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行走在承德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街头。灯笼高挂,人头攒动,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刺绣荷包、锦缎挂画、满蒙服饰、满族花饽饽……一众富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民俗产品,吸引市民纷纷驻足,为即将到来的龙年春节增添了别样的喜庆氛围。
皇家锦缎挂画、满族手工刺绣、满族绣花鞋……在承德上世满绣文化开发有限公司的户外产品展区上,精美的满族刺绣产品色彩艳丽,构图细腻温和,具有强烈的民族、地域特色。“上世满绣”四个字有传承上个世纪满绣文化之意,该公司成立于2013年,经过多年在满族刺绣领域的精细耕耘,现已成长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民族文化公司,曾获得全省“最美旅游特色商品”的殊荣。
“满绣以家织布为底衬,一根细小的钢针穿引彩色丝线,织出各类纹样,钢针虽小,串连的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我们的公司虽然不大,但税务部门的关心关怀却一点也不少。税务人员不定期上门开展税费优惠政策宣传,帮助财务人员掌握日常申报流程等具体操作,为我们答疑解惑,服务非常及时到位!”承德上世满绣文化开发有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说道。
围场县税务局围绕当地是满蒙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区域优势特色,聚焦民族特色企业发展需要,精准梳理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并认真落实,2023年,该县民族特色经营主体共计享受税费优惠8.2万元。在税务部门优质服务的带动下,加之浓厚的文化传承氛围,目前,围场县内有生产、销售民族特色产品的经营主体129家,民族主题酒店2家,满蒙特色产品和服务得到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高度认可。
天刚蒙蒙亮,位于围场县光明街的杨记花饽饽店铺门前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店里出产的“杨大姐”满族花饽饽造型精美、寓意吉祥,是当地居民的必备年货。店铺经营者杨华,作为杨记满族花饽饽的第四代传承人,潜心学习研究近三十年,不断改进挫、擀、剪、切、捏等工序,现如今杨记花饽饽已经入选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展现民族特色文化的一张“美食名片”。
“杨记花饽饽历经四代人的传承十分不易,能坚持到现在,除了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也离不开税务部门的支持,2023年店里享受了增值税未达起征点免税政策,税务部门以优质的服务守护民族文化,解除了我们发展的后顾之忧,我相信以后店里的生意一定会越来越好!”杨华满脸笑容地说道。
春节来临之际,围场县税务局组织局内塞罕坝志愿服务队,到民族特色企业开展纳税辅导和税收政策宣传,共同举办各类民族特色产品展销活动,提升企业产品的社会知晓度。依托“石榴花开工作站”,开展“全员帮办”活动,做到手把手教申报、面对面讲政策、点对点解难题,为民族特色企业提供全方位税收支持。
下一步,围场税务将深入聚焦当地民族特色企业的发展方向,持续问需求、送服务、解难题,以政策的落实落细和服务的优化升级,促进民族文化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全力打造民族文化传承“税”引擎。(刘晓宇 刘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