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的文化之旅——邢窑白瓷的“破局”与“重生”
河北
河北 > 新闻资讯 > 正文

跨越千年的文化之旅——邢窑白瓷的“破局”与“重生”

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

如月光,似云朵——白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北朝晚期,诞生在河北内丘、临城一带的邢窑白瓷,不止被誉为“中华白瓷鼻祖”,更是世界白瓷的源头。

上至官窑,下至民间,邢窑白瓷诞生了众多堪称伟大的艺术品。其中最甚者,便是隋代的透影白瓷,它薄如纸、白如雪、质如玉、光如镜、迎光透视、手影清晰可辨。透影白瓷的出现,不但代表着我国古代卓越高超的制瓷技术,也引领着中国陶瓷史上的一场技术革命。这些令人惊艳的作品,不但散播于全国各地,且随着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传播于全世界。

千年之后,邢窑白瓷再次被人发现,跨越历史长河的艺术珍品也得以重见天日。在观赏与赞叹之余,这段历史应当如何传承,这份技艺又该如何发扬?

近日,凤凰网河北来到中国白瓷的发祥地——邢台内丘,走访了多位与白瓷“最亲近”之人,通过他们的视角,探寻邢窑白瓷发展之路。

奔波千里的文化魅力

“今年上半年的参观人数已经超过了去年整年!”

在位于邢台内丘的邢窑遗址博物馆里,讲解员巨雅洁兴奋地向凤凰网河北说道。

这是河北省第一座建立在遗址之上的博物馆,共挖掘出从南北朝直至唐朝期间的11座窑炉,随之一起被发现的还有140多处灰坑、6条灰沟、30多眼水井、22座墓葬,出土瓷器共20万计,成为了“201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邢窑遗址博物馆

邢窑遗址博物馆

千年前,不计其数的文物珍品,从这里烧制、运输至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文物研究和爱好者,从全国各地不远万里来到内丘,只为一探白瓷源头。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我们的镇馆之宝——白釉翰林罐。它于1987年南赛乡集上赛唐墓出土,底部刻写有‘翰林’二字,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在邢窑遗址博物馆的不远处,便是邢窑博物馆,这里展览着众多本地出土的珍贵文物,其中最耀眼的就是邢窑白瓷。

柳梦珂作为邢窑博物馆的金牌讲解员,在此工作已有3年。期间接待各类职业、各年龄层的参观者不计其数,其中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来自上海的长者。

邢窑博物馆展品——“翰林”款白釉罐

邢窑博物馆展品——“翰林”款白釉罐

“一般游客参观时间在半日左右,那位老人在这里参观了整整2天。”柳梦珂回忆。“每一件展品他都会端详很长时间,馆中的文字介绍,他会边看边进行记录,一看就是专程为了白瓷而来。”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热”逐渐升温,文化成为了城市宣传重要的输出方式。邢白瓷吸引了无数外地人来到邢台,它也带着自己的历史走向了更远更广阔的田野,述说着千年瓷都的文化魅力。

古技艺赋予“新灵魂”

今年5月,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成功举办,邢窑文献馆作为文博会的“老友”,已经是第五次参展,并带来了邢窑传统器型——皮囊壶、现代品牌产品——邢窑白·陶瓷陪伴灯系列、“宝相壶”酒具系列作品,受到了广泛关注。

从北京到浙江,从广州到香港……邢白瓷随着各类主题展览,走向全国各地。

其中,邢窑文献馆成功申办国际艺术基金“邢白瓷作品巡展”传播交流推广国家级项目,为邢白瓷的文化推广安上了一架强力“助推器”,该项目能够成功落地,杨松岩贡献了重要力量。

杨松岩——邢窑文献馆馆长,从中国艺术研究院毕业后,便与志同道合的师友们一起留在北京进行艺术创作。

2016年,受内丘县政府领导邀请,他毅然决然放弃了北京的优渥环境,回到家乡,接手运营邢窑文献馆·邢瓷文化体验馆,全身心投入到邢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

杨松岩的艺术理想,在家乡,再次生根发芽。

在邢窑文献馆,各类邢白瓷文创产品为古技艺注入新灵魂

在邢窑文献馆,各类邢白瓷文创产品为古技艺注入新灵魂

“作为一名艺术创作者,我希望邢白瓷不仅能在技术上得到传承,发展理念也要与现代艺术和市场相结合。”

于是,杨松岩与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共同创作,在传承邢窑古陶瓷材料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研发适合当代陶瓷表达的新材料,创作出上百件不同风格的文创产品,并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多项荣誉,并选为河北省外事礼品、中国礼物代表产品。

白瓷刮痧系列和拔罐系列产品

白瓷刮痧系列和拔罐系列产品

其中,融入扁鹊文化的陶瓷刮痧系列和拔罐系列产品曾获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成为冬奥会特选产品;从实用性出发设计的陶瓷陪伴灯荣获河北省文创大赛金奖。

文物述说着厚重的历史,文创续写着现代的辉煌;千年前的丝绸之路,邢白瓷作为“大唐盛世”的荣耀走向海外,千年后,邢白瓷承载着我国的文化和符号,再一次走出国门。

从文化“出圈”到产业“破圈”

近日,邢台市政协文史专员、原邢台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姚卫国正在与邢台本地的白瓷创作者共同谋划着一场展览。与去外地参展的目的不同,此次展览,想要吸引更多本地人才进行邢白瓷的研究与创作。

姚卫国潜心研究邢白瓷文化数十年,致力于在更高层面实现邢白瓷的复兴与发展。他认为,邢白瓷的文化在“走出去”的同时,也要将人才和资本“引进来”。

“其中,人才的集聚至关重要。”姚卫国强调。

在内丘县弘传邢瓷陶瓷有限公司,生产厂长耿辉敏正在教授徒弟白瓷制作。虽然他自幼失语失聪,但他凭借对邢白瓷的一腔热血,成功恢复仿古邢白瓷,并面向社会招聘残疾人士,不仅手把手教授制瓷工艺,还包食宿、把电脑等硬件设备免费提供给学员使用。

如今,耿辉敏和团队创新推出的“牛气冲天”“白首相依”等系列邢白瓷产品,已经量化生产,不仅畅销全国,还出口到俄罗斯、日本、西班牙等多个国家。邢白瓷在耿辉敏的手中,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

以邢白瓷为灵感的艺术创作展品

以邢白瓷为灵感的艺术创作展品

在邢窑文献馆里,展示着这样一幅作品:无数邢白瓷碎片掩埋在泥土中,碎片之上覆盖着植物的根,根脉缠绕着碎片,根茎向上生长,强劲的生命之力震撼着现场的每一位参观者,这幅艺术作品,叫做《重生》。

在这里,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名家以邢白瓷为灵感,创作了众多艺术作品。这归功于国际艺术基金“邢窑白瓷工艺传承与创作”人才培养国家级项目的成功申办,该项目吸引了38名全国顶级艺术院校师生前来进行学习与创作,成为了邢白瓷的设计师与传承人。

2018年,驻留艺术家工作室正式开通;2021年开始,该馆陆续申办河北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并与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大学、西北大学等全国多座高校和研究所建立长期校地合作关系。

越来越多的艺术人才,在这里集聚。

怎样留住人才,又成为了下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

令人欣喜的是,邢白瓷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得到市级乃至省级政府部门的重视,针对邢白瓷发展的座谈与研讨也变得更为频繁,邢白瓷将作为文化产业,进行扩大与规模化发展。

姚卫国的工作室,收藏了众多邢窑主题文献著作

姚卫国的工作室,收藏了众多邢窑主题文献著作

此外,邢台学院建立了邢窑陶瓷研究院,开设陶瓷工艺学、邢窑陶瓷烧制技艺等十多门专业课程;内丘县制定出台政策,资助内丘籍学生攻读邢白瓷相关专业,为外地人才在内丘研发邢白瓷发放补贴;邢台市邢瓷烧制技艺研究院、内丘县职教中心持续开设创作培训班,为邢瓷文化传薪续火。

邢白瓷,逐渐从历史文物、传统技艺向市场产品、文化产业延伸,在促进本地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越来越好了!”姚卫国感慨道:“下一步,我们将尽自己最大努力,无论是在相关立法方面,还是人才集聚、资本扶持方面,继续推动邢白瓷的发展壮大,继续破圈、出圈,为邢白瓷赋予新的使命与发展内涵。”(文/凤凰网河北 葛湘 摄/凤凰网河北 李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