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高度重视盐碱地综合利用和改造提升工作,各区域盐碱地逐步改良、选育良种、优化技术,曾经颗粒无收的盐碱地,如今粮食产量持续增长。
虽然河北省加大了对盐碱地治理力度,但目前仍存在盐碱地资源家底不清、缺乏完善的盐碱地生态利用理论和技术体系等问题,导致盐碱地利用率低,严重影响粮食安全,并制约了农业绿色发展。对此,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孙世友提出“坚持绿色发展 科技创新助推盐碱地科学利用”的建议。
孙世友表示,立足于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的实际,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科学改造与利用河北省丰富的盐碱地资源,对保障食物安全、实现盐碱区域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价值。
孙世友提出,首先要摸清盐碱地家底,科学规划分区分类生态利用。结合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进一步查明河北省盐碱地区的盐碱类型、面积及分布情况、气候资源特征、水资源状况、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明确盐碱分布及生态利用潜力;系统分析不同生态类型区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和约束条件,依据障碍因子、区域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科学制定盐碱区土地的综合利用分区,制定分区治理和利用系统解决方案,为盐碱土壤的科学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要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创新突破关键技术。根据不同盐碱类型区自然资源禀赋,坚持绿色发展,以河北省盐碱地改良利用相关优势科研院所为基础,设立专项科研课题,充分发挥科技与人才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立足盐碱地区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需求,重点开展耐盐植被或作物品种筛选、繁育与种质创新,耐盐植被适应盐碱环境机理与调控过程,盐碱地节水改良的土壤水肥盐综合优化调控途径与模式研发,分区分类盐碱地适生种植和高效栽培技术模式集成等科技创新工作。
最后要强化顶层设计,建设深度融合的政产学研用研究基地和成果转移转化平台。依据典型盐碱区水土资源特点和产业发展现状,坚持盐碱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并重,政府牵头顶层设计推动创新平台搭建并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完善以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的盐碱地改良利用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为国内外盐碱地相关机构和学者开展盐碱地改良理论和技术创新提供平台支撑;同时创新体制机制,以科研促生产、以生产回补科研的形式,实现盐碱地相关产业升级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