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界处变“协作带” 京津冀城市管理协作迎来新突破

交界处变“协作带” 京津冀城市管理协作迎来新突破

原标题:交界处变“协作带”

京津冀城市管理协作迎来新突破

本报记者 宋 平

9月12日,一场城市管理执法演练在天津市蓟州区举办。

演练以京津冀三地解决跨省倾倒建筑垃圾的真实案例为背景,从案发现场执法、案件线索移送、河北协助调查、北京源头治理、天津依法处罚、最终处理结果六大环节内容开展示范演练,展示京津冀三地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协作。

据了解,自2023年签订《京津冀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协作框架协议》以来,三地共同研究、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夯实执法协作日常联络、证据采集互认等基础工作。城市管理执法领域案件移送、信息共享等协作机制的建设,让三地一线执法队伍办理跨区域案件有了参考与遵循。

在城市管理的哪些领域开展协作?怎样协作?当天举办的京津冀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协作第一次工作推动会上,北京市房山区、天津市蓟州区、我省廊坊市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分别介绍了执法协作取得的成效。

北京市房山区与保定市共同建立执法协作工作机制,围绕擅自倾倒建筑垃圾、危及燃气安全行为等跨区域违法问题开展联合执法行动。近期,两地还联合石家庄市解决了一起虚假举报案件。

天津市蓟州区与北京市平谷区,我省承德市、唐山市、廊坊市毗邻地区建立常态化日常沟通机制,通过召开联席会议、设立联络员、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等方式,实现对跨区域违法行为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廊坊市特别是北三县城市管理执法部门打破“个案协作”“个体协作”办案定式,针对通武廊地区非法收运倾倒建筑垃圾、擅自摆摊设点及其他违法行为,与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形成有机衔接、相互配合、良性互动的办案模式。

建筑垃圾协同治理,是京津冀三地城市管理部门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

早在2022年,京津冀三地就建立了“联合执法、跨省办案、线索移交”的建筑垃圾协同治理工作机制,持续开展打击建筑垃圾偷运乱倒行为专项治理“零点行动”。

在前期开展“零点行动”的基础上,廊坊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与北京市通州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共同起草相关实施方案,深化北京市通州区与廊坊市北三县在建筑垃圾跨区域消纳、联合打击建筑垃圾违法违规偷运行为方面合作,促进建筑垃圾疏堵结合的良性治理。

当天会上,天津市蓟州区、北京市平谷区和我省承德市、唐山市、廊坊市签署了区(市)级城市管理执法协作框架协议。这些地方将重点聚焦执法保障、案件查处、联合执法等六大协作内容,在构建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机制及提升执法协作信息化智慧化水平等方面持续发力,切实改善区域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