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打造上百个“为老”“助残”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

邢台打造上百个“为老”“助残”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

原标题:邢台打造上百个“为老”“助残”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

这群年轻人用爱温暖一座城

5月9日,在全国共青团为老志愿服务和助残志愿服务现场会上,孩子和家长认真为百米画卷涂色。

5月9日,在全国共青团为老志愿服务和助残志愿服务现场会上,孩子和家长认真为百米画卷涂色。

5月9日,在全国共青团为老志愿服务和助残志愿服务现场会上,义卖摊位上由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师生制作的手工艺品受到欢迎。 本组图片由河北日报记者王永晨摄

5月9日,在全国共青团为老志愿服务和助残志愿服务现场会上,义卖摊位上由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师生制作的手工艺品受到欢迎。 本组图片由河北日报记者王永晨摄

河北日报记者 王永晨

“寸草心”爱老敬老品牌不断深化,“小橘灯”助残自强成长平台持续完善,“玉兰扶智”“孝老同邢”等多个志愿服务项目获得国家级荣誉……近年来,邢台市持续推动青年志愿者行动向纵深发展,打造了上百个“为老”“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多项经验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5月9日至10日,以“志愿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为主题,2024年全国共青团为老志愿服务和助残志愿服务现场会在邢台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团委及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代表齐聚邢台,深入交流工作经验,实地观摩了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爱晚红枫康复医院、开元寺社区、邢台冶金医院等4个志愿服务阵地,参会人员纷纷对邢台青年志愿者积极投身“青春暖邢”、共建“温暖之城”的做法和成效点赞。

百万青年志愿者投身志愿服务行动

5月9日下午,全国共青团为老志愿服务和助残志愿服务现场会在达活泉公园举行,“青春志愿助盲跑”展示活动在这里举办。来自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志愿者与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视障学生一同热身,帮助视障学生掌握盲跑的动作要领。随后,在此起彼伏的加油声中,视障学生由志愿者全程陪伴完成了跑起来的尝试。此次活动由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共青团河北省委指导,共青团邢台市委组织实施,旨在帮助视障群体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让他们体验跑步的乐趣,感受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当天的全国共青团为老志愿服务和助残志愿服务现场会热闹非凡。长长的展板展示了全国各地为老助残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和重点为老助残志愿服务项目,邢台青年志愿者实施了爱心义卖、千人共绘百米画卷、心理咨询服务、非洲鼓培训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积极参与。

据了解,团邢台市委以“党政关注、社会急需、青年能为”为切入点,建立“团组织主导、各部门协同、志愿服务组织协力”的“结对+接力”志愿服务机制,打造确定需求、固定队伍、规定频次、确定地点、设定内容、设定措施的“六定”志愿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服务领域,目前已涵盖社区服务、扶贫济困、助老助残、大型赛会、环境保护、抢险救灾、社会管理、文化建设等领域。

该市围绕“项目筛选、资源筹措、工作开展、成效评估”,打造志愿服务项目化工作闭环,建立分层、分类的志愿服务项目库,实现县县有特色、校校有品牌,形成覆盖广泛、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项目体系。

“我们贯彻落实邢台市委‘厚植城市精神 共建温暖之城’行动部署,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志愿者践行志愿精神,涵育主流价值,培育文明新风,让青年在城市建设中更加有为。”团邢台市委副书记薄弋峰说,截至目前,全市规范注册青年志愿者116.35万人,组建志愿者小分队2848支,联系、吸纳、引导、培育社会志愿者组织和青年公益组织100余个。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穿梭在大街小巷,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为共建“温暖之城”绽放着青春力量。

志愿服务照亮残障儿童前行路

5月9日,阳光笼罩着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室外操场上,一批青年志愿者正与孩子们一起开心地踢足球、打篮球。室内,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情况的特殊学生,正在开展舞蹈、陪伴阅读、康复训练、技能学习等志愿服务。

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涵盖听障、视障、智障三大教育类别,包括学前、小学、初中、高中(中专)、短期技能培训5个教育阶段,拥有39个教学班550名学生,成为邢台市青年志愿者的重点活动阵地。

在该校桌游图书馆,每周一次的桌游融合志愿服务活动正在进行。经过专业培训的志愿者依据学生情况和桌游类型固定服务对象,与孩子们同练习共比赛,现场气氛非常融洽。

“桌游项目创新志愿者体验、参与、协作多元化助残方式,探索出特殊儿童社会融合与康复训练结合的新路子。”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有关负责人介绍,团邢台市委组织大学生志愿者通过益智、操作、融合等不同类型桌游与孩子们深度沟通交流,帮助特殊学生建立规则感与秩序感,锻炼逻辑思维、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等能力。

智力障碍儿童康复指导志愿服务项目采取医教结合方式,康复指导特殊儿童110人,帮助20余名脑瘫儿童矫正行走能力;邢台市助残公益协会推动30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和千余名社会志愿者参与,共服务150多个心智障碍青少年家庭,帮扶特殊儿童500余人。

共青团河北省委“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自去年6月启动以来,邢台积极构建“小橘灯”助残闭环帮扶机制。团邢台市委联合多部门成立“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领导小组,采取“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的方式,实现市县两级特教学校常态化结对帮扶,组织专项服务520场。推动“向日葵行动”“医护童行”“点亮星灯”等项目落地,实现助残精准帮扶。搭建多个“小橘灯”心智障碍青少年自强成长平台,提供场地、政策、资源支持,志愿服务组织帮扶有支撑、服务有渠道、工作有成效,形成需求、服务、反馈的良性循环。

项目化运作让为老志愿服务更专业

在邢台冶金医院病房区,每两名志愿者陪在一位失能老人身边,耐心倾听老人的诉说,跟老人聊天,按照老人的需求,发挥特长为老人画一幅漫画像、同老人合唱一首歌等,缓解老人焦虑、空虚等负面情绪。

这是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团委联合邢台冶金医院团支部打造的“青春敬老·暖心零距离”志愿服务项目。学校团委根据需求定时发布招募公告,由骨干志愿者传帮带,形成医院点单、学校团委接单、系部团总支派单、基层团支部抢单的协同联动工作模式。

“青春敬老·暖心零距离”志愿服务项目每周开展一次。经过专项培训的志愿者,每次陪伴老人40分钟,然后举办经验分享会,再进行“学校+医院+服务对象”三方评议。截至目前,累计服务失能老人560人次,参与志愿者超1000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超3000小时,整体满意度为95%。

团邢台市委持续深化“寸草心爱老敬老”品牌内涵,推动志愿服务组织与全市56个社区、70余家养老机构建立了长期结对帮扶关系,建成4家农村公益养老阵地,精细化、多层次提供一站式为老志愿服务。

精准对接老人特殊群体需求,打造助老新方式。“澡”回幸福老年助浴项目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免费助浴,覆盖6个社区,项目荣获全国公益创业大赛铜奖,并通过“中国青年志愿者”公众号向全国推广。“幸福留影”公益摄影项目,目前已为近2000对老年夫妻拍摄婚纱照。“玉兰扶智”“爱尚爱返”等一批手工加工、种植养殖公益项目,提供简单加工再就业岗位,900余名老人足不出户年增收150余万元。

“项目化运作让志愿服务更专业。我们将着力推动更多志愿服务项目落地,引领更多青年为老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切实有效的关爱和帮助。”团邢台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张耀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