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京津冀产业协作迈入产业链合作新阶段
——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建言先行区示范区建设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郭甜肖
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协同是关键“落子”。9月2日至3日,京津冀政协主席在石家庄再聚首,围绕“加强产业协作,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建设”建言资政。
京津冀产业协作迈入产业链合作新阶段
产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历经十年努力,京津冀产业协作已迈入产业链合作共建为主的新阶段。
“三地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北京市政协介绍,“牵手十年”,三地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突破10万亿元,“五群六链五廊”的产业协同发展新图景逐步实现。三地企业累计在京津冀区域互设分、子公司超过9万户,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00多家,区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持续增强。
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为三地产业协同注入新动力。天津市政协介绍,三地梯次共育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网络安全)、集成电路等五大产业集群,汇聚发展合力。其中,京津冀生命健康、保定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规模占到全国的20%,加快向世界级集群迈进。
“京津冀推进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龙头带动特征进一步凸显,产业协作发展潜力巨大。”河北省政协介绍,十年来,三地“六链五群”发展格局日渐清晰,“2+2+N”产业承接平台体系加快建设。雄安新区作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和非首都功能重要承载地,目前已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173家(全省256家)。六条重点产业链的一批骨干企业在京津冀三地分别设立总部或子(分)公司,上下游配套产业衔接更加紧密,呈现大区域布局、龙头带动和链式发展的新特征。
发挥链长制作用,打通产业链“堵点”“卡点”
“六链五群”是京津冀三地深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的重点。具体来看,六条产业链分别为氢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高端工业母机、生物医药、机器人产业链。五个产业集群分别是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产业集群。三地建立了链长制,完成6条产业链图谱绘制,其中,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集群、电力装备产业集群已经获批成为国家级重点产业集群,产值规模均占全国20%以上。
“链长制”是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创新。河北省政协建议,将“链长制”、协同创新、产业疏解等指标纳入考核范围,聚焦产业链条发展,围绕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列出责任清单,以责任清单的落实作为“链长”的重要考核指标,强化“链长”责任,推进京津冀产业深度合作、融合。
北京市政协建议,构建三地分管领导“链长”挂帅协调、三地龙头企业“链主”主导牵引、高校科研机构“链创”协同创新的三级联动协同工作机制,全链条协同推进“堵点”招商,“卡点”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
“探索产业链跨区域协同发展新路径、新模式。”天津市政协建议,三地聚焦“堵点”联合招商,“一链一策”精准招商;聚焦“卡点”联合攻关,打通产业和创新“握手”通道,接续开展“揭榜挂帅”,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转化一批成果产品。
完善协同创新机制,让更多科技成果加速走向“生产线”
十年来,京津冀携手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并设立天津、通州、燕郊等分中心,加快创新成果孵化转化。2013年至2022年,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从100增长到297.6,而且京冀、津冀间创新指数的相对差距缩小。
“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北京市政协建议,布局建设一批共性技术平台,设立联合研发项目,整合三地科研力量,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开展产业链核心部件、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随着产业协作进入“深水区”,需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良性互动。天津市政协建议,一方面,政府要当好平台搭建者、要素组织者,从“给政策”“给优惠”转向“给通道”“给机会”,争取更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京津冀布局。另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企业当主角、唱好戏,开展供需对接、联盟搭建、以商招商等活动,从政府“定链”向市场“成链”转变。
三地产业政策协同是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步伐加快,各类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日益频繁。河北省政协建议,应加快破除行政障碍和消除市场壁垒,构建促进协同发展的政策机制。加快管理职能协同协作,进一步优化税收优惠政策,加快推广经营主体活动发生地统计,推动实现企业资质标准互认互信,加快京津冀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