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蔚县暖泉古镇:树花映古堡,邂逅穿越百年的浪漫

张家口蔚县暖泉古镇:树花映古堡,邂逅穿越百年的浪漫

张家口蔚县暖泉古镇

树花映古堡,邂逅穿越百年的浪漫

火树银花落,万点星辰开。7月19日晚,当记者走进蔚县暖泉古镇的打树花广场,一场骤雨的到来,让打树花这门古老的焰火游戏,更加壮观绚烂。

击打向城墙的一勺勺高温铁水,溅起星火飞扬,也一点点唤醒了这座坐落在壶流河畔的北方小镇。

W020240724768858437926_1280.jpg

7月18日,蔚县暖泉古镇西古堡“昔古回院”门前,游客正在驻足观赏。河北日报记者赵瑞雪摄

暖泉古镇,元朝建镇,因镇内原有一年四季水温如一的泉水而得名,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北方民俗胜景第一镇。被称为“天下奇绝”的打树花,就起源于该镇,传承至今已有五百余年,是这里众多古老文化遗存中,最具独特魅力的一种民间社火活动。

60岁的打树花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德,是当天表演的“掌勺人”。反穿羊皮袄,头戴草帽的他,手持柳木勺,娴熟地将铁水一次次泼洒向城墙,随着他泼洒的角度和力道的不同,打出的树花姿态也千变万化。这是他练了四十年的老手艺,对它的了解已经刻进骨子里了。

暖泉古镇有“三堡、六巷、十八庄”,“三堡”指的就是北官堡、西古堡、中小堡。明清长城防御体系的建设以及张库商道的发展,让地处燕云古道上的“三堡”冶炼铸造业非常发达,也因此造就了当地打树花的民俗艺术。自王德有记忆起,他所在的北官堡,每年正月十四,铁匠们都会把不用的废铁熔化成铁水,以打树花的形式泼洒在北官堡城门上,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每当这个时候,村里年轻勇敢的小伙子都是跃跃欲试,这也成了王德这些手艺人与打树花结缘的开始。

如今行走到北官堡的城门前,城门上方还有厚厚的黑红色铁屑,昭示着打树花与这座堡子的往昔岁月。为了做好堡子城墙的保护,也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观赏体验,打树花的地点早在十多年前就由北官堡城门移到了现在的打树花广场,打树花也变成了如今内容更丰富的实景演艺节目《火树金花》。

王德这些老辈的手艺人,也从如今的打树花里感受到了更多激情。“最火的节假日,几天里就能有十来万人次的游客聚集来这里看我们表演,咋不兴奋?”王德诙谐地说,原来是一年只打一场,打一次胳膊要疼四十来天;现在是每周都得打,遇到节日还要连打,胳膊却再也没疼过。

如果说打树花是暖泉古镇献给游客的一场跨越百年的浪漫,那么暖泉古镇里历史更为悠久的古堡建筑,就是让游客去细细品读这座古镇灵魂的存在。

蔚县古堡群落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集中的古堡群落,暖泉古镇则是其中保存最为独特完整的一例。这里汇聚“古城堡、古寺庙、古戏楼、古民居”四大文化奇观,保留了大量传统民居,至今还有许多居民在此居住,行走其间,总有种时空穿越的错落感。

修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西古堡,是暖泉古镇“三堡”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有“天下第一堡”的美称。这里的经济曾经繁华一时,富商云集,至今保留的古宅大院就是最好的见证。

W020240724768830077313_1280.png

7月19日,蔚县暖泉古镇打树花广场,打树花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德正在进行打树花表演。 河北日报记者赵瑞雪摄

沿着西古堡南瓮城遗留的车辙印,进入西古堡正街,就进入了整个古堡开发保护最集中的区域,当地特色小吃、特产以及蔚县剪纸、青砂器等非遗产品,常常吸引游客们驻足;除了日常的民居,这里的几处古院落被布置成古蔚州婚俗馆、农耕文化馆、辽宋博物馆等,供游客参观体验。

在南瓮城边,就是当地颇负盛名、已有三四百年历史的清代宅院——九连环院。记者发现,这里现在是一家名为昔古回院的民宿。民宿上方的门头上还留有“文化站”三字,路过的很多游客总站在门口好奇地张望,把它误解成一个堡里的博物馆。推门而进后,又让人觉得这种想法不无道理。除了用于休憩的客房和茶室外,这里还有一个小型的文创店,各种剪纸作品琳琅满目。一个不大的展厅,来自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陈越新的戏曲人物画作品,将这里装点得极具韵味。

昔古,西古。这个名字仿佛在与古堡对话的民宿,开放于2021年春节期间,它是民宿主人赵楠楠、万全夫妇与暖泉镇政府合作完成的一个历史建筑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的案例。赵楠楠和丈夫万全一个是创意人,一个是建筑师,在建民宿之前,他们因为对这里传统文化的热爱,到访过蔚县十几次,最终决定留下来。又因为有“不觉晓”民宿修建的成功案例,两人接到政府的邀请一起打造“昔古回院”。

“合理的利用才是最好的保护。”坐在茶室品茗的同时,赵楠楠将“昔古回院”诞生的过程娓娓道来。修旧如旧,如何让民宿的每一处砖瓦木作、线条比例都融入古堡的肌理和风貌?万全充分发挥着自己的职业特长,在保留原有格局的基础上,秉持可逆的原则,以柔性连接的方式增建了公共空间,终于把它打造成了如今这样一个集住宿以及文化空间为一体的多层次建筑,并通过多方搜寻老物件,保留下这里的古意原样。

用心的设计总能引起一些追寻文化而来的游客共鸣。不久前,一位常来暖泉寻访的游客在到访后给赵楠楠发来一张照片。那是多年前拍摄的一张九连环院旧貌,历经数百年岁月风霜和粗放改建,当时的它只能靠柱子支撑着主干结构。当年,这位游客是带着惆怅和惋惜离开的。但这次到访“昔古回院”,他弥补了当时的遗憾:“当年的院子如今已蝶变化身了。”

除了建筑本身,“昔古回院”里浓郁的文化氛围也总让游客们津津乐道。除了商店和展厅,这里还不定时举办文化沙龙、古彩戏法演出、剪纸体验活动,赵楠楠更像一个地地道道的本地人,在与旅客的交往中,为他们讲起代国往事、粉坨与契丹人、秧歌剧与窗花……

走出“昔古回院”,正迎来古堡游客如织的繁忙时段。往人头攒动的瓮城看去,上面残破的对联依稀还能看到祈祷国富民安的字样;驻足回望,民宿门前的大红对联,则诉说着新的期许:去岁当去去岁事,来春自有来春福。是啊,在时代的步伐下,这里无论是民俗、建筑还是人,都在变与不变中呈现出新的气象,而绽放新姿的暖泉古镇,无疑更美丽了。(河北日报记者 赵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