域文明遗产,打造主体结构清晰、区域衔接紧密、重点明确的历史文化保护格局。依托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现京津与河北省沿线各市县的高效联动,加快建设京津冀文物主题游径,打造京津冀共享优质文化品牌。加强跨区域、跨流域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积极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最后,建立历史文化全要素价值载体清单,优化河北省动态管理机制。深入挖掘河北省历史文化遗产价值,打造一体协同的文化全要素价值载体清单。发挥文化龙头作用,讲好河北文化故事,积极承接京津文化圈产业辐射。依托华夏文明起源、民族融合交融纽带、长城文明中心、大运河文化主脉、燕赵文化腹地等文化链条,链接京津,辐射全国,进一步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做好新时代历史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发挥新中国诞生地、近代史重要佐证地等红色文化基因优势。实施“文化+”战略,融入如京张文化旅游带、双奥文化遗产等新时代魅力文化成果,持续推动三地文化协同创新。完善历史文化资源的名录管理制度,建立预备名录、正式名录和濒危名录结合的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预先保护对象、保护程序以及退出机制等,形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闭环,将保护工作高标准融入城乡建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