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乡村”进阶“音乐小镇”河北武强以文化产业带动农村发展

“土味乡村”进阶“音乐小镇”河北武强以文化产业带动农村发展

原标题:“土味乡村”进阶“音乐小镇”——武强县周窝村以文化产业带动农村发展

周窝音乐小镇的世界乐器博物馆内陈列着各种西洋乐器。

周窝音乐小镇的世界乐器博物馆内陈列着各种西洋乐器。

整洁且充满艺术气息的街道。

整洁且充满艺术气息的街道。

周窝音乐小镇村民闲暇时在大街小巷演奏乐器。

周窝音乐小镇村民闲暇时在大街小巷演奏乐器。

周窝村村民周卫仓在自己的工作室内做着萨克斯修复工作。 本报记者 李佳琦 摄

周窝村村民周卫仓在自己的工作室内做着萨克斯修复工作。 本报记者 李佳琦 摄

扫码看视频

扫码看视频

□本报记者 贾宏博 李佳琦 李元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河北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燕赵大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场景在希望的田野上春意萌发、可感可及。

道路指示牌设计成了音乐卡带,垃圾桶也做成了手鼓形状,带有音乐符号的艺术涂鸦……行走在武强县周窝村,独具特色的音乐装饰、个性张扬的艺术小馆,处处彰显着乐器和音乐的魅力。

近年来,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民居特色,周窝村坚持以文化产业带动农村发展,着力打造有吸引力、高品位的音乐小镇,“周窝音乐小镇”已成为周窝村具有文艺气质的代称。

“土味”村庄被音乐“点亮”

周窝村,原本是北方一个平平无奇的村庄,村名乍听起来有点“土”。这个地处华北平原、滹沱河畔的村庄,为何能被音乐唤醒、被文化点亮?提到周窝村的嬗变,不得不提村民陈学孔。

20世纪80年代末,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当时在天津一家国营乐器厂工作的陈学孔嗅到了商机。他辞职后带着学到的乐器制造技术回乡创业,与村民周国芳合作,成立了县里第一家乐器厂。

然而,萨克斯、单簧管、吉他等乐器每件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配件,制作如此精密的配件,对当时的村民来说,困难可想而知。“当时的村民连西洋乐器是啥都不知道。”回忆起创业之初,已是古稀之年、现任中国乐器协会副理事长的陈学孔感慨道,“用锉刀锉,用砂轮磨,让整天摆弄镰刀锄头的庄稼人干技术活儿,不容易。”

靠着庄稼人的执拗和勤勉,让周窝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多了几分迎难而上的勇气。他们从大城市乐器厂请来技术员,有了专业指导,再加上练习、练习、再练习,几个月下来,原本种庄稼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了“老师傅”,做出的产品销售到大城市,获得了认可。

再后来,随着先进技术的不断引入,产品质量逐年提升,小小的乐器厂发展壮大,2009年更名为河北金音乐器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音集团”),探索打造中高端产品,逐步打开国际市场。如今的金音集团,早已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产品囊括木管、铜管、提琴、吉他四大系列100多种,年产值超过4亿元。

在金音集团这一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下,武强县乐器产业迅速发展。目前,金音集团每年生产的乐器超过100万件,70%销往海外。其中,管弦乐器产量高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

“2012年,我们基于乐器产业和周窝村的民居特色进行挖掘和提升,打造了以音乐为主题的特色小镇——周窝音乐小镇。”周窝镇宣传委员郭莉君介绍,武强县对周窝村水、电、路、暖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并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模式,打造了集“吃、住、行、游、购、娱”功能于一体的特色音乐小镇,小乡村实现了从传统村落向有文化、有情怀的特色小镇的“蝶变”。

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浓郁的音乐氛围让周窝这个村庄充满活力,全村不到300户,人口近千人,从事跟音乐和乐器相关工作的就有400人左右,平均每户至少一人在金音集团上班,最近几年,村里在网上销售乐器和相关文创产品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被一阵悦耳的萨克斯乐声《回家》所吸引,记者走进村民周卫仓的工作室。提起周卫仓,他可谓村里的名人,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免费教村民们吹奏萨克斯。作为土生土长的周窝村人,他18岁进入当地一家乐器厂做学徒,学习组装萨克斯。经过3年的勤学苦练,又到山东、天津等地乐器厂打工,并开始学习吹奏萨克斯。

“2012年,听说家乡要打造‘音乐小镇’,深深吸引了我。家乡对创业者扶持力度非常大,回来后,免费用门脸房、减免税费,让我心里特别温暖。”周卫仓说,音乐是周窝村的灵魂,也是村民们日常生活的乐趣所在。

当年被音乐小镇发展的美好前景和优厚政策所吸引的可不止像周卫仓一样的本地人,来自四川的手工吉他制作匠人彭科飞选择到周窝创业,是他最为自豪的决定。

“音乐小镇项目开始,我就过来了。之前一直从事吉他方面的工作,以前上班环境比较复杂,来到这里,工作单一,可以专注做一些有创意的产品,没有那么多压力。”彭科飞介绍。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周窝村的音乐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村里建起了音乐学校、音乐广场,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同时,周窝村还积极引进外部资源,与各大音乐学院、音乐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小镇的音乐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像周卫仓一样,手工制作吉他、手工制作长笛等各类管弦乐器的工坊遍布周窝村。街头巷尾,时常可以听到悠扬的琴声、激昂的鼓点,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音乐会”,吃上“音乐饭”,寻找“诗与远方”。这几年,村里人均收入,由建音乐小镇前的3000多元增至如今的2.5万元,还带动了周边西辛庄、李封庄等6个村发展。

“音乐小镇”,让世界听得到

“世界·乐器博物馆”——在周窝,这座外形酷似钢琴的建筑,总能吸引游人驻足。作为我国首个收藏世界珍贵西洋乐器的博物馆,这里陈列了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弹拨乐器、拉弦乐器等各式各样的乐器1300余件。

“这把高音萨克斯同肯尼·基(Kenny G)吹奏《回家》用的是同款!”讲解员张林悦为到武强县周窝村“世界·乐器博物馆”参观的游客讲解乐器知识。她很自豪——工作的单位已经成为到周窝不得不来的新地标。

目前,周窝村以乐器产业为基础,以音乐文化为特色进行建设,涵盖音乐体验中心、世界乐器博物馆、水乐方及十字步行街四大旅游板块,成为集乐器生产、观光旅游、体验教学、文艺演出、餐饮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音乐小镇,带动乐器生产及加工配套企业近百家,文化创意小微企业百余家,从业人员达3000多人。

同时,周窝村还丰富了年画馆、音乐会馆、吉他工坊、赋格书苑、鼓一张民俗手工体验馆、萨克斯公社等文化旅游业态,配备了街角咖啡、主题民宿等休闲设施,共改造特色院落81套、门店15间,可同时接待200人住宿,1000人用餐。

“我们以成功入选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强化资源整合、开展跨界联动,推动旅游产业向‘农文旅’深度融合延伸,旅游业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武强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建利介绍。

近年来,音乐小镇加强线上线下策划推广,中国吉他文化节、麦田音乐节、露天广场音乐会、艺术家采风……一场场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演奏家、歌手、乐队等前来演出。游客既可以观看表演,又能欣赏小镇特色风貌,体验乐器的制作过程,还能购买原厂直销的乐器。

据介绍,周窝村先后获评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乡村奖”、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明村等。2022年,周窝音乐小镇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音乐是游走的,总有一天会重新流回那些村庄、山坳与田边。”周窝音乐小镇的一条街道上,这条标语格外引人注目。时尚的西洋音乐元素与厚重的华北乡土气息,塑造出周窝音乐小镇独特的气质,也奏响了周窝音乐小镇乡村振兴的美丽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