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故城全面推进农村巷道硬化 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米”

河北故城全面推进农村巷道硬化 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米”

原标题:村民的雨靴“下岗”了!河北故城全面推进农村巷道硬化,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米”

故城全面推进农村巷道硬化,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米”

村民的雨靴“下岗”了

雨靴_副本.jpg

9月29日,故城县三朗镇西牟村,平坦的街道贯穿村庄,房前屋后干净整洁。 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摄

河北日报讯(记者郝东伟)今年雨季,故城县军屯镇刘庙村村民宋风同的橡胶雨靴没派上用场,上面的泥点子,还是去年下雨天留下的。

“以前,这橡胶雨靴可是下雨时必备的家伙。”10月7日,宋风同告诉记者,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都备着几双雨靴,过去一到下雨天,家门口的土路就泥泞不堪,人们出门得换上雨靴。

2023年,刘庙村的主干道铺设了沥青,但大大小小的胡同却仍是土路,村民出行往往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

在故城县,这样的情况不止刘庙村存在。

为打通农村群众出行“最后一米”,实现村内道路“户户通”,今年3月,故城县全面推进农村巷道硬化,乡镇统一组织,各村负责本村街巷排查、统计、测量,确定拟硬化胡同的位置、长度、面积。巷道硬化所需材料,坚持就地取材、村级采购,不贪大求洋,不搞统一标准。

按照县里要求,刘庙村的巷道硬化于今年5月提上了日程。经估算,村里拟硬化的胡同面积有18000平方米。

铺路经费从哪里来?材料选什么?活儿由谁来干?这些都是刘庙村党支部书记刘丙杰需要考虑的。

“为节约成本,村集体出资购买了一些新砖,又‘淘’了些旧砖、瓦片等,用作胡同硬化的材料。”刘丙杰说,村里采取以工代赈的建设方式,村民出工、村委会出砖,村民领取砖料后自行铺设。

胡同里修路,全村男女老少都出来了,在外打工的村民有的也回来了,回不来的,就寄钱给邻居雇工来修。

仅用了两个星期,刘庙村就完成了胡同的改造硬化。现在,村民一出家门就是硬化路,专门用来对付泥泞路的雨靴也“下岗”了。

硬化的是道路,通达的是民心。今年以来,故城县累计投入资金7258万元,完成巷道硬化235万平方米,基本实现巷道硬化全覆盖,一条条平坦硬实的道路通到了每一户村民家门口。

路修好了,如何确保管养到位,让“户户通”一直通下去?

故城县秘黄村村民李电顺是一名胡同长,他每天出门时习惯看一眼胡同的卫生,发现问题后及时提醒村民处理。

只修不养,道路寿命不长。故城县发挥村级公路管护员、胡同长作用,发动群众管好自己门前“一亩三分地”。

“我们将巷道硬化、维护保养纳入积分制管理,与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评选挂钩,激发了村民参与村庄建设的热情。”故城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马国勇说。

省农业农村厅和美乡村处处长刘丽萍表示,故城县坚持县级引导、镇村主体,以奖代补、以工代赈,集体出资、群众出力,拆违取材、旧砖新用,花小钱办大事,对于全省各地因地制宜、低成本推进巷道硬化,具有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