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共上一堂课——河北衡水中学数字化赋能开展教育帮扶见成效

云端共上一堂课——河北衡水中学数字化赋能开展教育帮扶见成效

原标题:云端共上一堂课——河北衡水中学数字化赋能开展教育帮扶见成效

近年来,衡水市创新开展市域内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帮扶机制改革,通过以强带弱、以优补差,缩短主城区和县城之间、县域之间、校际间办学差距,让城乡学生实现“有学上”到“上好学”。

作为衡水基础教育的优秀代表,衡水中学依托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建立“衡中云校”平台,创新云端课堂,探索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帮扶模式,通过云端课堂、选派教师帮扶等方式,将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教学特色和课堂风采原汁原味地传递给被帮扶学校师生,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助力被帮扶学校教师快速成长。

云端课堂,打破时空限制

9月1日,在衡水中学高二201班的教室内,数学老师康彦华带领同学们开始了新学期的第一堂课。

这是一间与众不同的教室,讲台对面是一个闪着红灯的摄像头,屋顶上悬挂着十几支收音话筒。

“今天这堂课的内容是空间向量基本定理,这是高二阶段数学学科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康彦华声音洪亮,在黑板上写下这节课的主题。

与此同时,和衡水中学相距几十公里外,深州中学、武强中学、阜城中学的三间教室里,康彦华声情并茂的讲课画面同时显示在讲台上的两块大屏幕里。一堂课讲完,康彦华隔空与同学们进行互动,气氛十分活跃。

云端共上一堂课,是从2022年开始的。衡水中学利用5G专线网络、专业音视频传输技术,以高效直播课堂为载体,让被帮扶学校在云端与衡水中学实现“课堂、学案、教案、作业、试卷”同步。

康彦华既是任教老师,也是“衡中云校”的教学负责人。“目前,我们已累计输出直播课程7800多节,输出线上教研4600余场次。”在她看来,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让云端课堂打破时空限制、实现资源共享,远端学生能获得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还能更好地促进校际间教育资源交流和合作。

同步,不只是在课堂。“学生课上专注度不够”“课件内容不够生动”“课后咱们把课件再优化一下,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40分钟的云端课堂结束后,康彦华与被帮扶学校的老师打开视频会议,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课前研讨让课堂更高效,课后评价是检验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

除了每节课后评价,衡水中学每周还对被帮扶学校的教学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和记录。“我们还创新采用赋分机制,对各被帮扶学校的教学情况、课堂表现等进行打分,并坚持每周为被帮扶学校提供教学评价报告。”衡水中学教务处主任信金焕介绍,这样能更精准地发现被帮扶学校教学工作中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而提升教学工作的实效性,确保被帮扶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多元帮扶,促被帮扶学校全面发展

“共享帮扶提高教学质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输出,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质,促进学校全面发展。”衡水中学校长王建勇表示。

近年来,衡水中学不断创新帮扶形式,让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帮扶更加多元。该校通过组织线下培训、实地指导等方式,从教育教学帮扶扩展到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等内容。

请进来。衡水中学利用教师培训活动、全国高中教师发展论坛等平台,邀请边远地区学校以及被帮扶学校普通教师、中层干部、校领导来校进行师德师风、教学技能、校园文化建设、班主任管理策略等方面学习交流和培训。

走出去。衡水中学定期选派中层干部、教学骨干以研学交流、培训讲座等形式,深入被帮扶学校在教学质量、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

共享帮扶效果好不好,被帮扶学校最有发言权。

“虽然本学期刚刚开学,我们与衡水中学‘同上一堂课’的教学计划已经出炉。”阜城中学数学教师焦伟丽介绍,开学之前,两校教师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确定“主题”,选定“课题”,结合“课题”两校同备一堂课,并开展网络大教研,进行集体备课,研讨交流,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通过共享帮扶,学校在教学质量提升、课程改革推进、教师素养提高、学生综合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2024年高考中,我校高考成绩创造新高。”阜城中学党总支书记刘上说。

深州中学多次组织年级主任和学科老师到衡水中学实地参观校园建设、生涯规划、社团活动、劳动教育等场馆及设施,在衡水中学的指导下,开设了计算机编程、天文、3D打印、机器人、无人机、气象观测、食品检验、现代农业种植等科技类课程,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支援边疆,播下梦想的种子

衡水中学的云端课堂,不仅为本地学校输出了优质教育资源。一根网线、两块屏幕……看不见的网络还将远在千里之外的新疆学生聚在了一起。

近年来,衡水中学依托“衡中云校”平台,同新疆库尔勒市第二十三中学、尉犁县第一中学等学校共享管理经验、共享教育成果、共享教师培养、共享优质理念,稳步提升被帮扶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走进衡水中学学生发展中心的艺术中心,一楼入口处的一株胡杨标本引人注目。在衡水中学建校70周年时,新疆巴州库尔勒市人民政府、石家庄市援疆前方指挥部、库尔勒市第二十三中学特意为衡水中学送来了“生日礼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开展教育支援,不仅要做好教育教学活动,更要用实际行动做文化润心的使者、民族团结的纽带和桥梁。”衡水中学党委书记郗会锁表示。

近年来,衡水中学主动担起共享教育发展成果的责任与义务,努力支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开展援疆援藏工作,帮助制定了阿里地区未来5到10年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计划”,为阿里地区基础教育工作筑牢坚实基础。

“一个人的光再亮,也只能照到有限范围;一个人的热再强,也只能温暖部分心灵。只有成为一个光源,才能照亮身边每一个人。”两年半的援疆经历,让衡水中学副校长郭春雨认识到,教育援疆的目的和意义,不仅要主动“输血”,更要帮助“造血”。

在西藏阿里地区选派40余名学生到衡水中学研学交流期间,衡水中学选聘精兵强将负责文化课学习,组织他们参与校园十佳歌手大赛、40公里远足、燕赵文化研学等活动,助力他们成人成才,反哺阿里地区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从而形成良性人才培养循环机制。

据统计,自2013年以来,衡水中学共计派出10余名骨干教师开展援疆援藏援滇工作。

如今,在多个对口帮扶学校校园里,“衡中元素”随处可见,学子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展线上线下交流,积极与当地教师结对帮带,为被帮扶学校打造出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