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两创”纵横谈|董耀会:文旅融合,让长城文化资源“活起来”
2024年,是“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开展40周年。
40年前,董耀会首次徒步考察长城。40年后,河北日报策划的“跟着董耀会再走长城”活动,引发社会关注。67岁的董耀会再走长城,他欣慰地看到如今人们对长城的认知和保护意识,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董耀会认为,长城的保护不仅需要政府力量,更重要的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很多长城保护志愿者是长城脚下的村民,因为长城资源而受益,他们开始自发加入长城保护的队伍。
河北是长城资源大省,需要以科学思维、战略考量做好长城文旅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推动长城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旅融合是文化功能与旅游价值的深度融合。推动长城文旅融合发展,要在文化审美阐释、历史追忆、情操熏陶、美食享受、民俗体验等方面找准融合发展的契合点,不仅要打造文化项目,还要通过文旅融合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
6月24日,天津市蓟州区的黄崖关长城。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
在山海关长城入海处,我望着翻卷的波涛和雄伟的老龙头,久久不能平静。
1984年5月4日,27岁的我和另外两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就是从山海关出发,历时508天、徒步7400多公里,一路跋山涉水,抵达嘉峪关,完成了对明长城的徒步考察。
长城是古老的,也应是青春的、永远生机勃勃的。
我们怎么认识、怎么保护、怎么发扬,关乎长城及其文化的命运。这些年来,我持续研究长城文化、了解长城资源,走访长城沿线村落,与各界长城研究者和保护者深入交流,并主持了《长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
我对长城爱得深沉,所以对它的激活就更加急切。推动长城文化资源实现文旅融合的路径与模式是怎样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市场化服务体系该如何融合?这次重走长城,让我对许多思考有了新认识,期待能为推动长城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力量。
7月16日,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李二口长城。 河北日报记者 田明摄
■ 文物+旅游,多元化推动长城资源和旅游业态相融合
长城文旅融合发展,不能只盯着长城遗址遗存,而是要推动长城区域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和旅游业态相融合
长城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建设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至关重要。建设国家文化公园,也是国家推进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保护、展示和传承方面。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明确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范围,包括战国、秦、汉长城,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宋、西夏、辽具备长城特征的防御体系以及金界壕和明长城,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5个省(区、市)。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其核心始终是长城遗存和长城文化。然而,文物价值不等于旅游价值,长城文旅融合要重视长城的文物价值与旅游价值不对等的问题。长城文物价值在于其历史、考古、艺术、学术等方面的价值,长城旅游价值关注的却是长城遗址遗存带来的情境体验和历史感悟。
历经千百年风雨,长城文物本体保存程度不一,很多地段处于濒危状态。即便是保存较好的明长城,也面临这种情况。秦、汉、金长城等因自然风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只存在部分烽燧和城墙遗迹。以其现存的自然状态,这些地段是很难进行展示利用的。也就是说,具备较高文物保护价值的长城遗址,不一定具有很高的旅游体验价值。另外,因长城保护之艰巨,长城遗址旅游开发也受到很多客观制约。譬如,如何合理修订法律法规、创新机制政策,同时充分利用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多维度地提高遗址旅游的可行性和吸引力?这些层面,我们关注得还远远不够。
因此,这些年的走访调研,基本上形成一个认识,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多元化推动当地文化资源和旅游业态相融合。长城文旅融合,有必要通过有效引导,让长城沿线的旅游目的地成为长城文化活动地,让游客能够在旅游中感悟到长城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
其中,张家口翠屏山长城脚下的万全右卫城保护利用工作就很有特点。
万全右卫城是明代宣府镇下设的军事卫城,被誉为“京西第一卫”,是河北乃至华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军堡卫所之一。2014年,启动文物保护红线范围内拆迁工作;2015年,实施万全右卫城南瓮城原址恢复和东西相接墙体抢险加固工程;2016年,启动万全右卫城城墙保护修缮项目(二期)立项……
万全右卫城和大境门一样,都是展示长城文化的金名片。近年来,万全右卫城不断开展保护与利用,主要实施古街区建设、博物馆布展等工程。通过引进非遗文创、特色民宿等业态,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平台、长城脚下文旅融合区。
万全右卫城保护和利用始终统筹推进、整体把握。既较为彻底地消除了城墙本体安全隐患,保持了文物建筑内涵,又在空间布局沿袭原有街巷肌理的基础上植入旅游业态,有效地推动了长城文化资源活起来,给区域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所以,长城文旅融合发展,不能只盯着长城遗址遗存,而是要推动长城区域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和旅游业态相融合。长城沿线分布着数量众多的文物古迹、红色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是重要的长城文旅融合发展资源。
6月27日,金山岭长城。河北日报记者 李东宇摄
■ “输血”+“造血”,带动沿线城乡可持续性发展
长城文旅融合发展,让长城沿线有可持续的产业,让长城沿线村庄百姓从中受益,是一条破局之路
蜿蜒的长城,是农耕与畜牧经济的重要分界线。
长城以南以农耕经济为主,长城以北以畜牧经济为主。越是靠近长城的地区,越呈现出农牧混合的经济形态。长城沿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迄今大部分地方仍然是我国人口密度较低、经济欠发达区域。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希望以此为引领,带动整个区域发展。
调研发现,长城沿线村庄“空心化”现象较突出,即沿线城镇化水平较低,乡村人口少、密度低。这种“空心化”村庄,在一段时间内并不会消亡。农民们进城打工,沿线村落凋敝,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绝大多数很难扎根城市,年老体弱后大多还是回到村庄。现在生活在村里六七十岁的老人,大多是第一代农民工,他们回乡尚能以种地为生,第二代以后即便回乡,很多人连地都不会种,怎么办?
这个问题,很值得关注。长城文旅融合发展,让长城沿线有可持续的产业,让长城沿线村庄百姓从中受益,是一条破局之路。所以,选好长城文旅融合产业项目很关键。这些年,很多地方引进了一些富民产业,但是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没有把外部“输血”变为自身“造血”,没有实现可持续发展。
让长城资源活起来,需要在加强长城保护过程中,带动沿线城乡协调发展,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增加收入。国家通过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政策支持,引导长城沿线地区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促进传统农业发展,建设具备一定基础、有较好市场前景、有较高投入产出比的文旅融合产业项目,是推动长城沿线发展的重要举措。
目前,整体而言,长城文旅产业已初具基础,但规模不大、空间布局不平衡。长城沿线文旅产业发展呈点状格局,主要以沿线景区为主,局部形成热点,但带动和扩散效应依然较弱。比如,京津冀旅游基础设施水平和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高,已形成连片系统保护和开发态势。其他省(区、市)开发利用程度则较低,文化和旅游设施配套不完善,缺乏成熟的旅游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京津冀长城景区数量占全国长城景区数量近50%。而从长城遗址分布看,京津冀长城墙体遗址长度仅占长城遗址约13%。也就是说,很多省(区、市)的长城墙体很长,但景区数量很少。以前,我们认为可能是开发不够。但经过持续关注后发现,主要是因为旅游模式简单。以前的旅游主要靠“观光游”,那些便于开发成长城景区的地方,早在“观光游”为主的年代就已开发了。一些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地方,今后可能也很难走“观光游”之路。一句话,得另谋出路。
近年来,很多省(区、市)已在努力开发新形态。在甘肃,就看到长城和丝绸之路文旅融合的新形态。空间上,长城资源和丝绸之路具有一定的重合性,在机场、高铁和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在中国文化旅游形象的推广中,可以对二者的保护利用予以整合布局。以“文化+旅游+生态+智慧+康养”为发展理念,激活长城沿线丰富的资源,推动全域旅游;通过“文化体验+经营商业+游客互动+生态环保+健康养生”的生态共生、人群共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促进长城沿线文旅产业的全面发展。
■ “好玩”+“内涵”,打造长城文旅深度融合“爆款”
文旅产品开发中,对长城文化价值、精神价值挖掘不足;文化与旅游以及其他产业,尚缺乏深度融合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长城沿线文化底蕴深厚,自然人文景观独特,长城文旅融合做好了,一定会使长城文化遗产焕发出新活力。
目前,在长城文旅产品打造层面,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文旅产品开发中,对长城文化价值、精神价值挖掘不足;长城集中展示点段较少,长城文化整体展示体系尚未建立;旅游产品以长城景区观光产品为主,对长城沿线生活生产方式、传统风俗、非遗文化体验等层面的活化利用形式和途径较为单一,多元化产品体系尚未建立;文化与旅游以及其他产业,尚缺乏深度融合……
在主持《长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很多探索。长城文旅融合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打造深度体验的文旅产品,更好地促进文旅事业的高品质发展。文化产品、文化业态、文化主题、文化品牌、文化体验及文化情境等,需综合考量、因地制宜。这几年,各地涌现出不少好做法。
譬如,山西古建筑多,一些城市就把长城资源纳入全域游中。在天镇县,其全域旅游活动专门开通了长城文旅直通车线路。大同市长城文化旅游协会袁建琴会长介绍,这条线路已成为亲子旅游线路,家长带着孩子乘坐直通车游天镇县李二口和阳高县守口堡、镇边堡等景点,能充分领略到大同长城风采、感受到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河北举办的“长城脚下话非遗”活动很有特色。8月10日至11日,“长城脚下话非遗——2024剪纸文化大会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交流活动”在张家口举办。活动以保护、传承、转化、发展为主线,聚焦非遗展销、文艺展演等内容,邀请长城沿线15省(区、市)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等,围绕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非遗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等展开深入交流,还发布了2024长城沿线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分享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
古老长城期待新生。在打造长城文旅产品时,各地还要努力解决“文化项目不好玩,旅游项目没文化”的问题,对长城文化体验项目要有好的创意,充分考虑长城的地域广泛性、文化多样性和资源差异性,以及不同区域的人文历史和社会经济特点,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差异发展,形成区域特色“爆款”和文化品牌。
相信通过有效地推动长城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蓝图会变成更加美好的现实。(董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