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食堂火爆 居家养老新模式成趋势
河北
河北 > 新闻资讯 > 正文

社区食堂火爆 居家养老新模式成趋势

近日,社区食堂在石家庄“居民圈”里走红,社区食堂是为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就餐问题专门开设的“大食堂”。

便宜又方便的特点不仅吸引老年人前来就餐,一些不爱做饭的年轻人也开始把社区食堂当作自己的“后厨房”,有些人开始提出质疑:社区食堂的创办是否给周边餐饮市场带来影响?

老人方便 子女放心

根据走访发现,目前建成的社区食堂大多在养老需求较高、老年人较为密集的老小区内,是利用小区内党建场所或老年活动中心等场地进行改造提升后打造的社区食堂。主要解决社区老年居民特别是空巢、独居老年群体“吃饭难”等问题。

“5元吃饱,9元吃好”是社区食堂对老人的承诺。

以石家庄市长安区建明社区内的“幸福大食堂”为例,“幸福大食堂”内设有老年人专用窗口和小份菜单点窗口,老人可以选择办月卡在老年人专用窗口每天享受一日三餐,也可以办理储值卡在小份菜窗口按需购买,据谈固街道建明一社区党委书记纪尚祺介绍:“普通小份菜就餐窗口储值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人有6-9折不等的优惠政策。

此外,为防止他人冒用,建明社区内的“幸福大食堂”采用老年人刷脸支付的方式,让优惠实实在在用到老人身上。

一到饭点,三三两两的老人们便走进“幸福大食堂”排队打饭,热乎乎的饭菜下肚,老人们幸福满满。“平时,我和老伴在家只做一道菜,吃剩下的晚上热热再吃。有了‘幸福大食堂’,不仅解决了我们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而且顿顿吃新鲜的,荤素搭配营养充足,既方便了我们,也让儿女们省心。”68岁的杨奶奶竖起大拇指。

“安心”大于“便宜”

社区食堂除了为老人提供服务外,干净卫生、平价、距离近的特点也为不方便做饭或没时间做饭的群体,提供了一个在居住地较为稳定用餐的地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关注家门口的“大食堂”。

凤凰网河北针对年轻人为何爱上“老年餐厅”进行了调查,大多数年轻人选择社区食堂的主要原因无关价钱,而是干净卫生。

刘宇大学毕业后独自在石家庄工作,租住在建明社区,他经常下班后来这里吃完饭再回家。“我离开父母来石家庄工作,父母最不放心的就是我的吃饭问题,自从发现了这个大食堂,我也能每天吃上家常菜了。这总比我点外卖安心多了,和爷爷奶奶们吃一样的饭,爸妈也放心。”

全方位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

社区食堂只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的重要举措之一。

近年来,石家庄市不断探索全方位居家养老新模式,持续推动普惠型养老服务,打造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通过“专业机构支撑+适老化改造+信息化改造”模式,提升养老服务的可及性、便利化,让众多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贴心、便利的养老照护服务。

相信未来,随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的不断完善,“饭来张口”“照护服务一键上门”将逐步实现全覆盖,在家中安享晚年将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选择。